1、1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1.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2.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3.公元前 5 世纪的一天
2、,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4.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
3、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5. 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有个米诺斯王国,王国中有个迷宫。19 世末,英国考古学家据传说组织了发掘,找到了迷宫和米诺斯王宫,证明了该王国的存在。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神话传说是第二手史料,史家可根据神话开展历史研究B.神话属于人类早期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史前史C.神话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可以成为考古发掘的主要依据D.神话传说属于间接史料,唯有经考古论证方可成为信史6. “我以我自己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威廉三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4、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7.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两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政治的发2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8.近代史上,英、美、法、德都建立了资产阶
5、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议会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9.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10.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
6、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11.2016 年 11 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 145 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 1871 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 907 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2.
7、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3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 89 名委员中,工人 30 多人、知识分子 30 多人、职员约 10 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
8、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別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14. 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 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15.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
9、什维克,不如说在 1917 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16.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17.
10、日本外务省前政务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 万亿美元,日本为 3 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 5 : 5 : 3 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18.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
11、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4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
12、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21.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22.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农具制造技艺落后C.政府不注重农具改进 D.地理形势的局限2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
13、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24.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 A、B 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5A.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铁犁牛耕、家庭农业25.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 C. D.
14、26. 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2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出的手工业生产形态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28.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11%。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15、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9.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630.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B.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
16、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31.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32.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
17、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33.“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 5 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34.明代有家训指出,“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宗法制度依然存在 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C.轻商观念已有变化 D.男尊女卑思想严重3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
18、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36. 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737. 下列图片显示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发行的货币。关于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反映出商业环境十分宽松C.都是政府首创的正规货币 D.货币改革是国家统一的需要38.“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39.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
20、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40.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11%。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41.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家庭内
21、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42.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843.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44.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
22、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5.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46.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
23、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47.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48.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9邻水实验学校 2019 年春高 2018 级 4 月月考历 史 答 卷二、材料题(三个小题
24、共 52 分)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材料一材料二 1923 年,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材料三1. 材料一中图 1 到图 3 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4 分)考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102. 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革命的胜利经过了哪两次革
25、命,分别完成了什么目标?(6 分)3.材料三中图 4、图 5 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4 分)5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二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 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三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
26、原则”。材料四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 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几种潜在的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1. 结合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威胁”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所采取的措施。(6 分)2. 依据材料二、三,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面临着哪些“潜在的力量”的挑战。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11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政治格局存在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5
27、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私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28、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12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
29、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 分)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的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 分)134.材料四中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8 分)142019 年 4 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 解析:据材料“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正义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可知“大写的法”包含理性、正
30、义等内涵,故其所指为自然法这种法学思想、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故 A 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抽象的法律精神而非具体的法律条文,故B、C、D 三项错误。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因为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公民法,奴隶不可能参与立法;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当时保留了一部分习惯法;D 项说法过于绝对。3.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公元前 5 世纪”“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
31、卫城”“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这些信息说明当时全体雅典公民通过召开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并采用“陶片放逐法”进行表决。这一政治模式显然是直接民主而不是代议制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而不是民主派专有的民主,也不是大多数居民的民主。故排除 B、C、D 三项,答案为 A 项。4.答案:C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使一个部落都占了一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部落体现了血缘色彩, 部落被肢解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A、B 两项所述符合梭伦改革的史实,D 项所述符合伯里克利改革的史实。故选 C。5.答案:B 解析:史料应该是对历史真实的记录,神话不是史料,不能根据神话进行
32、历史研究,故 A 项错误;神话是人类的早期记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历史,故 B 项正确:神话传说也不是口述史料,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故 C 项错误;神话可能是对历史的反映,但不一定要经过考古论证才能成为信史,故 D 项错误。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宣言”是指权利法案,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 A 项正确: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完善、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等都是后来的事情,故 B、C、D 三项排除。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之
33、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故 B、C 两项不正确;美国通过颁布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而英国不是,故 D 项不正确。本题答案选 A 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8.答案:C 解析:本题疑难之处在于不能全面认识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异同。近代英国国家元首英王不具有行政实权,排除 A 项;德国国家元首 皇帝有权解散议会,但15英国、美国两国元首无权解散议会,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排除 B 项;德国政府首脑不对议会负责.而对皇帝负责,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排除 D 项。C 项符合史实.故本题选 C 项。9.答案:C10.
