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211726       资源大小:2.32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1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7 页,全卷三大题 32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2、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第卷(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AO 2、O 3 BNa 2O、Na 2O2 C.4019K、 4020Ca DH、D、T2、考古上用于断代的 14C 是一种核素,这里的“14”是指该原子的A. 质子数 B. 质量数 C. 中子数 D. 原子个数3、氢有三种同位素: 、 和 ,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是A. 中子数 B. 电子数 C. 原子序数 D. 质子数4、下列各组元素中

    3、,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 Na、Al B. C、Cl C. C. N、Mg D. O、S5、下列几种物质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酸,在相同条件下,酸性最强的是A. H2CO3 B. H2SiO3 C. H3PO4 D. H2SO46、 2359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含量很低,它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下面列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的数据正确的是A. 51 B. 92 C. 143 D. 2357、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化合物是2A. Ba(OH)2 B. CaCl2 C. H2O D. H28、下列金属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A. Na B. K C. Cu D. Zn9、主族元素

    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10、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 H2化合的能力:At 2I 2 B. 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C. 砹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 D. 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11、第三周期里,关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变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C. 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数从+1 递增到+7,负价由-4 递变到-1D. 从左到右,元素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12、S、Cl 是常见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最外层电子数:SH2S B. 碱性:NaOHKOHC. 非金属性:SiP D. 酸性:H 2CO3HNO3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 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3D.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17、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A. 浓硫酸稀释 B. 酸碱中和反应C. 硝酸铵溶于水 D. 碳的燃烧18、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19、 某金属不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

    6、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A. Mg B. Fe C.Na D. Cu20、将铜纳米颗粒和银纳米颗粒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同一石墨片上,然后浸在 AgNO3溶液中,可构成一种纳米型原电池。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A. Ag e =Ag B. Cu2e =Cu2C. Cu2 2e =Cu D. 2H 2e =H221、下列反应中可用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 CaO H 2O=Ca(OH)2 B. NaOHHCl=NaClH 2OC. 2KClO3 2KCl3O 2 D. Zn2HCl=ZnCl 2H 222、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铜片逐渐溶解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 电流由铜

    7、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 该装置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3、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 温度 B. 浓度 C. 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24、已知反应 A(g)+3B(g) 2C(g),在 10s 内,A 的浓度由 4mol/L 变成了 2mol/L,则以 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 0.2mol/(Ls) B. 0.3 mol/(Ls) 4C. 0.4 mol/(Ls) D. 0.1 mol/(Ls)二、单项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25、短周期金属元素 A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

    8、面判断正确的是A. 氢氧化物的化学式及其碱性:COHD(OH) 2E(OH) 3B. 金属性:ACC. 原子半径:CDED. 最外层电子数:AB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时,HXZW B. WXZY C. XYZW D. YZXW 28、在 2A(g) + B(g) 3C(g) + 4D(g)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5mol/(Ls) B. v (B)=1.8 mol/(Lmin)C. v (C)=0.8mol/(Ls) D. v (D)=1.0 mol/(Ls)第 II 卷(40 分)三、填空题(共 4 个

    9、大题,总分 40 分) 29、反应 Fe+H2SO4FeSO 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增大压强 5C升高温度 D将稀硫酸改为 98%的浓硫酸(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 极(填“正”或“负” ) 。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 ,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0、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填写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压强、反应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催化剂等)(1)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 ;(

    10、2)熔化的 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 MnO2则很快产生气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4)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 0.1 molL-1的盐酸和 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 ;(5)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6)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 。31、下表列出了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的名称是 ,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 ,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2)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用化学式表

    11、示)。(3)写出元素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的: 。(4)写出元素单质与 NaBr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32、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SO 2和 O2在催化剂 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SO 2和 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前 2 min 内,以 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是 mol(Lmin)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1 mol SO2,同时生成 1 mol SO3b. SO2的浓度与 SO3浓度均不再变化c. SO2的浓度与 SO3浓度相等720XX-20XX 学年度 XX 学校

