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一直线运动(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0489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一直线运动(含解析).doc

    1、1直线运动夯基提能卷 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本试卷满分 9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小题,每小题 6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2019天津耀华中学月考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人们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移动,那便是金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星凌日”发生时,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

    2、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由此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 A错误;观测“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故 B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和终点重合,位移为零,故 C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故 D正确22019湖北浠水实验中学月考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回蹦床上(忽略空气阻力)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

    3、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答案:B解析:甲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乙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当乙的速度减小到零时,再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者运动的总时间相同,乙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时间也相同,均是总时间的一半,所以乙向上运动的初速度大小等于乙最后落回蹦床时的速度大小,方向相反,同时还等于乙向上到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甲的速度大小;先看第一段,乙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甲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相向运动,所以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看到甲向下运动当乙到最高点速度为零时,甲有向下的速度,而且越来越快,乙也开始向下运动,但是速度没有甲快,所以甲、乙之间的距离是减小的,那么,相对来说,甲就看到2乙一直

    4、向上运动,乙看到甲一直向下运动,故选 B.32019安徽联考有一人在平直马路边散步(速度不变),他发现每隔 t1时间有一路公共汽车迎面开过,他还发现每隔 t2时间就有一辆这路公共汽车从身后开过,于是他计算出这路车从汽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是( )A. B.2t1t2t1 t2 2t1t22 t1 t2C. D.t1t22 t1 t2 2t1t2t1 t2答案:D解析:设车速为 v 车 ,人的速度为 v 人 ,发车时间间隔为 t,则有( v 车 v 人 )t2 v 车t,( v 车 v 人 )t1 v 车 t,两式联立得 t ,选项 D正确2t1t2t1 t24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诊如图所示, A

    5、B为水平路面, BC为斜坡路面, B处有一路灯一人在夜晚从 A处匀速率走到 C处的过程中,人头顶的影子在水平路面上的速率为v1,在斜坡上的速率为 v2,则( )A v1减小, v2增大B v1不变, v2增大C v1、 v2均不变,且 v1g; a 下 g ,则下降过程中,随着 v的增大, a 下 减小,且始终kvm有 a 下 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hx11(14 分)新情景题如图所示,羚羊在图中的 A点以 20 m/s的速度沿直线 l1匀速奔跑,猎豹在图中的 B点从静止开始以 5 m/s2的加速度奔跑,奔跑方向与直线 l2的夹角为37,图中 AB与两直线的夹角均为 45,且 AB60 m,两直

    6、线 l1、 l2平行,猎豹先加2速一段时间后匀速运动恰好追上羚羊已知 sin370.6.求猎豹加速运动的时间答案:4 s解析:如图,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图中 AC BC60 m, BD100 m, AD140 m即羚羊的位移大小 为 140 m故羚羊的运动时间为7t0 7 sxv0猎豹运动的总时间也是 7 s,设它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t,则有BD at2 at(7 s t)12解得 t4 s12(18 分)2019重庆七中等六校联考据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 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 2.8倍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行驶时,司机低头看手机 2 s,

    7、相当于盲开 50 m,该车遇见紧急情况,紧急刹车的距离(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所行驶的距离)至少是 25 m,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2)若该车以 108 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前方 100 m处道路塌方,该司机因看手机 2 s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0.5 s,刹车的加速度与(1)问中大小相等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答案:(1)25 m/s 12.5 m/s 2 (2)会发生交通事故解析:(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 m/s25 m/s.xt 502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 a,则 a 12.5 m/s 2;v212x(

    8、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v2108 km/h30 m/s,司机看手机时,汽车发生的位移为 x1 v2t160 m,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 x2 v2 t15 m,刹车后汽车发生的位移 x3 36 m,v22a此过程中该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x x1 x2 x3111 m100 m,所以该汽车会发生交通事故探究创新卷 着眼于练模拟悟规范争满分8(本试卷满分 9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小题,每小题 6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2019安徽模

    9、拟(多选)物体从 A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 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 v后,立即以加速度 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B点时速度恰好减为 0,所用总时间为 t.若物体以速度 v0匀速通过 AB之间,所用时间也为 t,则( )A v2 v0 B. 1a1 1a2 tvC. D. 1a1 1a2 t2v 1a1 1a2 t2v答案:AB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运动学公式有 x v0t t1 t2 (t1 t2) t,解得v2 v2 v2 v2v2 v0,故 A正确;由 t1 , t2 ,得 t ,即 ,故 B正确,C、D 错va1 va2 va1 va2 1a1 1a2 tv误22019陕西长安一中

