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213950       资源大小:1.88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1、五、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第 1 课时 6 和 7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3941 页【教材分析】6 和 7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6、7 的物体;掌握6、7 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 6、7;知道 6、7 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 6、7 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数金鱼图,还有学生从图像抽象得出的点子图、小棒图。【学情分析】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由于 6、7 岁孩子的

    2、有效注意时间短,教学时应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会用 6、7 表示物体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 6、7 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 6 和 7 的组成。2经历探究 6 和 7 分与合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数出 6、7 的物体个数,会写 6、7,会比较 6、7 的大小。难点:体会 6、7 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等【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认 识 6和 7, 会 数 6、

    3、7的 物 体 的 个 数 , 会 写 6和 7。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 加 深 对 6和 7的 认 识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师出示教材第 38 页情境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师:图上有些什么?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学生?加上老师又有多少人?学生报得数。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师:我们刚才都是按照 1、2、3、4、5、6、7 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 个以后再数 1 个就是 6 个,接着 6 再数 1 个就是 7,7 比 6 多 1,6 比 5 多 1。【探究新知】1认识 6 和 7。同学们都观察

    4、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 6 和 7。(板书课题 6 和 7 的认识)师:你知道 6 是怎么来的吗?6 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 拨上 1 是 6。师:6 的后面再加 1 个,又是多少?师:观察你的直尺,看一看,6、7 它们都在哪里?师:请你试一试用 6 根小棒能摆什么?7 根呢?2比较大小。师:前面我们认识了 5,今天又认识了 6 和 7,同学们知道谁大谁小呢?师:5 和 6 比,谁多谁少?6 和 7 比呢?同学们还能看出谁比谁少?5 比 6 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6 比 7 小反过来又可以怎么说呢?3基数和序数的意义。(1)游戏。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

    5、游戏,请 7 个同学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师:请前面 6 个同学蹲下来,第 6 个同学到讲台上拿 6 支铅笔,再请 7 个同学把手举起来(2)出示金鱼图,学生看图回答。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同桌、互问互答。46、7 的组成。师:把 6 个圆片任意分成 2 份,可以怎么分?6 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回答,师板书。师:每个同学拿 7 根小棒,试着将 7 根小棒分成 2 份,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学生口述,师板书。做游戏。老师拍手的次数和小朋友拍手的次数合起来是 6 和 7,熟悉 6 和 7 的分法。【巩固应用】1教材第 42 页“做一做” 。2教材第 43 页练习九,第 1、2、3 题。

    6、【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些什么知识?【板书设计】6和 7的 认 识第 2 课时 6、7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 42 页【教材分析】6 和 7 的加减法是在学好 5 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教材用情境图使学生看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一图两式),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为“一图四式”做好铺垫。【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多更重要。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

    7、和游戏,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1根据 6、7 的组成,掌握 6 和 7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在具体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进行计算。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流程】谈 话 导 入 通 过 谈 话 引 入 课 题 ,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探 究 新 知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 经 历 知 识 的 形

    8、 成 过 程 巩 固 应 用 巩 固 练 习 , 加 深 对 6和 7的 认 识 课 堂 小 结 谈 收 获 , 总 结 所 学 知 识【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 2、3、4、5 的加法和 5、4、3、2 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 6 和 7 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教学 51 和 15。(1)学生摆小棒。左面 5 根小棒,右面 1 根小棒。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呢?如果我们从左往后看,同学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列式:516 为什么 5 加 1 等于 6?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这样想:5 和 1 组成 6,所以 516)(2)请同学们再从右往左看,想一

    9、想,能用另外一个算式表示吗?列式:156 为什么 156,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 和 5 组成 6,所以 156)师: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小棒的排列顺序就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 5 和 1;从右往左看,小棒的排列是 1 和 5。正是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所以同一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算式。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

    10、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2教学 71 和 76。(1)师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让学生动手先摆出 7 个小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 6 和 1。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7 分成了哪两部分?从 7 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列式:716。师: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列式:761。(2)计算 71 时,怎样想最快?(7 可以分成 1 和 6,所以 716)7 减 6 为什么等于 1?你是怎么想的?(7 可以分成 6 和 1,所以 761)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学生讨论并交流。(