    12、XX 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注释)1、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AO 2、O 3 BNa 2O、Na 2O2C.4019K、 4020Ca DH、D、T【答案】D【解析】解: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同位素是核素不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 选项是单质、B 选项是化合物,所以 A、B 错误;C 选项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以 C 错误;D 选项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所以 D 正确。故答案选 D。2、考古上用于断代的 14C 是一种核素,这里的“14”是指该原子的( )A. 质子数 B. 质量数

    13、 C. 中子数 D. 原子个数【答案】B【解析】解: 14C 是一种核素,这里的“14”是指碳原子的质量数,故 A 错;B 对;C.D 都错。本题答案:B。3、氢有三种同位素: 、 和 ,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是( )A. 中子数 B. 电子数 C. 原子序数 D. 质子数【答案】A【解析】解: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所以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存在差异的是中子数,答案选 A。4、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 Na、Al B. C、Cl C. C. N、Mg D. O、S【答案】A8【解析】 ANa、Al 的原子结构中均有 3 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选项 A

    14、选; BC、Cl 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选项 B 不选;CN、Mg 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选项 C 不选;DO、S 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选项 D 不选;答案选 A。5、下列几种物质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酸,在相同条件下,酸性最强的是A. H2CO3 B. H2SiO3 C. H3PO4 D. H2SO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非金属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详解:四个选项分别为 C、Si、P、S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非金属性 S 最强,因此酸性 H2SO4最强,故选 D。6、 2359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含量很低,它的浓缩一直为国

    15、际社会所关注。下面列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的数据正确的是:A. 51 B. 92 C. 143 D. 23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质子数为 92,质量数为 235,对于原子来说,核内的装置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的差为(23592)92=51.因此选项为 A。7、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化合物是A. Ba(OH)2 B. CaCl2 C. H2O D. 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a(OH) 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错误;BCaCl 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错误;CH 2O 是共价化合物,只含

    16、有极性共价键,正确;DH 2是单质,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错误。8、下列金属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 )A. Na B. K C. Cu D. Zn【答案】B【解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答。9、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9C. 电了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答案】C【解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电子层数=周期数,则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它因素无关,C 正确;正确选项 C。10、砹(At)

    17、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 H2 化合的能力:At2I2 B. 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C. 砹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 D. 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解答。详解:A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At 的非金属性较弱,所以与H2化合能力:I 2At 2,A 错误;B卤素单质均有颜色,所以砹不可能为白色,B 错误;C卤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 7 个,因此砹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C 正确;D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则砹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

    18、主要是考查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氯元素为例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即可,注意掌握同一主族元素、同一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11、第三周期里,关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变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C. 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数从+1 递增到+7,负价由-4 递变到-1D. 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答案】B【解析】A.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 正确;B.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B 错误;C. 第三周期

    19、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数从+1 递增到+7,负价由-4 递变到-1,C 正确;D.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10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D 正确,答案选 B。12、S、Cl 是常见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最外层电子数:S r(Cl) ,选项 B 错误;C.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热稳定性:H 2SH2S B. 碱性:NaOHKOHC. 非金属性:SiP D. 酸性:H2CO3HNO3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断。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20、OS,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 2S,A 正确;B.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 NaK,则碱性 NaOHKOH,B 错误;C.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 SiP,C 错误;D.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CN,则酸性 H2CO3HNO 3,D 错误。答案选 A。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 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D.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清条件和反应热的关系

    21、是关键和易错点。详解:A.反应条件为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也用加热条件,故错误;B.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还有能量变化,故错误;C.物质燃烧是放热反应,故正确;D.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条件,故错误。故选 C。点睛:反应条件和反应是否放热还是吸热没有关系,很多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或点燃的条件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是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关系。17、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 浓硫酸稀释 B. 酸碱中和反应C. 硝酸铵溶于水 D. 碳的燃烧【答案】C122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A. 用装置甲进行中和热

