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下图反映的是 19781985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3、1988 年 4 月 13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
2、经济特区的设置(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推动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C.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D.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4、到 1987 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 GDP 由 1980 年的 7.02 亿元,增长到 34.04 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0.87%上升到了 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经济特区的设立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A. B. C. D.5、提出了“推拉理论”,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
3、,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A.东南沿海受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便于发展经济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1980 年 7 月,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
4、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 )A.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发扬地方创新精神C.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D.加快全面深化改革8、1985 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A.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B.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C.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3D.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9、1990 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
5、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0、2010 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 20 周年纪念日。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11、1993 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
6、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 1991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12、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写道:“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 2 个直辖市、25 个省辖市、67 个县、约 1.5 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4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13、阅读材料,回答问
7、题。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 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 年到 1853 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 1430 担增加到 3662 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 46655 担。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
8、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据谷牧回忆邓小平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
9、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 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 年到 1853 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 1430 担增加到 3662 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 46655 担。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
10、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现在,深圳人经过5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据谷牧回忆邓小平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变化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时期,首次出现了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陆游杂赋诗云:“今朝半醉归草市
11、,指点青帘上酒楼”。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根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整理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顾当时的情况,“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它非先验,而是历经时间检验。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浦东闯关,平潭浪涌,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我们在无路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好路。摘自人民日报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市”在宋代的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小岗破冰”的内容和“深圳试水”的意义,概括指出“新路”、“好
12、路”是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材料中时间是 19781985 年,题肢中B、C 和 D 均包含在图片时间范围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时间是 21 世纪初期。故本题选择 A 项。2.B3.B4.A65.C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故 C 项正确;A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 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就谈不上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所以 C 项决定 B 项,故 B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3、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仔细比较备选项,A C B 三项均符合题意,但都包含在 D 项之中,所以 D 项最符合题意。7.B解析:清远(广东)不是经济特区,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以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邱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可以得出“清远经验”的特点是发扬地方创新精神,故 B 项正确;材料指出的是清远(广东)的创新椅神,而不是地理优势,故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清远(
14、广东)的特点,而不是影响,故 D 项错误。8.D解析:据材料“孤岛”“成功的史篇”“失败的研究报告”可以得出,该记者认为上海大众汽车厂的成立是一个试点,是大众汽车公司在开始对外开放的中国做出的一个试点,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工业发展尚未融入世界潮流,D 项正确。中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A 项错误; 1984 年上海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为外企发展创造了环境,B 项错误;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C 项错误。9.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上海没有设立经济特区,故 A 项错误;上海属于第一批开放的沿海城市,而不是从 1990 年才
15、开始,故 B 项错误;上海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 年代已经开始,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90 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放,故 D 项正确。10.B解析: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故 A 项错误;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 B 项正确;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故 C 项错误;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711.C解析:A 项错误,1992 年后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由“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
16、,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分析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C 项正确;D 项不选,题干没有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问题。12.C解析:1990 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开放浦东,成为 90 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与材料中“十年实践”相符, 故选 C 项。13.1.变化: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外贸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2.过程:197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第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因素:国际:经济全球化
17、趋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深圳特区人民思想解放。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由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具有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 1430 担增加到 3662 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 46655 担“等逐条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信息“一九七九年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 1979 年、1980 年有关深圳对外开放的史实等思考作答;第二小问首先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发展已
18、经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变,再联系当今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背景对促使其转变的因素进行思考。国际因素可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国内因素可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党和国家对深圳特区的政策支持、深圳特区人民的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作答。14.1.变化: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半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外贸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原因:通商口岸增加,由一口通商变五口通商;上海港距离生丝等手工业产品生产地较近,运输方便。82.因素: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任答,回答“
19、互联网技术进步”等也可给分);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深圳特区人民思想解放解析:1.一问根据材料一“二千年里,广州港中心地位.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 46655 担”进行概括;二问,结合近代通商口岸开放及上海的地理区位优势进行分析阐述。2.根据材料二“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结合所学从对外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支持、人民思想解放等角度阐述国内因素,结合所学从全球化趋势、技术发展角度分析国际因素。15.1.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不再被封闭上政府规定的墙垣内,分散在宅屋之间,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率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或联产到组或包产到组或包干到户或大包干等均可);深圳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改革开放之路;强国富民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