    10、模拟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所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 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成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 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伽利略对该实验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哪项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 )时间 1 2 3 4 5 6 7 8距离 32 130 298 526 824 1 192 1 600 2 104A.vt v0 at

    11、 B. k xT2C v v 2 ax D. k2t 20x1t21 x2t2 x3t23答案:D解析: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自由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 kt;由此伽利略得出推论: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有 x k t2,即 k ,结合以上xt29的分析,比较 即可,则有xt2 ; ; ; ; ; x1t21 321 x2t2 13022 32.51 x3t23 29832 331 x4t24 52642 32.8751 x5t25 82452 32.961 x6t26 1 19262 ; ; ,由以上数据比较可知,各组数据中 都接331 x7t27 1 60072 32.6

    12、51 x8t28 2 10482 32.8751 xt2近 32.5,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 是一个常数,即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xt2成正比,所以四个选项中,A、B、C 错误,D 正确3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用 x表示运动位移,用 t表示运动时间从 t0 时刻开始计时,物体 与 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 k,xt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等于 kB物体做变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C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 kD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 2k答案:D解析:根据 x v0t at2可得 v0 a

    13、t,则 t图象的斜率为 k a;由题图可知12 xt 12 xt 12 k a, a2 k,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 2k,D 正确,A、B、C12错误42019广东肇庆模拟(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v 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 OPQ和 OQT的面积分别为 S1和 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S0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S0S1,两车相遇 1次B若 S0S1,则S0 S2S1 S2,即 S 甲 S0S 乙 ,两车不会相遇,故 A错误;若 S0S1 S2,即 S 甲 S0S 乙 ,两车不会相遇,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故 D错误52019湖南怀化模

    14、拟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 A点出发,沿直线 AC运动甲以加速度 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 C点时的速度为 v.乙以加速度 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 B点后做加速度为 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 C点时的速度亦为 v.若 a1 a2 a3,则( )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 A到达 CB甲一定先由 A到达 CC乙一定先由 A到达 CD若 a1a3,则甲一定先由 A到达 C答案:A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 a1a3,如图(a)所示,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 t 甲 t 乙 若 a3a1,如图(b)所示,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

    15、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 t 甲 t 乙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本题作不出位移相等、末速度相等、时间也相等的图象,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 A正确,B、C、D 错误6.2019湖北模拟设竖直向上为 y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图线为一质点沿 y轴运动的位置时间( y t)图象,已知图线为一条抛物线,则由图可知( )A t0 时刻质点速度为 011B0 t1时间内质点向 y轴负方向运动C0 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D t1 t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 O的位移先为正后为负答案:C解析:0 t1时间内, y不断减小,说明 t0 时刻质点速度不为 0,0 t1时间内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 A、B 错误根据

    16、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 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故 C正确; t1 t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 O的位移一直为正,故 D错误72019江西南昌模拟一质点在 t0 时刻从坐标原点出发,沿 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t1 s时到达 x5 m的位置,速度大小为v1,此时加速度立即反向,加速度大小变为 a2, t3 s时质点恰好回到原点,速度大小为v2,则( )A a23 a1B v23 v1C质点向 x轴正方向运动的时间为 2 sD质点向 x轴正方向运动最远到 x9 m 的位置答案:D解析:设质点运动的第一段时间为 t1,第二段时间为 t2,由题可知质点在

    17、 1 s末的速度为 v1,最后的速度为 v2,则 x a1t ,代入数据得 a110 12 21m/s2, v1 a1t1, v2 a1t1 a2t2,由题意有 x t1 t2,联立解得 a212.5 v12 v2 v12m/s2, v110 m/s, v215 m/s,即 a2 a1, v2 v1,故 A、B 错误;质点向 x轴正方向54 32减速的时间为 t3 s0.8 s,所以质点向 x轴正方向运动的时间为 t t1 t31 v1a2 1012.5s0.8 s1.8 s,故 C错误;质点向 x轴正方向运动最远的位置 xm (t1 t2)v12 (10.8) m9 m,故 D正确1028(

