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诗歌阅读(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注释】张榘,南宋词人。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的得”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B “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辞一景,使本不相
2、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C “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 “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D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 “身名都被儒冠误” 。杜甫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 “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2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满江红 送廖叔仁赴阙严羽日近觚棱 ,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 去,琼琚玉珮鹓 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
3、,看名节。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2【注】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天上:指朝廷。鹓:即鹓雏,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毎逢酒后,诵读曹操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歌咏,一边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因而全部破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扣题,想象丰富:京城宫殿高大壮丽,钱塘江潮汹涌壮观,朝廷大臣整齐肃穆。B.下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两个字凸显了词人矛盾、焦急的心情。C.“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临别时词人借曹操名句勉励友人
4、一定要尽心报国,大展宏图。D.结尾“问相思”两句的抒情方式,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相同的。2.本词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冇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吴文英 山远翠眉 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注】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翠眉:青翠的山气。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吴霜:比喻白发。西厢: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
5、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C.“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的哀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踏莎行3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荷花所处环境,绿柳环绕,鸳鸯双憩,衬托出荷花的幽独。B.词作既表现了荷花无人欣赏的寂寞,也抒写出芳华零落的悲苦。C.词作运用双关、拟人等多种手法,既写荷花处境,也咏荷花情怀。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情景交融,呈现出柔婉曲折的美感。2.词的下片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菩萨蛮 李晔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
7、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 中。【注】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 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裳.”(旧唐书昭宗纪)大内:皇帝殿宇。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C.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自己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D.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
8、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 情真语真,浑朴苍凉。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南乡子(其二)陆游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 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热闹生活。B.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对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
9、成、愁苦不堪的形象。2.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7、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问题。陈维崧词二首卜算子阻风瓜步(甲)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点绛唇阻风江口(乙)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注】暨阳,今江苏江阴。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
10、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B.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C.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D.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2.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青玉案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5裛 残别袖燕支雨 ,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注】黄公度:南宋主战派。
11、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裛(y):沾湿。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B.“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C.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
12、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2.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 边,拟共天随 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注】 丁未:即公元 1187 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
13、楚。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C.“今何许?”一句是反问。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62.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菩萨蛮玉绳斜转疑清晓 纳兰性德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月白渔阳道。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 金笳鸣故垒,唤起人难睡。无数紫鸳鸯,共嫌今夜凉。【注释】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纳兰二十八
