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24.doc

    • 资源ID:1212261       资源大小:954.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24.doc

    1、12019 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试题卷一、 (30 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纵然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从浩瀚(hn)星辰中摘取几颗,也足以彰显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奕奕生辉,令观众折(zh)服。B.每当瑞雪初霁(j) ,站在宝石山上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露出了斑驳的桥栏,似断非断,是无数游人锲(

    2、q)而不舍追寻之景。C.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最本真的教育在自然。风扶麦动的田圃(b) ,静谧无言的白桦,风雪弥漫的山垣,蜩鸣蝈唱的原野,皆胜过强聒(gu)不舍的言语。D.我们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要心无旁骛(w),潜心阅读。有时,甚至需要向香菱学诗那样,具有挖心搜(su)胆、废寝忘食的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当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政治、经济相互融合、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

    3、团结的纽带;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一个民族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与否?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迫切 B.源远流长 C.弘扬 D.首当其冲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 分)A. B. C. 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在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强道路质量,提高道路维护。B.近年来,科幻类题材的大片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热门,春节期间在电影档占领一席之位的流浪地球 ,广泛赢得了观众们的好评。C.“五月

    4、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D.水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的是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观念,加强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这两句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景象和习俗。B.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边, “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有,法国的莫泊桑,俄

    5、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我们学过2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D.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小说集彷徨 呐喊 ,散文集朝花夕拾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6.古诗文名句默写。 (6 分)(1)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2)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3)了却君王天下事,_。 (辛弃疾破阵子 )(4)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_” ,是文天祥的选择。(5) “_”,人们传诵此诗句,敬佩的是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象和从容笃定的自信;但是,超越困难,光凭勇气还不够, “_”我们只有身处

    6、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才能望见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 (请选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填写)7.名著阅读。(5 分)古人云:不为穷(贫困)变节,不为贱(身份地位低)易志。下列选项中谁最符合这句话所体现的精神?请结合具体经历从两个方面加以印证。 (5 分)A林冲 B祥子 C简爱8.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 字以内。 (5 分)“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爸!这是限速 50!”“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二、 (3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6 题。(一)民 间于德北桥下有一家店,名字十分普通,叫“老

    7、于家抻面馆”。老板姓于,不言而喻。这家店经营的东西再简单不过,主食即抻面,用牛骨汤门口是一个大灶,灶上有锅,不大,常年不熄火,煮的就是牛骨。副食是凉拌菜,有十几样之多,三元一盘,可分可合,挑拣随意。老板人称于老大,不知是说排行还是说他的个子。这于老大身高足有一米八五,宽宽的一张脸,虎背熊腰,从后边看,根本看不出五十岁的年纪。出奇的是他的拳头,大得吓人,攥起来像大号的搪瓷缸子,看一眼胸口都疼,仿佛被他打了一下。于老大练的是通背拳。通背拳大开大合,刚柔相济,攻守兼备,往往一招致敌于死地。他的握拳方法也有别于其他拳种,食指和中指突出于拳面,技击能力大大提高。被通背拳打到的人先麻后痛,转而残垣一般坍塌

    8、。据说,于老大年轻的时候伤过人,并因此而入狱。据说,于老大曾击倒过一面墙,惹得主家找上门来索赔。据说,于老大击折过一棵树。据说这样的话说多了,事情传大了,相信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也难怪,平日里看老于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除了身材高大,哪里像一个练过武术的人?夏日闲暇时,周围的邻居在树下乘凉,看见老于过来,马上叫声一片:“老于,走3一趟!走一趟!”于老大笑着摇摇头。“哈哈”树下传来一阵哄笑。 也有永安城的练家子,知道民间藏了一个通背拳高手,纷纷赶来讨教,希望可以领教一二。可是,个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有不肯白来的,趁于老大不注意,从后面猛地一搭他的肩膀,那于老大的身子竟然一歪,险些跌倒似的。“对不

    9、起!对不起!”搭手的人一连声地道歉。于老大依然笑笑,一副懵懂的样子。 更有甚者,永安桥一带的混混儿,看于老大人善好欺,便来店里吃白食。往往是这样的情形:三两个混混儿,进到店里来,把每样小菜叫上一盘,先白酒,后啤酒,吃饱喝足,抹抹嘴巴走人。服务员自然不让,拦在门口要结账。混混儿们翻了脸,嘴上不干净,门口的啤酒箱子也给砸了。 于老大听见响动,从后厨出来,一边擦汗,一边询问事情的经过。混混儿们挺着脖子,眼珠不断地翻动。“几位身上没带钱?”“没带。”“那好,下次给。”混混儿们一脸的得意,仿佛占了天大的便宜。 服务员是于老大的儿媳妇,看看混混儿们的背影,再看一眼公公,一跺脚,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落下来。