    11、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出左边的部分。3教学 42、24、62 和 64。(1)出示教材 42 页小花图:左边 4 朵小红花,右边 2 朵小黄花。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42 页,仔细观察。一共有多少朵花?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列式:426。如果从右往左看呢?列式:246。(2)比较 426 和 246。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 42 等于几呢?怎样想 24 等于几呢?(师从 6 的组成讲解)(3)师:如

    12、果去掉 2 朵小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么列算式?列式:624。现在,老师去掉 4 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么列算式?列式:642。(4)比较:62 和 64。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两道题目的?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巩固应用】教材第 42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6、7 的加减法516 156 426 246716 761 624 642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 4647 页【教材分析】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

    13、数学问题和一个简单的求剩余的数学问题。意在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由于一年级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应用最直观和熟悉的语言,便于他们理解。【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2会用 6 和 7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与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 6 和 7

    14、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复 习 导 入 通 过 复 习 旧 知 识 , 为 学 习 新 知 识 做 好 铺 垫 探 究 新 知 小 组 合 作 , 运 用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知 识 , 增 加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自 信 心【复习导入】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5( ) 32( ) 74( )62( ) 33( ) 61( )73( )

    15、52( ) 43( )24( ) 77( ) 34( )61( ) 75( ) 60( )2选择“156”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法的应用。【探究新知】1学习加法应用题。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左边有 4 只兔子采蘑菇,右边有 2 只兔子。生:一共有几只兔子?师:大家提的问题很好!师:(课件出示大括号)“ ”你们认识它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数学朋友:“大括号” ,它的意思是把图中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师:(课件出示“?”)这个符号是问号,代表了刚才同学提

    16、出的问题。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先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把交流的答案写在本子上。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生 1:我们组的列式是 426,一共有 6 只兔子。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生 1:左边有 4 只兔子,右边有 2 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就是用加法 426 来计算。生 2:我们组列的算式是 246,因为右边有 2 只兔子,左边有 4 只兔子,把它们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246 来计算。也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兔子。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大家鼓掌表扬一下自己。2学习减法应用题。师:兔子采完蘑菇回家了,我们再来看看青蛙在干什么?(课件出示青蛙跳水图)师:观察这幅图,同学们能

    17、发现什么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 7 只青蛙,跳走了 2 只,还剩几只?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能)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师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小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不但发现了问题,还用数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老师很佩服你们。【巩固应用】1教材第 46 页“做一做” 。2教材第 47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解 决 问 题第 4 课时 8 和 9【教学内容】教材第 5052 页【教材分析】8 和 9 的认识与前面 6 和 7 的认识基本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然不如

    18、 6 和 7 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 、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 和 9 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 6 和 7 的编排方法,不同的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 07 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认识数的学习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 8 和 9 的经历,但对于 8 和 9 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

    19、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 8、9 的物体,体会 8 和 9 的基数含义。2了解 8 和 9 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 09 各数的大小,知道 8、9 的序数含义和 8、9 的组成。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数出 8、9 的物体个数;会写 8、9;会比较 8、9 的大小。难点:体会 8 和 9 的基数含义;知道 8、9 的序数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流程】复 习 导 入 复 习 旧 知 , 为 学 习 新 知 做 准 备 探 究 新 知 通 过 观 察 、 比 较 、 操 作 等 活 动 认 识 8和 9 巩 固 应 用 运 用 所

    20、学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复习导入】1师生互动,拍手做数数游戏。2出示 7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进行开火车口算练习。3填空练习:5 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4 和 6 中间的数是( )。【探究新知】(一)教学 8、9 的基数含义。1教学主题图,导入新课。师出示教材第 50 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老师和同学们在劳动,有一个标语牌,上面共有 8个大字;有 8 棵树;有 8 朵花;有 9 只蝴蝶;有 9 盆花;一共有 9 个人。(数人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提示学生

    21、先数主题图上的学生人数,再和老师人数合起来,渗透加法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知道,819)师:大家从图上看到了,这幅图都是和数字几和几有关的呢?学生答:8 和 9。(师板书课题:8 和 9 的认识)分别出示 8 和 9 的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认一认。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在日常生活中与 8 和 9 有关的事物。2动手摆一摆,直观认识 8 和 9。让学生拿出 8 个圆圈、9 个三角形,分别摆成两行,引导学生比较 8 和 9。(学生说,师板书:8 比 9 少 1,89;9 比 8 多 1,98)(二)教学 8、9 的顺序。1课件演示:在计数器上拨 7 颗算珠,当拨到第 8 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

