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建议时间:25 分钟 分值:38 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 (2018 玉林)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2. (2018 天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天然气 B. 氢气C. 酒精 D. 乙醇汽油3. (2018 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 可燃冰是可再生资源C. 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 “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4. (2018 沈阳)利用“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能将蜡烛火焰熄灭的方法是( )A. 用水浇灭 B. 剪掉烛芯C. 吹灭蜡烛 D.
2、 罩上烧杯5. (20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 方便添加木柴B. 升高木柴的着火点C. 增大氧气的浓度D.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 (2018 常德改编)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 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B.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C.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7. (2018 株洲改编)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 加油站、油库必须严禁烟火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
3、纯2D. 灭火的原理之一是隔绝空气8. (2018 自贡)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C.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9. (2018 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10. (2017 枣庄)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10 题图A. 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 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 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二、填空和简答题11. (2017 玉林改编)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_和水。(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_能的装置。(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
5、。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2. (2018 南京)2018 年 5 月 9 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3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A. 臭氧 B. 一氧化碳C. PM2.5 D. PM10(2)化石燃料是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A. 二
6、氧化硫 B. 氮气C. 二氧化氮 D. 一氧化碳(4)小明同学收集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 pH 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 pH,其数据如图所示,则所降雨水_(填“是”或“不是”)酸雨。第 12 题图13. (2018 广州节选)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第 13 题图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_(填序号)与 E 装置组合,在 E 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入药品制备氢气 _ 点燃。(2)电解水也可制得 H2。装置如图 F,_管中产生的是氢气。(3)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
7、家根据生产方法提供“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_。A. 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4B. 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C. 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D. 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14. (2017 江西)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第 14 题图 1(1)仪器的名称为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4)实验三将燃
8、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第 14 题图 2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 84%51. D 2. B 3. A4. B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利用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熄灭蜡烛火焰,可知应采用的方法是剪掉烛芯,B 正确。5. D 【解析】木柴堆积密集时,火焰很小,将木柴架空后,增大了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充分燃烧。6. C 【解析】“釜底抽薪”是抽走木柴,从而达到灭
9、火的目的,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A 不符合题意;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 不符合题意;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 符合题意;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和降低温度,D 不符合题意。7. A 【解析】可燃物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外,还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A 错误;由于燃油具有挥发性,加油站、油库周围含有大量油气,遇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必须严禁烟火,B 正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验纯,C 正确;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和降低可燃物的温
10、度到着火点以下都是灭火的原理,D 正确。8. D 【解析】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选择楼梯灯指示途径安全逃生。9. B 【解析】A 中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 中小木块很快被点燃,而小煤块不易被点燃,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 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中扣在烧杯下的蜡烛过一段时间会熄灭,外面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故选 B。10. D 【解析】布手帕和酒精都是可燃物,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燃烧,A 不正确;布手帕放在空气
11、中和氧气充分接触,酒精燃烧而布手帕不燃烧不是因为空气不充足,B 错误;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发生改变,C 错误;白酒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酒精燃烧过程中水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布手帕表面温度下降,低于布手帕的着火点,所以布手帕不能燃烧,D 正确。11. (1)甲烷(或 CH4) (2)燃烧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电 (3)混合物 可再生【解析】(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乙醇汽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12. (
12、1)ABCD (2)不可再生能源 (3)AC (4)是【解析】(1)臭氧、一氧化碳、PM 2.5、PM 10都属于空气污染物。(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3)酸雨是硫或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的,故选 AC。(4)pH5.6 的雨水为酸雨,由数据图可知,该雨水是酸雨。13. (1)A 验纯 (2)甲 (3)BD【解析】(1)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故选用固液混合常温型制气装置 A;参考答案及解析6点燃氢气前要验纯。(2)电解水时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是“氢二氧一”,电极上生成的气体是“正氧负氢”。(3)用矿石生产锌,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A 不符合绿色标准;在催化剂的作用
13、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没有污染物生成,B 符合绿色标准;用煤发电时煤燃烧生成的硫、氮的氧化物及烟尘均是空气污染物,C 不符合绿色标准;风能、水力发电,无污染物生成,D 符合绿色标准。14. (1)酒精灯 (2)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解析】(1)仪器的名称为酒精灯。(2)实验一中,酒精属于可燃物,水不属于可燃物,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3)实验二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空气接触,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加热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4)根据实验三中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像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了,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A 正确;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B 正确;蜡烛熄灭时,密闭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到 16%,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C 正确;蜡烛在密闭的容器内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的氮气等其他物质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剩余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 84%,D 错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