    22、的测定B. 用装置乙制取 CO2 气体C. 用装置丙蒸发 CH3COONa 溶液得 CH3COONa 晶体D. 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答案】C【解析】分析:A.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B.纯碱易溶于水;C.醋酸钠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钠难挥发;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详解:A. 装置甲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进行中和热的测定,A 错误;B. 纯碱易溶于水,不是块状固体,不能用装置乙制取 CO2气体,B 错误;C. 醋酸钠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醋酸,但氢氧化钠难挥发,因此醋酸又转化为醋酸钠,所以可用装置丙蒸发 CH3COONa 溶液得 CH3COONa 晶体,C 正确;D. 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23、色,氨气是碱性气体,因此不能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D 错误。答案选 C。27、 某金属不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 Mg B. Fe C. Al D. Cu【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某金属不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13表中处于氢元素后面;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详解:某金属不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氢元素后面;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在该金属和锌形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该金属作正

    24、极,所以该金属不如锌活泼。A、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镁不符合条件,选项 A 错误;B、虽然锌比铁活泼,但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铁不符合条件,选项 B 错误;C、铝比锌活泼,且铝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铝不符合条件,选项 C 错误;D、锌比铜活泼,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铜符合条件,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28、将铜纳米颗粒和银纳米颗粒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同一石墨片上,然后浸在 AgNO3溶液中,可构成一种纳米型原电池。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A. Ag e =Ag B. Cu2e =Cu2C. Cu2 2e =Cu D. 2H 2e =H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铜纳米

    25、颗粒和银纳米颗粒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石墨片上,然后浸在AgNO3溶液中,构成的纳米型原电池中,金属铜是负极,负极反应是 Cu-2e-Cu 2+,答案选B。29、下列反应中可用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 CaO H 2O=Ca(OH)2 B. NaOHHCl=NaClH 2OC. 2KClO3 2KCl3O 2 D. Zn2HCl=ZnCl 2H 2【答案】D【解析】分析:能够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必须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根据各选项中是否存在化合价变化进行判断。详解:ACaOH 2OCa(OH) 2为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错误;BNaOH+HClNaCl+H

    26、2O 为中和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 错误;C2KClO 3 2KCl3O 2 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 错误;D.Zn+2HClZnCl 2+H2为置换反应,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设计成原电池,14D 正确;答案选 D。30、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判断。详解:A、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 A 正确;B、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没有电解质溶液

    27、,故 B 错误;C、没有构成闭合回路,故 C 错误;D、两个电极相同,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故 D 错误;故选 D。31、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铜片逐渐溶解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 电流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 该装置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C【解析】解:根据原电池原理,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 A、铜的活泼性弱于锌的,故锌失去电子而溶解,而铜上析出氢气,故 A 错误;B、反应的实质是Zn+H2SO4=ZnSO4+ H2,所以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故 B 错误;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则电流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28、故 C 正确;D、该装置是把化学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 D 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 C。32、X、Y、Z、W 是四种金属单质,把 X 浸入 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的表面有 Z 析出;X、Y 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X 电极上有气泡生成;Z、W 相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电子15由 Z 流向 W。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 YXZW B. WXZY C. XYZW D. YZXW【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将 X 和 Y 浸入稀硫酸中,X 电极上有气泡生成,说明 X 为正极,Y 为负极,Y 比 X 活泼;将 X 浸入的 Z 硝酸盐溶液中,在 X 表面有 Z 析出,说明 X 的金属活动

    29、性比 Z 强;Z、W 相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电子由 Z 流向 W,则 Z 为负极,Z 的活泼性比 W强,所以 X、Y、Z、W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YXZW,故选 A。3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B. 甲中铜被氧化,乙中锌被氧化C. 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D.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甲为原电池,Zn 比 Cu 活泼,Zn 为负极,Zn 被氧化,Cu 为正极,Cu 片表面产生气泡;乙不组成原电池,Zn 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 H2,Cu 与稀硫酸不反应;形成原电池加快产生 H2的速率

