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212632       资源大小:27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 -铜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3 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2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

    3、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

    4、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 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 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

    5、同,被称为“有机自然”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3 -B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C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中所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进行转化和发展,以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D文章认为中华人文精神伟大的原因之一是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B.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

    7、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C.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D.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C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得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的要求。D天地人三才之道,同

    8、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杜会发展更有意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 ”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 ,袭- 4 -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

    9、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 ”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 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 ”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

    10、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

    11、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 袭人因说出薛蟠

    12、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 ”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 ”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 5 -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说着,一面去了。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

    13、房外,自去栉沐。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

    14、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 ”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 ”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 ”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 ”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15、(3 分)A.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语言、心理和行动描写,人物形象鲜明。B.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贾宝玉挨打后伤情之重,也暗示了贾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C.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主动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这一细节反映了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差异。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6 -5.“袭人看时,只

    16、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 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袭人的这句话有几层含义?试加以分析。 (6 分)6.文章前后分别讲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探望宝玉的过程,他们如何表达对宝玉的深切情感?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自 5G 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 技术跟传统的 3G、4G 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 3G、4G 技术主要影响人

    17、们的通信方式,而 5G 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 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刚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 5G 元年,也将是 5G 竟争真正开始的一年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

    18、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 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 年 3 月 3 日,人民网)材料二:类别 特点 规模1G 语音时代1987 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时代到来不详2G 文本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 截至 2012 年底,用户达 8.7- 7 -时代 电子邮件等信息。 亿3G 图片时代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截至 2014

    19、 年底,用户达 4.85亿4G 视频时代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截至 2018 年底, 用户达11.7 亿5G 物联网时代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摘编至光明日报2019 年 3 月 6 日)材料三:新华社北京 2 月 28 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 5G 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 5G 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 4G 向 5G 过渡的关键时刻。5G 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

    20、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 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 5G 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 5G 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1、 )(3 分)A.80 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 1G 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B.从 1G 时代到 3G 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C.由于 4G 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 3G 时代的两倍还多。- 8 -D.5G 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5G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B.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 5G 商用技术的国家

    22、,在 5G 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C.2019 年是 5G 元年,拉开了 5G 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 5G 技术打开大门。D.5G 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9. 5G 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

    23、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铺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粮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

    24、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 9 -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选自后汉书1

    25、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B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C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D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屡辟公府”中的“辟”为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授” “拜” “除” “夺”等词语

    26、。B “屡辟公府”中的“公府”是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职。C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中的“处士”是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D “三辅” ,西汉时指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可见徐稚在陈蕃心中的分量。B陈蕃、胡广等上疏只推荐徐稚,桓帝于是用安车玄纁,带上礼物去征召徐稚,结果他不肯来。 C徐稚有感恩之心,曾征召他做官的黄琼去世后,徐稚徒步前往祭奠,哭毕而去。- 10 -D徐稚做人虽恭俭义让,为

    27、陈蕃等人所敬重,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他前往吊唁,只是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离开了,送野草恰恰表明徐稚对郭林宗的敬重。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5 分)(2)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小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5 题。虞美人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

    28、的一项是( ) (3 分)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现在万千雨点,点破了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蕴。 “看”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B词的四、五两句,表面上点明当时的时间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其中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 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D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15.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6 分)(1

    29、)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说:“如果没有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的浩瀚大海,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就不可能乘风破浪继续前进。 ”正如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 。(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了蜀道的山高水险,“ ”一句以太阳神的神话来写山之高,接着“ ”一句写出了河流的波涛汹涌。- 11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 , 。第 II 卷 表达题(共 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电影无问西东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四个 的故事,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

    30、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这是影片的思想主旨,也是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四个字的理解与表达。影片讲述了四个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 追寻自我的故事,他们所遭遇的种种现实,恰是不同的时代下大多数人的遭遇。影片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何谓“无问西东”?即不管广大莘莘学子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要勇于创新,不能 。坚持真理,持之以恒,开历史先河,创世界一流。通俗地理解,就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原则,现实如何并不那么重要。遇到受困的人就去救助,就算被救助的人讹诈自己

    31、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是我想要去做的,是我应该坚持的原则。此外,从此片中可以看到许多 的细节,例如:片中角色真实且自然地装扮和道具,在时代流转、季节更替间别具错落的美;再比如,沈家门庭上高悬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 ),让沈氏母子的抉择入情入理;最为加分的莫过于片尾的七分钟“大彩蛋”,在影片中悄然出现的如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与清华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被一一定格介绍,既凸显时代风骨,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截然不同 处心积虑 胶柱鼓瑟 别具匠心B. 截然不同 殚精竭虑 抱残守缺 别具匠心C. 大相径庭 处心积虑 抱

    32、残守缺 与众不同D. 大相径庭 殚精竭虑 胶柱鼓瑟 与众不同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即不管广大学子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B.即莘莘学子们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东西方一些固有的理念C.即广大学子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 应超越东西方一些固有的理念- 12 -D.即不管莘莘学子们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被清晰交代B.由此清晰交代了簪缨世家的沈家背景C.簪缨世家的沈家背景被清晰交代D.清晰交代了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20.下面五种情

    33、境中,各有一处语言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情境一: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片段:“赵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能在高考中有所提高,成功考上大学,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情境二:教师节来临,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 ”情境三:某位同学给某高校的自荐信:我学习刻苦,多次荣登学年榜首。此外,我爱好广泛,在文艺、体育方面均有建树,曾获得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机会,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优秀学子。情境四:某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关于改造网络电

    34、视线路的通知:“5 月 6 日市广播电视局网络电视服务中心将派人到各户安装网络电视入户盒,各户得留个人,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情境五: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金玉良言,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衷心希望平时抄作业、考试舞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2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6 分)- 13 -(1)描述画面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3 分)(2)用一句话概括这幅漫画的