    22、师:7 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让学生说出:718,7 的后面是 8,8 的前面是 7。同法教学 9,让学生自己说出:819,8 的后面是 9,9 的前面是 8。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算珠,一边拨,一边说:7 添上 1 是 8,8 添上 1 是 9。2课件出示直尺图。老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数字作了一些调整,留空并加上括号,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 09 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 的前面是多少,8 的后面是多少,7 和 9 的中间是多少等。(三)教学比较 7、8、9 的大小。1出示点子图。先让学生数

    23、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2比较 7、8、9 的大小。师: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用“” “”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四)教学 8、9 的序数含义。出示 9 个小动物图,先让学生数一数, 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然后把左边的 8只小动物圈起来,再给从左边数的第 8 只小动物画上一顶小帽。师提醒学生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五)教学 8 和 9 的组成。师让学生拿出 8 颗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要求边摆边说,几和几组成 8,8 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集

    24、体交流。(师板书: )师:看到每一组,大家还能想到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拿出 9 个图片,摆一摆,说一说 9 的组成。师生做游戏对口令。师:7 和 1生:组成 8(六)教学 8 和 9 的写法。师:写 8 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 像什么?写 9,先写圆再写竖。【巩固应用】1排数字游戏。(按顺序或倒序排数字)2你说我摆。(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字摆学具)3教材第 52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8 和 9课本情境图8 朵花、8 个字、8 棵树9 只蝴蝶、9 个人、9 盆花第 5 课时 8、9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 53 页【教材分析】教

    25、材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利用“一图四式” ,在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 8、9 的加减法。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沟通加减算式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学习了 6 和 7 的认识和加减法等知识,所以这节课中是需要将知识进行正迁移,学生都能很快得掌握。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 8、9 的

    26、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 8 和 9 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口算。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心算记数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流程】复 习 导 入 复 习 口 算 , 为 学 习 新 知 做 准 备 探 究 新 知 通 过 闯 关 游 戏 , 寓 教 于 乐 , 学 习 新 知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游 戏 , 既 巩 固 了 知 识 又 增 添 了 兴 趣 课 堂 小 结 用 简 练 的 语 言 , 归 纳 总 结 本 节 知 识【复习导入】24( ) 15( )61( ) 22( )32( ) 43( )63(

    27、)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请同学们抢答。(给答对的学生奖一朵红花)【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同学们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同学们礼物呢!1闯第一关。(出示课件:6 只白猫,2 只花猫)(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2)提问题。请看第 1 题: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学生提出:6 只白猫和 2 只花猫,合起来是多少只?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汇报:628(只) 268(只)学生提出:一共有 8 只小猫,有 6 只白猫,有几只花猫?师:谁来帮他列

    28、式解答?汇报:862(只)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生汇报:一共 8 只小猫,有 2 只花猫,有几只白猫?列式为 826(只)。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小猫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 道)请看第 2 题:请同学们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请看第 3 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自己是怎样知道 628 和 268 的呢?小组交流汇报。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 6 和 2 组成 8,所以 628,268。请看第 4 题:说说你是怎样知道 862 和 826 的?生汇报。2闯第二关。学生摆 7 个红圆片、2 个白圆片师:请看圆片图,试着写出四道算式。汇报板书:729 972 279 927。

    29、师:女生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知道 729,279。男生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知道 927,972 的?请讲给同桌听。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只小猫?(出示猫的图片)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 个)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吗?(板书:8、9 的加减法)3闯第三关。电脑出示:53? 83? 35? 85?师:请小朋友口算出这四道题的得数。生汇报。师:请同学们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讲给同桌听。学生交流汇报。【巩固应用】教材第 53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8、9 的加减法729 972 279 927538 835 358 853

    30、一图四式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 57 页【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它的呈现方式与用 6 和 7 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中的情境图有所不同。用同一情境图呈现了三个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数学问题的某些已知条件直接用文字表达,不需要通过数数得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理解问题情境,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类似本节课这样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不陌生了,所以,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观察情境动画,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

