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2019 届高三化学 1 月阶段模拟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Na23,Mg24,Cl35.5,Cu64,Fe56,Ag108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煤的气化、液化与石油的裂化、裂解均为化学变化C.被称为“黑金”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营养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8、质量数为 17 的原子: 178ClB. 的电子式 :4NHClC.氯离子的结构示
2、意图: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3、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A.60g SiO2晶体中含有 4NA个硅氧键B.1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 -、ClO -粒子数之和为 2NAC.25时,pH=13 的 Ba(OH)2溶液中含有的 OH-数为 0.1NAD.K35ClO3与浓 H37Cl 反应制得 7.2g Cl2,则生成的 Cl2分子数为 0.1NA4、下列关于维生素 C( )的说法错误的是( )2A.维生素 C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维生素 C 可以与金属 Na 发生置换反应C.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只能发生氧化反应D.维生素 C 可以与 NaO
3、H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5、利用图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溶 液a固体 b 溶液 c 实验目的:验证A 浓硝酸 NaHCO3 Na2SiO3 非金属性:NCSiB 浓盐酸 KMnO4 Na2S 氧化性:KMnO 4Cl2SC 浓盐酸 CaCO3 NaAlO2 酸性:HClH 2CO3Al(OH)3D 浓氨水 CaO 酚酞溶液 NH3H2OA.A B.B C.C D.D6、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在 Fe2(SO4)3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K +、Fe 2+、Cl -、Br -、SCN -B.c(H+)=110-13molL-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g 2+、Cu
4、 2+、 、3HCONC.加水稀释时 值增大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 、 、 、OHc 4Mn23K4D.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 、 、 、23S2AlO2-3Sia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 Na2CO3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 +2-32gC23g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343NH+CO22-332+NHOC.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2Fe 3+2I- 2Fe2+I2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H2+2OH-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 Y
5、的氢化物。常温下,Z 的单质能溶于 X 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稀溶液,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Y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B.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XYZ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元素 X 和 Y 能形成离子化合物9、将少量 SO2气体通入 BaCl2和 FeCl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针对上述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 SO2有漂白性 B.白色沉淀为 BaSO3C.该实验表明 FeCl3有还原性 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10、种以 Na2SO4为电解质的钠离子电池的总反应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6、NaTi2(PO4)3+Zn+Na2SO4 Na3Ti2(PO4)3+ZnSO4A.放电时,NaTi 2(PO4)3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Na +向锌电极移动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Ti 2(PO4)3-+2e- Ti2(PO4)33-D.充电时,每转移 0.2mol 电子,理论上阴极增重 6.5g11、常温下,将 Cl2缓慢通入 100mL 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 0.1mol/L NaOH 溶液,整个过程中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段有离子反应:HClO+OH - ClO-+H2OB.可依据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 n(Cl2)4C.处表示
7、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D.处 c(H+)约为处 c(H+)的两倍12、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甲装置,除去 SO2中混有的 CO2 B.乙装置,测定 O2的生成速率C.丙装置,分离 NH4Cl 和 Ca(OH)2固体 D.丁装置,做喷泉实验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 pH 均为 a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 100 倍,pH 变为 b 和 c,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acbB.常温下,浓度均为 0.1mo/LL-1醋酸、盐酸、醋酸钠溶液,水电离程度的顺序为C.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 pH=3 硫酸和 pH=11 的一元碱 B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8、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氯化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pH 的顺序为14、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只能让锂离子通过的特殊交换膜,并运用电解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A.a 连接电源的正极B.Li+的移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C.一段时间后,b 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D.电解过程中还可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氢气和氯气15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44gCO 2与 C3H8的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 9NAB 将标准状况下 2.24LSO2通入水中完全溶解,溶
9、液中 HSO32-与 SO32-总数为 0.1NAC 硝酸与铜反应得到 NO2、N 2O4共 23g,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 0.5NAD 标准状况下,8.96L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的 H2与 D2混合物中含中子数 0.3NA16下列各组物质按右图所示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 )17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 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5。已知:Ni(CO) 4的沸点为 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制
10、得高纯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分解 Ni(CO)4=4v 消耗(CO) B 第一阶段应选择稍高于 42.2的反应温度C 第二阶段,230时 Ni(CO)4分解率较高6D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18以 H2、O 2、熔融盐 Na2CO3组成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 Fe(OH) 2,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电解池两极材料分别为铁和石墨,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处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 =2O2B X 是铁电极C 电解池中有 1mol Fe 溶解,石墨耗 H2 22.