3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中关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础知识。A 项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符合史实;帝国议会是由选举产生的,B 项错误;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不向帝国议会负责,C 项错误;帝国首相由皇帝任命,不是各邦共同推举,D 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A 项不能体现出“尽历史责任”的意义,排除;B 项体现了其首创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巴黎公社反对外来的侵略势力,维护巴黎城市的爱国精神值得肯定,故 C 项正确;D 项不能体现出“尽历史责任”的意义,故 D 项错误。12.答案:A解析:列宁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应该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为“第一次革命”的二月
35、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政府,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则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工人 30 多人、知识分子 30 多人、职员约 10 人”可知并未消除选民在职业上的限制,且未体现在性别上的限制,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故 D 项错误。14.答案:B 解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即使材料中的观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合理成分,A 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 项正确;C、D 两
36、项与材料没有关系。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 1917 年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民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尖锐,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顺应民心民意,得到民众大力支持,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1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由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所以 D 项说法正确17.答案:B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正积极谋求政治上的地位。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这推动了
37、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故选 A 项;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 排除 B 项;战后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展开对峙,欧洲的对峙是在美苏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形成的,不能将其原因简单归结为马歇尔计划中的美国对欧政策,排除C 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战后各国在德国划分势力范围,D 项错误。16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知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和多极的结合,故选 A 项。20.答案:A 解析: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
38、是 1945-1949 年;地点是欧洲,德国被占领。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 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并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 B、C、D 三项表述错误。因此,答案选 A 项。21.答案:A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具体表现。由材料中“轻便、小型”可知,中国古代的农具比较适合个人或家庭使用,这与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符,故选 A 项。B、C 项与史实不符;D 项说法错误。23.答案:D24.答案:A2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正确;根
39、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知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选 C 项。26.答案:A 解析:从题干欧洲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使中国瓷器中包含了欧洲风格可知,A 项正确,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的,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故 B 项错误。C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错误。题干意为中国瓷器有了欧洲风格,没有体现出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术,故 D 项错误。2
40、7.答案:B 解析: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与材料相符。28.答案:B 解析: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不能解释为什么明朝时期绢价下降,故 A项错误:明朝工商业繁荣,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供应增多引起价格下降,故 B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会制约手工业的发展,故 C 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引发国内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故 D 项错误。29.答案:A30.答案:C 解析:商朝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并不广泛使用,故 A 项错误;青铜器在商朝主要用于礼器,只有贵族使用,故 B 项错误;三星堆出土文物与中
41、原地区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故 C 项正确;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并不能充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故 D 项错误。1731.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沿海地方土地并不适宜农耕,居民多以海为生;如果禁海的话,民众无以为生,多结队出海为盗;故选 D。A 项材料并未体现;B 项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主要是说禁海政策影响民众的生计;C 项材料也为体现。3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 都与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有关,且都有浓厚的官方色彩,A 项 最符合题意。B 项无法体现;C 项说法错误,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此时已经实行闭
42、关锁国的政策,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局面不复存在;D项材料未体现。33.答案:C34.答案:C解析:宗法制度在材料中未体现,故 A 项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才开始瓦解,故 B 项错误。家训中认为男子可以在“工商贾之间”执业,寻常家事离不开农商,说明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轻商观念已有所变化,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男尊女卑”的信息,故 D 项错误。3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材料中强调北方往南方运的都是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往南方去得少,往北方去得多。这种情况不能证明南北经济孰强孰弱;材料中没有体现以物易物和商人的活动情况;
43、材料中强调了因为地域差异使长途贸易兴盛。36.答案:A37.答案:A 解析: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A 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B 项不正确。纸币最早出现在北宋四川地区的民间,后由政府发行,C 项不正确。D 项不能由材料得出。38.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题干说的是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分析选项,C 说的是宋代的时候,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故 C 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39.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沿海地方土地并不适宜农耕,居民多以海为生;如果禁海的话,民众无以为生,多结队出海为盗;故选 D。A 项
44、材料并未体现;B 项不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主要是说禁海政策影响民众的生计;C 项材料也为体现。40.答案:B 解析: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不能解释为什么明朝时期绢价下降,故 A项错误:明朝工商业繁荣,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供应增多引起价格下降,故 B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会制约手工业的发展,故 C 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引发国内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故 D 项错误。41.答案:B4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宋代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中的“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知,交子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A 项正确;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可知,交子产生于18铁钱流通不便的背景下,B 项错误
45、:交子的产生和使用与富商的社会地位无关,C 项不符合题意; D 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错误。43.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汉初的商人不能“衣丝乘车”,但后来商人突破了这一限制,这主要是因为商业发展和商人实力壮大,政府的原有规制受到严重挑战,故 D 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44.答案:C45.答案:C 解析:A 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内容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 B 项错误。D 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 C 项。46.答案:B47.答案:A 解析:题
46、干材料显示松江和芜湖分别成为当时的织造中心和浆染中心,这说明当时的商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分工,故 A 项正确。48.答案:C 解析:从图片信息“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可以看出,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体现了农业立国的思想。A、B 两项只是图片的表面现象;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二、材料题49.答案: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2.方法: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革命及目标:通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第二次革命及目标:通过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前。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
47、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图中名称即可判断;第二小问,图 1 和图 2 反映的是理论形成,图 3 是革命实践,然后得出发展趋势。2.不同方法主要指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经过的两次革命主要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十月革命;目标可以根据革命的对象作答。3.图 4 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图 5 是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道路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前者是在城市,后者是在农村。50.答案:1.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面临欧共体崛起和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挑战,中美关系由对抗到逐渐实现正常化。3.两极格局之下,孕育多种政治力量;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51.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2.指商品经济。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市坊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