14、岁。此词是描写词人夜宿滦河的行役词。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玉绳”,星宿名,这里指北斗星。“玉绳斜转”说明三更已过,词人正是酣睡之时,“疑清晓”黎明的光亮,使词人睡意全无。B.第二句“凄凄月白渔阳道”,只见寒月凄凄,渔阳道上一片寒白。“凄凄”既形容的是月亮,亦是凄凉悲伤心情的写照。C.上片写景,将月影与星辰交织起来,写夜宿滦河的月下之景,都笼罩着一层凄迷的月光。D.上下片合而观之,滦河之景,苍茫而凄清;滦河之情,孤寂而悲凉。景与情,相映成趣。2.有人说第二句“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由韦庄江城子“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幻化而出。请结合意象,对纳兰性德的这两句词进行赏
15、析。答案1 答案:1C2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被檄出郊的苦痛、郁闷与无奈。对官场得势小人的讽刺警告。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伤感。1.动作描写错。2 答案:1.C2.相 同 : 都 表 达 了 惜 别 之 情 和 劝 勉 之 意 。 本 词 上 片 “丈 夫 儿 ”两 句 劝 勉 友 人 不 要 贪慕 富 贵 , 而 要 看 重 名 誉 和 节 操 , 下 片 “不 洒 ”四 句 写 分 别 的 痛 苦 , 并 通 过 想 象 离 别后 的 情 景 抒 发 不 舍 之 情 。 而 王 诗 中 , 作 者 是 客 中 送 客 , 用 友 情 深 厚 、 江 山 难 阻 来 劝
16、勉友 人 。不 同 : 本 词 风 格 悲 壮 , 上 片 写 对 友 人 美 好 前 途 的 祝 愿 , 告 诫 友 人 要 珍 重 名 节 , 下 片 写自 己 年 华 老 去 、 壮 志 难 酬 的 伤 感 。 王 诗 格 调 豪 迈 , 虽 是 送 别 , 但 充 满 乐 观 、 旷 达 之 情 。7解析:1.本 题 难 度 中 等 , 考 查 鉴 赏 古 代 诗 歌 的 能 力 , 能 力 层 级 为 D 级 。 C 项 , “借曹 操 名 句 勉 励 友 人 ”错 , 词 人 用 典 是 为 自 勉 , 并 非 为 勉 励 友 人 。 下 片 前 六 句 都 诉说 了 词 人 自
17、己 有 政 治 见 识 和 才 能 , 虽 志 不 得 伸 , 但 雄 心 未 已 。2.本 题 难 度 中 等 , 考 查 评 价 古 代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和 作 者 的 观 点 态 度 的 能 力 , 能 力 层级 为 D 级 。 先 概 括 两 首 诗 词 表 达 的 情 感 相 同 与 不 同 之 处 , 再 结 合 诗 句 具 体 分 析 。 答 题重 难 点 是 对 严 词 悲 壮 风 格 的 理 解 与 分 析 , 严 词 上 片 描 绘 临 安 宫 殿 雄 伟 , 众 臣 整 齐 肃 穆 ,并 以 钱 塘 怒 潮 做 陪 衬 , 形 象 雄 伟 , 境 界 开 阔
18、。 “丈 夫 儿 ”两 句 , 劝 友 人 珍 重 名 节 ,言 辞 慷 慨 。 下 片 词 人 先 诉 说 自 己 有 政 治 见 识 和 才 能 , 虽 志 不 得 伸 , 但 雄 心 未 已 。 连 用四 个 简 短 的 三 字 句 , 语 气 短 促 顿 挫 , 更 突 出 地 表 达 了 作 者 矛 盾 、 焦 急 的 心 情 。 “对西 风 ”两 句 , 借 典 抒 情 , 壮 怀 激 烈 , 是 这 首 词 豪 迈 雄 健 格 调 的 最 激 越 处 。 末 尾 仍回 到 送 别 的 主 题 上 来 , 表 现 了 送 别 的 伤 感 。 “洒 世 间 儿 女 泪 , 难 堪 亲
19、 友 中 年 别 ”两句 是 倒 装 , 词 人 正 当 中 年 , 与 好 友 相 别 , 本 已 令 人 伤 感 和 难 堪 , 但 又 不 能 像 小 儿 女 那样 在 分 别 时 挥 洒 眼 泪 , 这 里 “不 洒 ”是 说 不 能 洒 , 更 令 词 人 感 到 痛 苦 。 “问 相 思 、他 日 镜 中 看 , 萧 萧 发 ”设 想 别 后 情 景 , 进 一 步 体 现 了 作 者 对 友 人 的 不 舍 。3 答案:1.B; 2.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
20、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解析:“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4 答案:1.D; 2.荷花不愿意在春风中开放, 没有理由地却被秋风耽误了(在秋风中凋落)。这两句托物言志,表现
21、了自身不愿趋时媚俗(高洁、孤芳自赏)的品质;以及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或者怀才不遇、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功业未成的感伤)。解析:词的上、下片都将写景抒怀相融合。85 答案:1.B; 2.(1)以乐景衬哀情。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宮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落和痛苦。(2)寓情于景.(1 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 ,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解析:“双飞燕”不是虚写,而是登楼所见实景。6 答案:1.C; 2.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流雅士,而今孤独重游。早年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功业无成,万事皆休。解析:1.
22、C.“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情况”错,原因很多。2.三十年前:“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写自己青春年少,进京域求取功名,结交许多名流雅士。三十年后:“两鬓秋”写自己年老体衰,“客路”写自己孤独的漂泊,“万事休”写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 三十年前的境况与三十年后的境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7 答案:1.B; 2.两首词都表达了因阻风而滞留江边引发的愁情。甲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极目”“侧听”的动作刻画,以及“何不流侬去”的疑问语气,主要表达期盼启程、归心似箭的急迫心情;乙词通过风大浪高壮美景象的描绘和对春申君的联想,主要表达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仰慕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渴望。8 答案:1.B
23、; 2.本词表面是写男女别愁,实则寓意深远。起句写对“邻鸡”啼鸣、催促启程的责备,实际表达对“君命”(实为秦桧)的一种怨恨和不满;旅途中词人一再回望、依依不舍,既表达对所恋之人的思念,又暗含对入京后前途命运的担忧;鸿雁无情离去、家书阻隔(或倚栏独立无语),则表达了词人心中苦闷无处诉说的无奈和痛苦。解析:“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错,该词并未做细腻描写。9 答案:1.D;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苍凉之感。解析:1.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的苍
24、凉与悲壮。2.本篇为过吴松抒怀之作。南宋淳熙十四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路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市)时,写下了本词。缘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姜夔最推崇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就隐居在吴松。9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数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苦生涯的写照。“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的思念之情,因为他有很多歌咏北雁的诗, 如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等等。“太湖西畔随云去”意境深远,只见那些鸿雁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
25、商量、酝酿、准备)”二句,意思是那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意盎然,别有情致。词人拟人写山,实则以数峰之清苦衬托出自己的万千愁苦。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音难觅的惆怅寂寞。“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 故词人打算追随他定居在甘泉桥边。“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充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的苍凉与悲壮。全词化实为虚,意在象外。10 答案:1.A; 2.词人将秋夜、寒沙、星光、河水构成绝妙的图画。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此二句以苍茫阔远、气势恢宏的境界,与词人悲苦凄凉的思乡情怀、孤单落寞的心情形成巨大反差,显得深厚壮观,悲凉凄婉。解析:“词人正是酣睡之时”错,词人孤独寂寞,并无睡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