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一练达标闯关1.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三地的现状 三地的历史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大陆的社会主义A. B. C. D.【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港、澳、台地区历史上被外国占领或两岸分裂,而且这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考虑到国家安定、三地经济稳定,为完成祖国统一,我国实行“一国两制”。2.(2017泰安学业考)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社会主义
2、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和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一国两制”方针得到成功运用,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 C。【误区警示】实行“一国两制”对国家的发展有何益处?(1)“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2)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统一。(3)在大陆和港澳台实行两种制度,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4)体
3、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的回归起了促进作用。3.这是 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下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2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香港的回归。随着当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机成熟,而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对于香港的主权问题是不可以商量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A。4.(2017邵阳学业考)右图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
4、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归C.澳门回归 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199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 年 7 月 1 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A、C、D 不符合题意。5.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 12 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道:“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D.
5、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解析】选 C。据所学知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错误;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回归,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说明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故 C 正确;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此时澳门、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故 D 不正确。故选 C。6.“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歌词当中的 Macao 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 )A.1997 年 7 月 1 日 B
6、.1997 年 12 月 20 日C.1999 年 12 月 20 日 D.1999 年 12 月 30 日- 3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 C。7.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解析】选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澳门的
7、回归,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祖国统一。“两制”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故 D 正确。8.澳门回归近二十年来,GDP 以年均近 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 GDP 已达 3.9 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解析】选 C。题干表明了澳门回归近二十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说明“一国两制”刺激了澳门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
8、9.(2017威海学业考)“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D.香港、澳门回归【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通过题干这首诗中的“紫荆”“白莲”和“一国两制”这三个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诗歌中的“喜事”是香港、澳门回归。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其他选项都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没有直接关系。故选 D。10.(2017黔东南中考)“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
9、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4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升,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 B。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4 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材料二 1984 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
10、时说:“我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派出干部,不干涉香港的内部事务。”材料三 见下图。(1)结合材料一回答,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2)依据材料二,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场景?(4)2017 年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澳门回归 18 周年,结合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的感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掌握。第(1)题可通过背景材料的展示得出是“一国两制”。第(2)题是对“一
11、国两制”基本内容的考查,然后结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回答“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大业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第(3)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把握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课本可判断图一是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情景,图二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第(4)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谈“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符合港澳地区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一国两制”。- 5 -(2)具体内容:“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历史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3)图一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4)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能够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港澳地区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