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孙权劝学,qn,sh,sh,su,q,y,xin,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A,【解析】B.蒙/辞以军中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是) C卿言多务,孰若孤?(哪里比得上) D即更刮目相待(重新),B,【解析】但:只,只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妇间的爱称。,古时王侯的自称。,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
2、味。,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B,【解析】A.了解/知晓;B.非常/年长的;D.于是/你的,C,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啊”。,8根据提示填空。(8分) (1)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 (2)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_” (3)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一句话表现出来的,这句话是:“_” (4)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
3、即更刮目相待,9孙权善劝,吕蒙善学。下面漫画中的两个学生也很爱学习,请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1)请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2分) _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4分) _,标题: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阳春三月好读书。,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莺歌燕舞,两个小学生正蹲坐在草地上幸福地读书,(一)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认为,到,等到,于是,就,当道,当权,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随后告别。,12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B课文通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学有所成。 C“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只有武略而没有学问的人。 D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A,【解析】课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
5、物。,13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3分) _ 14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_,孙权语重心长地劝学。吕蒙刻苦认真地学习。,略。(言之有理即可),15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3分) (1)孙权:_ (2)吕蒙:_ (3)鲁肃:_,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直爽、敬才、爱才,(二) 【甲】孙权劝学(略)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
6、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事务,粗略地阅读,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有个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18【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发愤读书,终于成才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4分)19【甲】文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学问增长很快。【乙】文中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4分),(1)凿壁借光 (2)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7、要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思考。从朋友写信却不会回复又遭洪仲批评之事理解傅永“发愤读书”的原因。,20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5分) _,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乙文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的,只有傅修期了。”,古人谦称
8、知多少 (1)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文化传承,(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