    30、。详解:A 项,甲为原电池,Zn 比 Cu 活泼,Zn 片为负极,Cu 片为正极,乙不组成原电池,A 项错误;B 项,甲中 Zn 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Cu 为正极,Cu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乙中 Zn 失电子,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甲、乙中都是 Zn 被氧化,B 项错误;C 项,甲为原电池,乙不组成原电池,甲、乙中总反应都为 Zn+2H+=Zn2+H2,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C 项正确;D 项,甲中 Cu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甲烧杯中 Cu 片表面有气泡产生,D 项错误; 34、下列烧杯

    31、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16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为:两个活动性的材料作电极;要有电解质溶液;要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B 正确,C 正确,D 错误,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正确选项 D。35、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 温度 B. 浓度 C. 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即所谓的内因,D 正确,其余选项都是外界因素,答案选 D。36、用锌片与 1molL-l 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增

    32、大的是A. 改用锌粉. B. 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C. 加入少量 1molL-1稀硫酸 D. 加入少量 NaCl 溶液【答案】D【解析】A锌片改为锌粉,增大了锌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 A 不选;B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Zn 置换出 Cu、构成 Cu-Zn 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 B 不选;C加入 1mol/L 的稀硫酸,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 C 不选;D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钠离子和氯离子不需要锌与氢离子的反应,而原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 D 选;答案为 D。37、已知反应 A(g)+3B(g) 2C(g),在 10s 内,A 的浓度由 4m

    33、ol/L 变成了 2mol/L,则以 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 0.2mol/(Ls) B. 0.3 mol/(Ls) C. 0.4 mol/(Ls) D. 0.1 mol/(Ls)【答案】A【解析】分析: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反应速率,17结合 解答。详解:已知在 10s 内,A 的浓度由 4mol/L 变成了 2mol/L,A 的浓度减少了4mol/L2mol/L2mol/L,则以 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2mol/L10s0.2mol/(Ls),答案选 A。点睛: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和表达式是解答的关键。关于化学反应速率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34、: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不要忘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38、在 2A(g) + B(g) 3C(g) + 4D(g)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5mol/(L?s) B. v (B)=1.8 mol/(L?min)C. v (C)=0.8mol/(L?s) D. v (D)=1.0 mol/(L?s)【答案】C【解析】如果都用物质 C 表示其反应速率,则根据化学反应

    35、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 AD 分别是mol/(L?s)0.75、0.09、0.8、0.75,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 C,答案选 C。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HMg(OH)2 (6). 2Na2 H2O=2Na +2OH H 2 (7).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知元素的名称是氮,元素为氧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第二周期 VI A 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为 O2,具有氧化性。答案:氮 第二周期 VI A 族氧化性。(2)元素为 O、为 P、为 S,他们的气态氢化物为 H2O PH3 H2S,他们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36、 PH 3H 2SH 2O。22(3)元素为 Na、元素为 Mg,钠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或与沸水反应迅速,所以说明 Na 的金属性比元素 Mg 强。(4)元素为 Na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离子方程为 2Na2 H2O=2Na +2OH H 2。(5)元素为 Mg 与元素为 Cl,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 MgCl2,其电子式的形成过程为4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 AG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式填写空白。(1)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填相应的化学式)(2)最稳定的氢化物是_。(填相应的化学式)(3)一个

    37、E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共有_种运动状态。(4)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 B、C、E、G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是_。(填相应的化学式)【答案】 (1). F2 (2). Na (3). Ne (4). HF (5). 15 (6). NaOH Al(OH)3 H3PO4 HClO4【解析】根据 AG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A 是 H,B 是 Na,C 是 Al,D 是 N,E 是P,F 是 F,G 是 Cl,H 是 Ne。则(1)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则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 F2,所给元素中钠的金属性最强,则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Na,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

    38、是稀有气体分子 Ne。(2)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稳定的氢化物是 HF。(3)P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5 个,因此一个 P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共有 15 种运动状态。(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按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顺序,将 B、C、E、G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23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排列成序为 NaOH、Al(OH) 3、H 3PO4、HClO 4。43、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Z 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_。(2)X