    31、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较好地说出解题过程。3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解答图画信息和文字信息相结合的问题。难点: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复 习 导 入 通 过 复 习 旧 知 , 引 入 新 知 探 究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发 现 解 决 问 题 的 规 律 和 方 法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 巩 固 并 深 化 理 解 知 识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复

    32、习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一些动物朋友来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它们要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现在,它们要出几道题目来考考你们。1课件出示:口算我最棒。师:同学们以开火车来完成,一个同学回答后,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用手势来判断他答得对不对,明白吗?第一列火车要出发了。2课件出示:我会看图列式。【探究新知】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课件出示:蘑菇图。(1)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分析已知条件。师:你是怎么知道 6 的?生 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生 2:上面写着“6 个” ,所以根本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了。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好!师:图片中向我们提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看图

    33、提出问题)谁能把已知条件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说一遍?(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那么,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加法。师:为什么用加法?(可能回答:因为是求一共有几只,或者说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合并起来一共是多少,就是求总数,所以要选用加法来计算。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个算式填写完整呢?课件出示:( )2( )生:628。师:好,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如果只有 6,而没有这个 2,还可以怎样列式?生:268。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生:不管是左边加右边的,还是右边加左边的,都是合并起来,都是求总数,所以可以用 26,也可以用 62。师:同学们很会思考问题!说的也非

    34、常好!以后如果题目没指定我们用哪种算式,你们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2画图。师:接下来,我们用数学方法把这幅图画下来。先在各自的数学本上试一试。3合作交流,体验减法的含义。师:哦,小鹿有意见了,它说,你们怎么不理我呀,我还有话对你们说呢。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小鹿说了什么?它向我们提了什么问题?把小鹿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已知数量并提出问题)谁能把小鹿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说一遍?(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把算式写在你的数学本上。(学生列式)师:谁来说说你的算式?生:936。师:大家都是这样写的吗?(是)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

    35、来解决呢?(充分让学生说)生:因为题目说一共有 9 只小鹿,走了 3 只,求还剩下几只?师:很好!就是把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就用减法来计算。4画图。师:接下来,我们再用数学方法把这幅图画下来。5对比加减法的含义。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第一幅图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幅图用减法计算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作对比)生:蘑菇图求的是总数,而小鹿图是把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师:说的很好,同桌之间也互相说一说。【巩固应用】教材第 58 页第 3 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主题图936 628第 7 课时 10 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596

    36、0 页【教材分析】10 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 8、9 的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 10,再认识 10、10 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 10 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 8、9 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 10 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 10 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 10 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 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更好地突出 10 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 10 的书写。【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

    37、形象思维为主,擅长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在数学活动中,可多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和使用数学。【教学目标】1全面认识和掌握数字 10,认、读数字 10,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10 的组成以及10 的写法。2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意识。3结合主题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 10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有关 10 的加

    38、减法。难点:正确计算有关 10 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认 识 10, 能 正 确 计 算 有 关 10的 加 减 法 巩 固 应 用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1引出学过的几个数。(09)师:同学们认识黑板上的这些数字吗?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师:今天,这些数字娃娃又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知识,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2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出 10。数字娃娃去郊游,9 最大,是队长,9 命令其他数字娃娃排好队,他

    39、看见 0 最小,走到0 面前骄傲地对 0 说:“你呀,没头没脑,最小,怎么和我比!”0 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 走到 0 旁边,和 0 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教育了 9,结果 9 没话可说了。猜猜看, “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3了解起点,揭示课题。师:1 和 0 站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数字 10。对于 10,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我们今天再来好好的了解了解这位朋友。(板书:10 的认识)【探究新知】(一)学习数数和认数。1出示课件:广场主题图。师:仔细观察,广场上都有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学生说出有 10 个人,其中 9 个小朋

    40、友,1 位老师。还有 10 只鸽子)3学生交流怎样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个一个地数;(2)两个两个地数;(3)从左往右数;(4)从上往下数师:数数的方法很多,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来数。不重复,不漏数,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4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 个人,10 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 10 的直观感受。5动手摆:请小朋友拿 10 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的图案最好看。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指名汇报,全班交流。6做与 10 有关的动作或说一句话。(指名学生举例,并要求到讲台上讲,排成一队)小结: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的个数、一小组的人数、铅笔的支数、小棒