    18、多选)在空中的某点 O处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0.8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 4 m/s,关于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 g取 10 m/s2)( )A在 O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在 O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在 O点,速度方向向下D在 O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12答案:BC解析:若物体此时的速度方向向下,即 v4 m/s,由公式 v v0 gt得, v04 m/s,则物体上升和下降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回到了 O点,故 A、D 错误,C 正确;若物体此时的位置在 O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v4 m/s,由公式 v v0 gt,得 v012 m/s,符

    19、合题意,B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共 47分)9(6 分)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 m(kg)的圆柱棒代替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代替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表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20.0 mm、 44.0 mm、68.0 mm、92.0 mm、116.0 mm、140 mm,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 200 r/min”字样,由此研究圆柱棒的运动情况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 T_ s,图乙中的_(填“左

    20、”或“右”)端是圆柱棒的悬挂端(2)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 D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D_m/s;圆柱棒竖直下落的加速度 a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05 左 (2)1.6 m/s 9.6 m/s 2解析:(1)时间间隔 T s0.05 s,从左向右相邻两条线的距离越来越小,所601 200以左端是悬挂端(2)由 vn 可计算出xn xn 12TvD 1.6 m/s. 68.0 92.0 10 3 m20.05 s由 x aT2可得 a 9.6 m/s 2. xT2 2410 3 m 0.05 s 2102018北京卷(12 分)用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

    21、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 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 2中 A、 B、 C、 D、 E、 F所示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 A、 B、 C、 D、 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 v2、 v3、 v4、 v5d以速度 v为纵轴、时间 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 3所示图 3综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和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 50 Hz交流电源B

    22、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在图 3中已标出计数点 A、 B、 D、 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 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v t图象(3)观察 v t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 v t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4)描绘 v t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 表示各计 x t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 t的要求是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 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选填“有关”或“无关”)14答案:(1)A C (2)见解析图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4)越小越好 有

    23、关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 50 Hz的交流电源,选项 A正确,选项 B错误;实验需要测出计数点间的距离,故还需要刻度尺,选项 C正确;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可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算出,故不需要秒表,选项 D错误;本实验不需要测小车的质量,选项 E错误(2)先在图中描点,连线时让尽可能多的点在图线上,不在图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图线的两侧,如图所示(3)v t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由于图线为倾斜直线,故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从理论上讲, t越小,在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故 t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 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11(14 分)一质点由静止开始从 A点向

    24、 B点作直线运动,初始加速度为 a0,(1)若以后加速度均匀增加,每经过 n秒增加 a0,求经过 t秒后质点的速度(2)若将质点的位移 sAB平分为 n等份,且每过一个等分点后,加速度都增加 a0/n,求该质点到达 B点时的速度答案:(1) a0t t2 (2) a02n (3 1n)asAB解析:(1)作出 a t图线,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每经过 n秒增加 a0,则 t s时,加速度 a a0 a0,(2 分)tn则 t s内速度的变化量 v t a0t t2.(3分)12(a0 a0 tna0) a02n15因为初速度为零,则 t s后的速度 v a0t t2.(2分)a02n

    25、(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 a0 v 0,(2 分)sABn 212 v v .(1分)(a0a0n)sABn 2 212 v v .(1分)(a0 n 1 a0n )sABn 2B 2n 1累加,解得 vB .(3分)(3 1n)asAB12(15 分)同向运动的甲乙两质点在某时刻恰好通过同一路标,以此时为计时起点,此后甲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v4 t12(m/s),乙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2 t4 t2(m),试求:(1)两质点何时再次相遇?(2)两质点再次相遇之前何时相距最远?最远的距离是多少?答案:(1)5 s (2)2.5 s 12.5 m解析:(1)由甲质点速度随时

    26、间变化关系 v 甲 4 t12 (m/s)得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0甲 12 m/s, a 甲 4 m/s 2(2分)则甲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s 甲 12 t2 t2 (m)(2 分)乙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 s 乙 2 t4 t2 (m) 若甲乙再次相遇,两者位移相等,则有 s 甲 s 乙 (1 分)由得 t10 s t25 s(1 分)由题意得两质点 5 s时再次相遇(1 分)(2)由乙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s 乙 2 t4 t2得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0乙 2 m/s, a 乙 8 m/s 2(2分)则乙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v 乙 2 (m/s)8 t(2 分)由甲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v 甲 4 t12 (m/s) 由题意得当两质点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远,v 甲 v 乙 (2 分)由得 t32.5 s 则两质点再次相遇之前 2.5 s相距最远(1 分)由得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 s 甲 s 乙 12.5 m(1 分)16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一直线运动(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