    39、、Y 元素的氢化物中,较稳定性的是_(填化学式) 。(3)X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4)请写出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与少量铁粉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答案】 (1). 第三周期第A 族 (2). H2O (3). 离子键、共价键 (4). Fe+4H+NO3-Fe 3+NO+2H 2O【解析】 (1)Z 是 Si,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A 族。(2)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是 ON,则 X、Y 元素的氢化物中,较稳定性的是 H2O。(3)X 的气态氢化物氨气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反应生

    40、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铵,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4)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是稀硝酸,与少量铁粉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Fe+4H+NO3-Fe 3+NO+2H 2O。4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族周期A A A A A A A 01 2 24(1)表中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2)、的原子半径最小是_(用元素符号回答)。(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用化学式回答)。(4)、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_(用结构式回答)。(5)和按原子数 1:2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该晶体气化的过程中克

    41、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_。(6)和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该晶体属于_晶体(填“离子” 、 “分子” , “原子”)。(7)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互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第 3 周期 IVA 族 (2). F (3). NaOH (4). HF (5). (6). 分子间作用力 (7). 共价化合物 (8). 原子 (9). Al(OH)3+NaOH =NaAlO2+2H2O【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半导体材料应在金属与非金属性交界处寻找,根据上述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半导体材料是晶体硅,位于第三周期第IVA

    42、族;(2)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MgOF,即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F;(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 NaOHMg(OH)2Al(OH)3,碱性最强的是NaOH;(4)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CH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 HF,其结构式为 HF;(5)组成化合物是 CO2,其电子式为: ,CO 2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6)和构成的化合物是 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晶体为原子晶体;(7)是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43、 NaOH,是 A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Al(OH)3,Al(OH) 3表现两性,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NaOH=NaAlO 22H 2O。45、工业合成氨的原理为 N2(g)+3H2(g) 2NH3(g),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拆开 1mol HH 键、1mol NN、1mol NH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则由 N2和 H2反应生成 1mol NH3需要放出_的热量。(2)若 N2、H 2、NH 3的起始浓度依次为 0.2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25浓度分别是 a、b、c(mol/L) ,

    44、则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_。Ac=0.5mol/L Bb=0.5mol/L Cc=0.4mol/L Da=0.3mol/L(3)若在 2L 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N2和 3mol H2,2min 时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 N2的浓度为 0.3 mol/L。2min 内 v(NH 3)=_。平衡时容器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_。【答案】 (1). 46kJ (2). B (3). 0.2mol/(Lmin) (4). 4:5【解析】分析:(1)根据 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解答;(2)根据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判断;(3)根据三段式计算

    45、。详解:(1)已知拆开 1mol HH 键、1mol NN、1mol NH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则反应 N2(g)+3H2(g) 2NH3(g)的 H(946+343623391)kJ/mol92kJ/mol,所以由 N2和 H2反应生成 1molNH3需要放出 92kJ/mol1/21mol46kJ 的热量。(2)若 N2、H 2、NH 3的起始浓度依次为 0.2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浓度分别是 a、b、c(mol/L) ,如果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假设反应物能完全转化,则N2(g)+3H2(g) 2NH3(g)

    46、起始浓度(mol/L) 0.2 0.3 0.2转化浓度(mol/L) 0.1 0.3 0.2平衡浓度(mol/L) 0.1 0 0.4如果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假设反应物能完全转化,则N2(g)+3H2(g) 2NH3(g)起始浓度(mol/L) 0.2 0.3 0.2转化浓度(mol/L) 0.1 0.3 0.2平衡浓度(mol/L) 0.3 0.6 0由于是可逆反应,则 0.1a0.3、0b0.6、0c0.4,所以选项 ACD 均是不可能的,答案选 B;(3) N 2(g)+3H2(g) 2NH3(g)26起始浓度(mol/L) 0.5 1.5 0转化浓度(mol/L) 0.2 0.6 0.4平衡浓度(mol/L) 0.3 0.9 0.42min 内 v(NH 3)=0.4mol/L2min0.2mol/(Lmin) ;相同条件下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也是气体的浓度之比,则平衡时容器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为 。46、某化学反应中,设反应物的总能量为 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 E2。(1)若 E1E2,则该反应为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