    10、“爸,咱也太窝囊了吧?”儿媳妇说。“平安是福,平安是福。”于老大摆摆手,兀自忙他的去了。这就是练通背拳的于老大! 秋天说到就到了,四乡的农民开始往城里运冬储菜。永安桥是入城的必经之路,早晚自然多了一分热闹。 这一天傍晚,正是学校放学的时候。突然,一匹惊马拉着一辆空车从远处疾驰而来。行人惊叫着四处躲避,街上,一群孩子还钉在马路中间!眼看一场冲天的祸事就要发生,所有目击者的心都快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就在这时,“老于家抻面馆”冲出来一个人,看个子正是于老大。只见他跨步上前,迎着惊马直奔过去,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嘶,于老大的拳头停在半空,而那匹惊马已经七窍出血,轰然倒地。 于老大一拳打死一匹马! 那

    11、赶车的农民仿佛从噩梦中醒来,第一句话竟是:“我的马死了,我的马死了!”于老大看了他一眼,说:“我赔你。”(选自永安城轶事 )9.文章记叙了于老大“窝窝囊囊”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3 分) 10.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4 分)(1)于老大依然笑笑,一副懵懂的样子。(2)于老大摆摆手,兀自忙他的去了。11.文章第段与第段都是独句成段,它们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4 分)12.小说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4 分)第一种:表现邻里之间缺少温情,社会上做生意环境恶劣。第二种:表现民间深藏不露的通背拳高手。第三种:表现作者对民间普通人的俗世情怀。(二

    12、)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新闻事件】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 20 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4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 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 ,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

    13、料做的”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快 10 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 OUT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摘自钱江晚报 )【媒体观点】 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

    14、手操作。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摘自钱江晚报 )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我们没有因为 BP 机、5 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 70 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摘自新浪网)教材固然

    15、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网)【网友评论】网友一: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但一

    16、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我:作为学生,我认为 13.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 ,各方见解莫衷一是,请阐述两种主要观点。 (4 分)1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中引号内词语的内涵。 (4 分)(1)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2)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15. 新浪网引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处古诗文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3 分)16.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 (4 分)三

    17、、 (20 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 题。小池(其二)唐白居易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净业寺观水记明王心一长安以水为奇遇,每坐对砚池盂水,与天光相映,便欲飞身溟海,一溯洪流。而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予厌苦尘污。一日,舍舆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 。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 ,如轮如烛,

    18、返照水面矣。归来抱膝对砚池盂水,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 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 ,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版,有删节)注释草裀(yn):草地。杪(mio):树枝的细梢。追次:追忆,记录。冷曹:清闲的官职。 1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 分)(1)一溯洪流 ( ) (2)直令人心一空 ( )(3)舍舆循涯而步( ) (4)再觅句以志胜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 分)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19.下面对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净业寺观水记中写到的水是辽阔汹涌的,而

    19、诗歌小池中描写的水则是宁静清浅的。B. 诗文中都写到了荷,前者从视觉角度写新荷之态,后者仅从嗅觉角度写出了残荷的特点。C. 诗中“萍开见游鱼”与文中“忽木鱼响歇” ,都属于以声衬静,突出了所处环境的清幽。D. 白居易坐观小池之水,王心一观水之余还交代了游踪,两文作者都借观水表达内心感受。20.白居易认为“有意不在大” ,此处的“意”可以理解为“意趣” ,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请分别简述诗文中包含的意趣。 (4 分)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 (2)两小题。 (5 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20、6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 樽酒慰离颜。(1)李诗用“ ”比喻漂泊无依的友人,温诗用“ ”象征从天涯归去的友人。(2 分)(2)两首诗的尾联都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具体表现不同,请作赏析。 (3 分)四(40 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面临着很多选择。无聊之时,是以书会友还是踏青觅春?踌躇之时,是勇于面对还是暂避锋芒?当曾经的梦想被一点点销蚀,是重新定位还是继续前行?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对于青葱年少的我们,选择是多样的,如何选择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声音。你是否也有过面对选择的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

    21、悟,写一篇 600 字到 800 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问题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语文答题卷一(30 分)题号 1 2 3 4 57答案6.(6 分)( 1 )_( 2 )_( 3 )_( 4 )_( 5 )_ _7.(5 分)_8.(5 分)_二(30 分)9.(3 分)_10.(4 分)(1)_(2) _11.(4 分)_12 (4 分)_8_13.(4 分)_14.(4 分)(1)_(2) _15.(4 分)_16 (3 分)_三(20 分)17.(4 分) ( ) ( ) ( ) ( )18.(3

    22、 分)_19.(3 分) ( )20.(4 分)_21(1) (2 分)_ _(2) (4 分)_9100200300400_22作文(40 分)1050060070011参考答案一、 (30 分)1.D2.D123.A4.C5.A6.(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决眦入归鸟(3)赢得生前身后名(4)留取丹心照汗青(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5 分) 示例:她在个孤儿,从小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长大后,简爱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认识了贵族罗切斯特,她追求平等的爱情,不因贫贱而自卑。当庄园被毁,罗切斯特受伤致残后,她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不因罗切斯特的身份变化而不爱他。8示例:

    23、“老爸,照你这么说,你们不监督,老师不督促,我学习上也可以糊弄了呗,你觉得这样做榜样好吗?”作为爸爸应该言传身教,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5 分,称呼 1 分,明确指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2 分,理由 2 分)二、 (30 分)9. (3 分) (1 )永安城的练家子来找茬,试探他的功夫,他一副懵懂的样子; (2) 周围的邻居跟他打招呼,他没搭理,引来哄笑;(3)店里来吃白食的小混混,媳妇埋怨,他表现出一副息事宁人的样子。 (4)于老大在关键时刻,一拳打死一匹马后,主动向马的主人提出赔偿。10.不想与来试探他功夫的练家子较真的的心理,表现他坚守本分、不张扬自己的武学、不显露功夫

    24、的想法。(2 分)看到儿媳妇埋怨后,不想与小混混计较的息事宁人的心态。 (2 分)11. (4 分)第段,内容上:写出周围邻居对于老大的传说中功夫了得的好奇及他不搭理后的扫兴,结构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极力描写于老大“窝窝囊囊的样子”做铺垫;第段,内容上:表现于老大有一身高强武功,力大无穷,又反映了他见义勇为的崇高品德,结构上:揭开于老大是名副其实的武功高手而且是为人做事低调的谜底。12. (4 分)同意第一种,可从于老大的言行及其来谈,从其他人对于老大的态度来谈。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于老大的窝囊低调,被邻居误解而嘲笑,被试探他功夫的练家子作弄,做生意被社会上的小混混

    25、白吃白喝,这些内容反映了世间缺少温情,社会上做生意环境恶劣。但这并不是小说的主题,只是一个侧面的内容;同意第二种观点,从文本角度解读,可从于老大的言行及小说的主要人物精神面貌这两方面来谈,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但都是紧扣通背拳高手为线索来展现于老大虽窝囊低调但又有热心表现,反映了民间高手;第三种观点,从作者角度解读,从作者描述于老大的所做作为及人的精神面貌这一角度来谈,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普通人的俗世情怀。表达应清楚、简洁、明了。13.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 ,可见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令人堪忧;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值得大惊小怪。 (4 分,各 2 分)14.(1)

    26、“土气” ,这里是对白蜡烛外形简单,看起来传统落后、没什么科技产品样子的特点的概括。 (2) “套中人” ,这里指被家长过度保护而丧失基本动手能力的孩子。 (4 分,各2 分)15.“新浪网”的引用,意在表明蜡烛虽看似“自古以来” ,其实在古代也并非寻常物。网13友的引用,对孩子不明古诗中的“烛”为何物表示遗憾,暗含着对“不管时代发展如何,孩子们还是应该对这些事物有所了解”观点的支持。 (4 分,各 2 分)16.示例:(作为学生,我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事物和许多知识都会在迭代中淘汰,很多事物并非在生活中不存在就不需要了解,比如历史。蜡烛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终将会成为历史。但这不应该成为

    27、我们不去了解它的理由,更何况蜡烛还具备文化意味。 (3分,有观点,有论述,言之成理即可)三(20 分)17.(4 分) (1)逆流而上(2)全,都(3)步行,走(4)记,记录,记下18.(3 分)向四面看(周围的)竹林和树木,交错环绕像帷幕一样, (这景象)更是奇妙之极。19.(3 分)D20.(4 分)诗中意:意在欣赏并享受小池清景;表达了对悠游山水之间的期待和向往。(一点 1 分,意近即可,共 2 分。 )文中意:看到家中的小小水景想要挣脱束缚、飞越大海;在净业寺漫游中充分享受此处的世外之趣,借此暂避“尘污”之苦;游完净业寺后企盼能从宦海忙碌中解脱,偷得闲暇再觅如此佳境。 (任意写出一点给

    28、 1 分,意近即可,共 2 分。 )21.(2 分)(1)孤蓬 孤棹(4 分) (2)李诗的尾联写了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以马鸣之声衬托离愁别绪,从而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温诗的尾联写了离别之际,开怀畅饮,想象着日后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14语文中考试题双向细目表评价层次板块题号题型 分值 考试内容 识记理解分析应用难度预估1 选择 3 注音、别字 0.802 选择 3 词语 0.803 选择 2 标点 0.754 选择 3 病句 0.755 选择 3 文学、文化常识 0.806 填空 6 古诗文默写 0.757 简答 5 名著阅读 0.700.78基础积累

    29、8 简答 5 综合实践、语言运用9 简答3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 0.7510 简答4含意理解人物心理 0.7511 简答4 构思写法分析 0.7012 简答5 主旨理解 0.700.7013 简答3 内容概括 0.8014 简答4 信息筛选 0.7515 简答3 内容理解 0.75现代文阅读16 简答 4 表达观点 0.70.7515017 选择3 文言词语解释 0.7018 选择3 断句 0.7019 翻译4 文言文句子翻译 0.6520 简答5 人物形象分析 0.680.6521 简答2 诗句内容欣赏 0.75文言文阅读22 简答3 诗歌写作手法赏析 0.650.70写作 23 写作 40 写作表达 0.70难度系数 0.650.80 0.7516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命题比赛试题24.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