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doc

    • 资源ID:1213719       资源大小:19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doc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 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 B. 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C.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D. 分封制之中孕育 着中央集权2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

    2、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 “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 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A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 2 -D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3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4.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 “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

    3、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5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6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 , “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材料表明唐代科举A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 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社会

    4、基础得到了扩大 D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7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8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A官僚体系的成熟 B科举制度的完善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9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

    5、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3 -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10.明史:“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11 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

    6、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 ”这说明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12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A法律至上,杜绝人情 B平民政体,中央集权C实行法治,防止人治 D权力平等,社会契约13.“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

    7、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 ”这里的“他”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向公民开放一切官职14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 、 “过度自由” 。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15.公元 212 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

    8、相同的权利。该法令- 4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C缓和了境内各阶级间的矛盾 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16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 ”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A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C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17.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公元前 242 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

    9、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材料中表明罗马共和国A.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 B.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C.居民在罗马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D.异邦人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18下表为 17、18 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16241641 年16601685 年16891713 年17141760 年17601800 年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 天以上 100 天以上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A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C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 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19.1689 年英国议会颁

    10、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20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 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 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 5 -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项法规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21.美国 17

    11、87 年宪法赋予联邦征税权、外事权、战争权和州际贸易管理权等,州仍旧拥有对本州人民直接管理的权利等。1791 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保留。这些规定A. 是三权分立原则的重要体现 B. 充分保障了人民自由民主权利C. 维护了国家长期统一和稳定 D. 体现了联邦制和人民主权原则22美国 1787 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 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C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联邦

    12、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23 1787 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这一规定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 D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独立24据英国金融时报网 2017 年 8 月 3 日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2 日不情愿地签署了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的新法案。他指出, “为了国家团结”签署这项两党一致支持的法案,但同时抨击该法案“授予国会制衡白宫解除对俄制裁尝试的权力” “有严重缺陷”且“违宪” 。这表明A签署法案表明总统与国会的基

    13、本观点是一致的B两党一致支持表明两党不再存在政治分歧C美国的权力中心已经由总统转向国会D法案的内容违背了 1787 年宪法的相关规定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3 小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28 题、29 题 15 分,共 52- 6 -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应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

    14、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史的人 事权,都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书皮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

    15、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15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材料 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16、的。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 同的影响,在 A 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 B 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7 -材料 清朝前期,清政府借鉴了明朝的度量衡器制造制度,议准工部行宝源局制造铜砝子(标准砝码) ,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中央

    17、颁发的标准器,由府、州、县逐级复制,校正合格印 烙后方能颁发使用。近代以后,清朝在沿用传统旧制的同时,也与米制进行比较。1847 年, 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津 关定式为标准。1858 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 权 旁落,各国 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从此中国 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清政府还向万国权度局(即国际计 量局)定制了铂铱合金营造尺一支,库平砝码两个,作为营造尺库平两的最高基准,还定制 了镍钢合金副原器以及精密检验仪器等。 摘编自顾钦度量

    18、衡的改革期明清时期到近代米制推行 (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新变化。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新变化的影响。 (9 分)28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20 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然而,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 ”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 个国家(1933 年已达 63 个)签署的非战公约

    19、 ,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 20 世纪 30 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 20 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一战后战争观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 7 分)29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 施琅在征台过程中,占领澎湖之后,郑氏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

    20、眼于做争取郑氏及其军队的工作。施琅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 ;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施琅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 ,甚至派人捞救跳水未死的郑军官兵,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 。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 ,终于认清了形势,决定降清。他们请施琅迅速到台湾稳定局势。施琅不费一兵一卒抵达台湾,以和平手段完成了台湾统一。这就使清军和郑氏的军队避免了杀伐流血,更使台湾百姓避免了一场战火。- 8 -施琅来到台湾后,命令军队从大陆运去粮饷,不得向当地百姓征集。军队的“日用蔬菜,市肆买办,照依民价无亏,断不许借称官办

    21、应用,一丝一毫侵取民间” 。他还严禁当地社保甲进行犒劳军队的活动,以免“致扰民生” 。这种为民着想的观念,在当时以至今天都是十分可贵的。摘编自王宏志从施琅统 一台湾看古代“爱国”的含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能够完成统一台湾重任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琅经营台湾的举措及其意义。 (9 分)- 9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答案选择题(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A A D B D D

    22、 C B A D C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B D A C A A C D D C D D25.答案:(1)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官制变动频繁;各级监察力度增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趋向完备。(10 分)(2)进步性: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宽松;地方官员和公民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回答出 2 点得 6 分)评述:未经历封建君主专制和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是决定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1787 年宪法是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联邦制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9 分)26 【答案】示例一论

    23、题: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 (3 分)阐述:在世界古代史上,希腊山多地狭、岛屿港湾多的地理环境,工商航海发达的经济状况,小国寡民的政治现实,可资借鉴的亚非文明等条件共同涵养了希腊民主制度;在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本国社会条件不同,结果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如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7 分)由此可见,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 (2 分)示例二论题: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 分)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89 年建立起君主

    24、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7 分)总之,社会 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适应社会实际的制度又推动社会的发展。 (2 分)示例三论题: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 (3 分)阐述:苏联斯大林时期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曾发挥巨- 10 -大作用,使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到二战后,斯大林体制逐渐僵化,没有随着苏联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进行

    25、根本性改革,最终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7 分)总之,政治制度应不断调整,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 分)(注: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7 (1)新变化:借鉴西方近代度量衡标准;出现了新的度量衡体系(海关度量衡) 。 (6分)(2)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现代化;客观上造成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9 分)28(1)变化: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 (4 分)原因:第一次世界世 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

    26、众观念的变化。 (每点 2 分,最多 4 分)(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 1 点给 3 分,2 点给 5 分,3 点给 7 分)29 (1)原因:军事战争取得胜利;采取招抚政策以赢得民心、军心;施琅原为台湾将领,对台湾实际状况较为熟悉;康熙帝时期国力强盛,台湾郑氏集团内部分裂。 (6 分,答出 3 点即可)(2)举措:为民着想,减轻台湾民众负担;严格规范台湾地方官员行为。 (3 分)意义:使台湾局势日渐稳定,利于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6 分,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