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建议用时:4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6分,共 66分)1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化合物 能与硝酸反应 钠盐 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 氧化物A B C D答案 D解析 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NaCl、Na 2SO4与硝酸不反应,错误。Na 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错误。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属于电解质,正确。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故本题选 D。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A BC D答案 D解析 水煤气不是可再生能源,纯碱为 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错误。3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CSO 2和 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
3、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2答案 C解析 NO、NO 2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前者则没有答案 D解析 A 项,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 项,通电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不是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C 项,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无规律的。5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答案
4、C解析 A 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 项,电解质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 项,H 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3答案 C解析 直径大于 1 nm而小于 100 nm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 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
5、粒子大小无关。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解析 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属于物理变化,A 符合题意;热碱水能加快油污中油脂的水解,使油污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达到除去炊具上油污的目的,属于化学反应,B不符合题意;KMnO 4溶液能将水果释放出的催熟剂乙烯氧化,有利于水果的保鲜,属于化学反应,C 不符合题意;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化,铁粉与食品包装袋中的氧气反应,起还原剂作用,避免 O2氧化食品,导致食品变质,属于化学变化,D不
6、符合题意。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 NO的集气瓶;冷却 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 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 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4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 Na2O2;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答案 C解析 打开盛装 NO的集气瓶和冷却 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 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 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但均无颜色变化,B 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 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C 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 N
7、a2O2和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均为化学变化,D 不符合题意。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 “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答案 A解析 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10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 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 )是溶液 是胶体 能产生丁达尔效
8、应 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滤纸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 B C D答案 C解析 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透过滤纸、静置不会析出黑色沉淀,故错误。11(2018沈阳一模)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 B5C D答案 C解析 石灰石不能用作干燥剂,故错误;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故正确;浓硫酸、烧碱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正确;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错误;醋酸、一水合氨、水都属于弱电解质,故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34分)12(17 分)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FeCl33H 2O Fe(OH)3(胶体)3HCl= = = = =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其原因是_。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 ,原因是_。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
10、加热,结果会_ ,原因是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 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_。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 (1)丁达尔效应(2)红褐色液体 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 Fe(OH)3太少 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电解质 H2SO4使 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Fe(OH) 33H =Fe3 3H 2O解析 (2)若用稀 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 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自来水
11、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聚沉。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 H2SO4后,Fe(OH) 3胶体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 H2SO4会与 Fe(OH)3发生中和反应。13(2018六安第一中学高三月考)(17 分)现有NH3、CO、Na、Na 2O2、Fe、NO、NO 2、F 2、SO 2、SOCl 2等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6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组,它的电子式为_。(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 Fe2O3的化学方程式:_。(4)组中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
12、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 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_g 该物质参加反应。(6)组中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后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种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该物质与 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 Na 2 NaO O (3)3COFe 2O3 2Fe3CO 2 = = = = =高 温 (4)21 (5)168 (6)AlCl36H2O6SOCl 2=AlCl312HCl6SO 2解析 (1)由分类图知,该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7(2)淡黄色固体
13、是 Na2O2,其电子式为Na 2 Na 。O O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还原 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 2O32Fe3CO 2。= = = = =高 温 (4)3NO2H 2O=2HNO3NO,NO 2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21。(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 2O(g) Fe3O44H 2。根= = = = =高 温 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 8 mol电子时,有 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 168 g。(6)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脱水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 2=AlCl312HCl6SO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