    41、的根数等等,都可以用 10 表示。(二)学习 10 以内的数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课件出示计数器。播放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 9 颗珠子,再添上 1 颗珠子。师:一共有几颗珠子?这 10 颗珠子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9 添上 1 是 10。课件出示尺子,演示从 0 到 10 逐渐出现的过程。师:谁知道 10 为什么排在 9 的后面?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小结:9 在 10 的前面,9 比 10 小;10 在 9 的后面,10 比 9 大。屏幕显示点子图:师:数一数,各有几个小圆点?师:比一比,10 和 9 的大小?师:填一填,在圆圈里填“”或“” 。师:议一议,小

    42、组合作交流后汇报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三)教学 10 的书写。师:现在,数字娃娃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出示卡片:10)师:10 与 09 这些数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电脑演示 10 的写法,老师强调:写 10 要占两个“日”格,左边写 1,右边写 0。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描红 3 个,练习 5 个。同桌之间互相欣赏,相互提意见。老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姿势。写完之后,抽取 3 张进行评议。(四)教学 10 的组成。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结了 10 个苹果。师:将这 10 个苹果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分法?师:同桌合作,动手操作,一人动手分,一人把分法记录在纸上。

    43、小组演示分法,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按顺序分:把 10 个苹果分成 9 和 1;8 和 2;7 和 3;6 和 4;5 和 5。一种是不按顺序分。(可能出现漏分或重复分)。师:大家说一说哪组同学分法好,为什么?让学生总结出 10 的组成。师:你怎样记住 10 的组成?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方法。【巩固应用】教材第 60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大家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0 的认识一、主题图10 个人 10 只鸽子 9 再添上 1 是 10二、10 的组成第 8 课时 10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 61 页【教材分析】有关 10 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而是让

    44、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 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作法,从 37 和 107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图去填写;同时 55 和 105 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根据相应的 10 的组成算出得数。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熟练地计算 10 的加减法,提高学

    45、生计算能力,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难点: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复 习 导 入 复 习 旧 知 , 引 入 新 知 探 究 新 知 学 习 有 关 10的 加 减 法 巩 固 应 用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复习导入】1拍手唱儿歌,(课件播放音乐)“小花猫喵喵叫,9 和 1 真淘气,7、3、8、2 也调皮,吹 6,升 4 来作伴,5、5

    46、凑成一双手,小手小手真伶俐。嘿!”2做游戏:找朋友。(课件出示教材第 61 页“做一做”第 1 题图)【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老师看到红红的大苹果,太诱人了,瞧,他们来到了你们面前。(课件出示左边 9 个苹果和右边 1 个苹果图)师:你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请同桌间小声的说一说。生集体交流。(课件出示算式:9110 1910 1091 1019)小结:这就是运用 1 和 9 组成 10 来进行计算的。师:现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们游呀游,游到了课堂,看!(课件出示左边 8 个鸭子和右边 2 个鸭子图)师问:你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试试看!请同桌间小声说一说。生集体交流。(课件出示算式:8210

    47、2810 1082 1028)学生齐读算式。小结:这就是运用 2 和 8 组成 10 来进行计算的。师:看到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老师就把闪闪的五角星奖励给大家。(课件出示左边 7 个五角星和右边 3 个五角星图)师:同学们能找出 4 个算式吗?先请 4 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同学同桌间小声说一说。生集体交流。(课件出示算式:7310 3710 1073 1037)小结:这就是运用 3 和 7 组成 10 来进行计算的。师:瞧,可爱的小精灵们扇动着翅膀也来到我们热闹的课堂。(课件出示左边 6 个绿色的小精灵和右边 4 个粉色的小精灵图)先出示四个算式:6410 4610 1064 1046。

    48、师:同学们能根据算式说出图意吗?师指名交流。小结:这就是运用 4 和 6 组成 10 来进行计算的。2想一想:10 的加减法中还有一个特例。出示算式:55( ) 105(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手表示出算式的得数。师:同学们,前面的“一图四式”和这个特例有什么不同?生指名回答。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相同;在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是相同的。【巩固应用】教材第 61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10 的加减法点子图9110 10191910 1091第 9 课时 连加 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 65 页【教材分析】连加和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 10 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1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只需一步计算,而连加、连减要分两步进行计算,第一步先求出前两个加(减)数的和(差),第二步再用前两个加(减)数的和(差)与第三个加数相加(减)。因为学生初


    注意事项

    本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