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 月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谦逊乖巧,不好意思提报酬高低。在招聘时,中国老板可能会认为这个年轻人礼貌、谦逊、好学,当即拍板雇用了他;而外国老板则认为求职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买卖过程,不提报酬不可理解,说明年轻人素质不高,反而不会聘用他。材料说明( )文化素养高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力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 B. C. D. 2、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
2、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文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 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C. 人们对文化的影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3、很多移民国外的华人,虽然离开家乡很久,但乡音未改,习俗未变,每年都要过一过家乡节日,吃一顿家乡风味菜。这里强调的是(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C. 文化可以塑 造人 D. 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4、中国人比较注重谦虚,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美德。在受到别人赞美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 ,以表示谦虚有礼。而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
3、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这表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不同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A. B. C. D. - 2 -5、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精心打造了“重走赶考路”党员教育路线,通过瞻仰圣地来净化心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说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A. B. C. D. 6、
4、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追求 “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A. B. C. D. 7、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 “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大事。在找国 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5、( )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A. B. C. D. 8、2018 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乡愁是乡土文化的载体 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 B. C. D. 9、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影响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
6、同语言的人们,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 3 -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D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10、2018 年 4 月 14 日,在经历沙尘影响生产的内蒙古,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 300 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美丽中国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
7、化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都离不开植树物质活动 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 B. C. D. 11、近日,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佳和社区开展“与书香为伴,与文明同行”共读一本好书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让社区孩子们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决定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A B C D12、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
8、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经典诗歌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能主动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启迪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A B C D13、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 。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 4 -搬迁的“潜口模式” ,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 )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
9、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 14、 “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 ”民谣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A. 传统文艺的继承 B. 传统习俗的继承 C. 传统思想的继承 D. 传统道德的继承1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 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 )A. 平等交流,相互借
10、鉴 B. 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C. 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6、当今时代,网络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 化现象,我们不是“自投罗网” ,就是被“网罗其中” 。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 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根本动力 现代传媒取代了传统传媒的作用A. B. C. D. 17、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在这档节目中, 登鹳雀楼 、 将进酒 、 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择传唱,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
11、,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材料说明( )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 5 -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 与活力A. B. C. D. 18、一九八二年除夕,台湾老人林恭祖遥望海峡,写下了“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的诗句,表达对两岸统一的强烈愿望及对故乡亲人的绵绵思念,此诗发表后,在两岸三地引起极大的反响。该诗句能够打动中国人的文化原因是( )A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 B两岸都认同社会主义制度C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D台湾自
12、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 B C D20、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 D文化具有继承性21、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逐步告别看天吃饭。有人认为
13、,农耕时代的产物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题中观点( )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 看到了落后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承接关系 弄清了先进文化随时间变化会成为落后文化A B C D22、让精彩设计变成生活用品,让文化创意成为生活方式。2017 年 4 月 15 日晚,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这表明(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是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继承的文化创新是批判 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14、 文化的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6 -A B C D23、当不少“艺术家”坐在办公室里“憋”小品,在舞台上“喊”笑话时,赵本山更显得有底气,有定气。宋丹丹说, “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 ”这说明(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 B. C. D. 24、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 34 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 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否定传统,独树一帜 C. 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 面向世界,
15、博采众长25、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认为,进入新时代,无论是文艺工作者本人,还是其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等,都要更加深入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即所谓的“接地气” “深耕耘” 。这启示我们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该( )A突破传统,大胆创新 B敢于超越,改变社会 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D与时俱进,锐意革新26、近年来,全球品牌应用“中国元素”之风愈演愈烈。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的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这给我国企业品牌设计的文化启示是( )积极吸纳他国文化元素,调适企业品牌
16、设计审美取向尊重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消除我国与他国文化差异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强化文化交流,以他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A. B. C. D. 27、大型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 7 -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A. B. C. D. 2
17、8、流行于徽州一带的目连戏在保留粗犷、原始等自身特色和传统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改变 “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方式,借鉴其他剧种和艺术表演形式的先进经验,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这说明( )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 B. C. D. 29、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18、 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国家才能兴旺发达A B C D30、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 ,是古代中国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A. B. C. D. - 8 -31、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
19、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 )汉字“冬”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 B. C. D. 32、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 ”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锻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需求为创作导向 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好的文化可以推动社
20、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 33、被誉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清明上河图 ,以“会动”的科技手段、崭新的视觉形式,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增添了新世纪的魅力,上演了现代科技的“点石成金”术,成- 9 -为“中国智造”的有力注解。由此可见(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新来自于世博会举办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只要运用科技手段就能实现 文化创新A. B. C. D. 34、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人喜欢在音乐里加入多种元素,热闹的唐人街出现了油纸伞红灯笼;中国水墨画旁边金发碧眼的歌手柔声演唱中西元素的融合,让音乐的世界绚烂多姿。这表明( )A不同民
21、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35、游戏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人类的第九大艺术形式”之称。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将会使文化精神枯萎。这启示我们网游创作( )应注意表现形式上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要反对将优秀传统文化庸俗化、低俗化不能与国家历史观相背,一味娱乐化 应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常识A B C D二、问答题 (共 3 题,共 30 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 “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
22、女身上。 “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 “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9 分)- 10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做到步步有景,处处有人,用规范而隆重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团仪式,隆重而热烈,给学生以启迪。创新活动形式,培
23、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坚持开展“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中队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校园明星” “尊师标兵” “师德标兵”等表彰大会,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12 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 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 20 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现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 ,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
24、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 10 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 2008 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 ,共计 638 万字,插图 2353 幅。书中收录 3505 种中草药,附方 40000 多则。 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 ,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 李时珍” ,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 11 -果的。 (9 分)-
25、12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 月月考政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5 CBAAB 6-10 CACCA 11-15 CDCBD 16-20 ADCCB 21-25 BBBAC 26-30BCCDA 31-35 BACCC二、问答题 (共 3 题,共 30 分) 36、 (9 分)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养儿防老”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 对待“养儿防老”观念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应继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剔除其愚昧思想,增加时代内涵,使其顺
26、应社会发展要求。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养儿防老”观念要与时俱进。37、 (12 分) 【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规范丰富的教育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良的学风、校风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范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优秀文化积极的塑造人生。优良的文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38、 (9 分) 【答案】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