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津市红桥区 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第 卷本卷共 11题,每题 4分,共 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周代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2. 公元前 8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B.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C. 人文主义思想的影
2、响 D. 城邦狭小使公民直接参政成为可能 3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41792 年,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对妇女权益的辩护。她指出,启蒙运动是建立在内在于所有人的理性的理想之上的,如果女性也有理性,那她们也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这表明 18世纪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B英国启蒙运动走向新发展C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D现代女权运动取得突破性发展5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大国之间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
3、。“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核心分别是图中的A BC D6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1894 6949 626 24251900 6299 1120 25811905 5571 1404 30251910 5089 1614 3297().().21914 4831 2039 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7“从 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
4、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C彻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相继制订和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等法规。这表明当时 A国民政府和参议会注重廉洁自律 B敌后的抗日根据地注重反腐倡廉C国民党要借助反腐实行一党专政 D中共把廉政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9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
5、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B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D战后确定的国际和平秩序正受到挑战1020 世纪 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C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 D完善福利国
6、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也就是“外资三法”为基础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近年来, “外资三法”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制定外商投资法取代“外资三法” ,成为新时代我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下面对“外资三法”的认识最恰当的是A“外资三法”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B“外资三法”只是临时之举C要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认识“外资三法” D制定外商投资法是大势所趋第卷3本卷共 3题,共 56分。12.(24 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郡县制
7、结构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 (4 分)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 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8 分)材料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
8、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 1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8 分)材料四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4 分)13.(22 分)阅读材料,回
9、答问题。材料一 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民营厂矿企业出现了 182家,合计资本 2013.7万元。19011911 年间,新建民营企业达 714家,资本总额达到 16909.4万元。4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个时期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8 分)材料二A B C(2)请指出材料 A与材料 B、C 的矛盾之处,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4 分)材料三 从 1922年开始,上海棉纺织企业率先进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穆藕初留学美国,引进泰罗制管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1922 年,南洋华侨郭氏兄弟新建立的永安纱厂,凭
10、借技术优势和经营管理,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兼并发展。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开始出现产业集团化。荣氏的申新棉纺织企业和无锡面粉业连续兼并扩张。孙氏面粉集团、郭氏永安集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规模。有些企业实现兼并和联营,如火柴制造业,开始是 4厂合并,后来组织联营,共同议定产销数额、共同议价、联合推销,打败了瑞典、日本的火柴厂。后起的化学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范旭东的永利公司,天津制碱厂成功后,永利又办制氮厂,陆续又增建了 5个新厂。到 1936年,中国工业产品中,纺织、面粉、火柴、橡胶、水泥、酸碱燃料等化工产品,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摘编自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3)根据材料三,概
11、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6 分)(4)综上,分析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4 分)14(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必修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 必修 地图册19181922 年的 5 年中,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最为活跃。其间工矿业新设的 1 万元以上企业 805 家,投资总额25709.9 万元,为
12、18581911年工矿业投资总额的 1.26 倍;仅 19181922 年创立的企业的总资本即超过此前半个世纪中国企业的投资总额。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5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2019、3) 卷共 11题,每题 4分,共 4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B A B C A B D D A C卷共 3题,共 56分。12.(24 分)(1)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与秦
13、朝中央行政机构相配套的,机构完备,结构严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工作效能高。 (4 分)(2)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 分)根本原因: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分)(3)措施:对器物有标准化的要求;政府机构对衡器要定期校正。 (4 分)作用:有利于公平交易,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中央集权。 (4 分)(4)中央集权制度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它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
14、4分)13.(22 分)(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进行戊戌变法。 (4 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行新政,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4 分)6(2)矛盾:材料A表明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材料B、C反映了一战结束后的 5年中,中国民族企业仍在继续发展。 (2 分)说法:同意材料B、C的说法。 (1 分) 理由:材料B、C都是用具体的数据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状况。 (1 分)(3)原有的轻工业继续发展,新兴的化学工业发展迅速,都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
15、求。企业转型升级,实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产业集团化或兼并联营,实力增强,与外商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6 分)(4)政府政策;国际环境;技术革新和管理改革;企业家的努力等。 (4 分)14.(10 分)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2 分)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 (8 分)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 分)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
16、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 分)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 (2 分)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 (8 分)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2 分)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 (8 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