    35、寓意。 (3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 “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 ;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36、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4 -高二语文半期考试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答案 A D B B C A D A B C B C D1. A A.原文中表明“礼”的精神内核是“敬” ,并不是“仁” 。2.D “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曲解文意,目的应是论证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而非突出中西方哪个更优越。3、B 曲解文意,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爱并没有等级差别。4、B. 不是梦见黛玉而是真的看到了黛玉,以为在梦中。5、袭人的话有两个意思,一、赞同贾政教训儿子,认为宝玉该打这无可厚非,作为贾府里的丫鬟,袭人不能也不

    37、敢数说老爷、太太的不是,除了贾母,谁也不敢数说贾政的不是,包括王夫人,更何况小小的袭人?另外, “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宝玉挨打,是因为他不听袭人的好良言。二、宝玉是该教训,但没必要打那么重:袭人对于宝玉挨打,是既着急又心疼还有不满。 (答出一点给 3 分)6、 (1)宝钗来探望宝玉的伤势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 ,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答出给 2 分)(2)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

    38、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 ,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性格特征:对宝玉爱之深切;处事小心谨慎。 (答出给 2 分)(3)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俩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答出给2 分)7.C 材料二 3G 就可以传输视频了。8.A B 项“未然误为已然 ”原文是“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 ;C 项- 15 -扩大范围,原文是“一些国家” ;D 项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的不是 5G 技术,是对中国的 5G臆断和凭空指摘。9.(1)叠加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 (2)保持

    39、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 (3)破除藩篱,交流互通。 (4)拥抱合作,互利共赢。 (5)带来便利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10. D11A (“夺”是削去官职、权利的意思)12. B 陈蕃、胡广等上疏推荐徐稚等人,桓帝带上礼物去征召这五位高士,结果他们都不肯来。不仅仅是徐稚一人。13.(1)如果使他们位登三公,辅佐陛下,他们就一定能够辅佐宣扬美善的国政,为日月增光。 (要点: “擢” “天工” “翼”各 1 分,句意 2 分)(2)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感到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要点: “母忧” “吊” “生刍”各 1 分,句意

    40、 2 分)【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尚书仆射胡广等上疏推荐徐稚等人:“我听说贤善之人是天地的纲纪,是治政的依据。 诗经说: 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在这个王国里。 上天造就的有杰出才能的人,都是为陛下而

    41、出现的,他们都是能够担当辅佐盛世重任、帮助陛下成就大业的人。我见豫章郡的处士徐稚、彭城郡的姜肱、汝南郡的袁闳、京兆尹的韦著、颍川郡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世人都知道。如果使他们位登三公,辅佐陛下,他们就一定能够辅佐宣扬美善的国政,为日月增光。 ”桓帝于是用安车玄纁,带上礼物去征召这五位高士,结果他们都不肯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三人,谁最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吸取道理;韦著生长在三辅礼义之国,正像人们所说的: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徐稚,他出自江南卑薄的地方,却又特立杰出,他应当是最优秀的。 ”- 16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

    42、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感到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 孺子了。 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

    43、样的品德来胜任啊!”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14. C C 项错在“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 ”,从“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可以看出两人相对共饮,絮絮而谈。15.离愁别绪,思恋缠绵。分析:将离别场景和弥漫情思融合在一起,以质朴细腻的描写,刻画出离别前夜男女二人对坐共饮、细语诉情的场面既有离愁别绪,又有思恋缠绵。(2 分)如上片“细点看萍面” ,本来,

    44、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现在万千雨点,点破了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蕴 “看”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黄昏细语,朱门燕影,既烘托出了一片忧郁凄婉的氛围,又体现了词人此时心境的悲凉。 (2 分)下片“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词人用翻滚纷乱的云朵形容即将分离的人心中那种忐忑不安的愁绪。处在愁苦中的有情人,只能在如豆的灯光下相对而立,映出一对零落的影子。 “又是”表明两人已不止一度尝过离别的苦味。此度又尝,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亦可知。 (2 分)16.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7

    45、.B 第一空,从“却指向了一共同的主题”可以看出故事不同,应为截然不同最恰当;第二空,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含贬义)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应为殚精竭虑;第三空,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 17 -求改进。从语境看应为抱残守缺;第四空,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构思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从此处语境来看, “别具匠心”更准确。18、C “广大”和“莘莘学子”重复;“不管”同前异后19、D20.答:“慧眼识金”改为“不放弃” 。“斧正”改为“指出” 。“建树”改为“突出表现” 。“得留个人”改为“烦请留人”“略尽绵薄”

    46、改为“竭尽全力” 。(每处 1 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21参考答案:(1) 画面上一只小兔子身上背着已经拔出来的两只小萝卜,正在拔第三只大萝卜,小兔子在拔这个大萝卜的过程中非常努力,在这只大萝卜前面还有两只小萝卜。(3 分)(2)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只谈坚持不谈收获给 1 分)拔萝卜需要付出大力气,努力越多收获越大。萝卜太大埋得太深,虽加倍努力,费时费力终无所得。面对拔不出的大萝卜,去找工具或帮手,转变思路 ,不逞蛮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 3 分) :22、作文:参考立意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

    47、的不自信。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5.莫再狂刷存在感。6.莫为“存在”丢智商。7.“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8.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范文: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分享刷屏, “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小卑微。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 ,于是通过“刷”来找“感” 。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 ,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 ,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 18 -了。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 ,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

    48、自己。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 ,而是“忽视” 。 “刷” ,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在感”包含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 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 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

    49、使评论中有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 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的小卑微。刷的内容就像是饭,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 “刷” ,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