11、4 LD 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X、Y 两极材料也互换, 实验方案更合理。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6 分)19、(4 分)常温下,在 20mL 0.1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1盐酸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 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 (纵轴)随溶液 pH 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分析可得,在同一溶液中, 、 、 _(填“能“或“23HCO32不能“)大量共存(2).当混合液的 pH=_时,开始放出 CO2气体20、(12 分)已知 K、 Ka、 Kw、 Kh、 Ksp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
12、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7(1).25时,将 a molL-1的氨水与 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则溶液显_(填“酸“碱“或“中 “)性;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4NH=Clc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_(2).25, ,其电离平衡常数 K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23S-+3HOpH=3, 的 NaHSO3溶液中 c(H2SO3)=_-1=0.molLc(3).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CO(g) Fe(s)+CO2(g) H“”、“-910a. 2cCO21 答案:1.CO(g)+1/2O
13、2(g)=CO2(g) H=-283kJ/mol2.该反应是吸热且熵增的反应,只有在较高温度下 G= H-T S 才有可能小于 0,反应才有利于自发进行 88.36:55(或 1.61:1 或 8:5)3.0.025 H2CO3H2SiO3,非金属 NCSi,但该实验中硝酸具有挥发性,c 试管中出现的白色硅酸沉淀可能是硝酸与硅酸钠反应制得的,不能证明酸性:H 2CO3H2SiO3,错误,B 项,根据氧化剂的氯化性大于氯化产物,2KMnO 4+16HCI 2KCl+2MnCl2+5Cl2;8H2O,则氧化性:KMnO 4Cl2,Cl2+Na2S 2NaCl,则氧化性:Cl 2S,正确:C 项,利
14、用强酸制弱酸原理, 盐酸制取碳酸,碳酸制取氢氧化铝,故酸性:HClH2CO3Al(OH)3,但该实验中盐酸具有挥发性,c 试管中出现的白色氢氧化铝沉淀可能是挥发出的 HCl 与偏铝酸钠反应制得的,不能证明酸性:H 2CO3Al(OH)3,错误;D 项,CaO 与水13反应放出大量热,促使浓氨水挥发出氨气进入 c 试管,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其水溶液呈碱性,但不能证明 NH3H2O 为弱碱,错误。6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 项,Fe 3+和 SCN-反应生成 Fe(SCN)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 项, c(H+)=110-13mol/L 的溶液中存在大量 OH-,Mg2+、Cu 2
15、+、 与 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3HCO错误;C 项.加水稀释时 值增大,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 与 反应,在溶cO 23COH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 项,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 ,、 、 、 、 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 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23SO2Al2-3SiNa共存,正确;7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银沉淀,正确:B 项,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 2+-+34BaOHCN,错误;C 项,硝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HI 溶液,先有酸性条件下32BaCO+NH氧化 : ,过量的 HI 继续被 F
16、e3+氧化:2Fe 3+2I-I-+-386I223NO+4HI2+2Fe2+,错误:D 项,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强电解质,全部电离为电解 Na+、Cl -)生成金属钠和氯气:2Na +2Cl- 2Na+Cl2,错误。8 答案及解析:14答案:B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 Y 的氢化物中,联想 NH3极易溶于水,可知 X 为氮元素 ,Y 为氧元素:常温下,Z 的单质能溶于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说明 Z 为铝元素,因为铝在常温下能溶于稀硝酸,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A 项,Y 为氧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错误:
17、B 项,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 3-O2-Al3+,正确;C 项,非金属性:X(N)2cCO解析:1.所得混合溶液中 ,根据电荷守恒得 c(OH-)=c(H+)=10-+-4NH=Cl0.5mol/Lc7mol/L,溶液呈中性;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N 元素的浓度为 0.5a mol/L, ,所以溶液中 c(NH3H2O)=(0.5a-0.005)mol/L,NH3H2O 的电+-4NH=Cl0.5mol/Lc离常数 +-3-7-94b32OH10=.a5.01cK2.由 ,代入数据得-+a23S=c -123SO=.molLc3.设 CO 的转化率为 x,则
18、 ,解得 x=20%2Cx=0.51-Kc19高炉中 , ,故正反应正向进2CO=0.mol/L,CO=0.1ol/Lccc0.2mol/L=. v(逆)19 答案及解析:答案:1.CO(g)+1/2O 2(g)=CO2(g) H=-283kJ/mol2.该反应是吸热且熵增的反应,只有在较高温度下 G= H-T S 才有可能小于 0,反应才有利于自发进行 88.36:55(或 1.61:1 或 8:5)3.0.025 0),熵增( S0),根据 G= H-T S0,只有在较高温度下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设高炉煤气为 100L,根据尾气中各气体的百分含量可以求出原高炉煤气中含有 H2:100L-5
19、5L-25L-15L-1.64L=3.36L,微波催化产生 H2和 CO,CO 22H22CO,CO2为 15L,生成 H2 30L、CO 30L,铜催化产生 H2,COH2,CO 有(25+30)L=55L,生成 H2 55L,共有H2(30+55+3.36)L=88.36L,V(H2):V(N2)=88.36:55;3.平衡时, c(ClNO)=v(ClNO) t=7.510-3mol/(Lmin)10min=0.075mol/L,则 c(Cl2)=0.0751/2moI/L=0.0375mol/L,平衡时 c(Cl2)=0.0125mol/L,n(Cl2)=0.0125mol/L2L=0.025mol;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恒容条件下随着反应进行,压强减小,上述反应若在恒温恒压下进行,相当于在原恒容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右移,NO 的转化率增大,故 1 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28. B 3Cu+8H+NO3-=3Cu2+2NO+4H 2O fgc bdejh 排除装置内空气的干扰,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K3 排干净三颈瓶中的空气,防 NO 和20NOCl 变质 2NOCl+H 2O=2HCl+NO+NO 2 NaOH 14.7375c/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