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回延安,二、重要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2.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三、作家介绍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主要创作有歌剧白毛女(集体创作)、著名诗篇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等。,四、写作背景 回延安这首诗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后写的。贺敬之于1940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六年。1956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贺敬之受到了延安人民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
2、礼赞。,1.诗人是如何抒写他回延安激动、喜悦的心情的? 点拨诗人久别延安,有如重返故里,心情万分激动。“莫要”一词是诗人对自己内心的暗示,可见诗人激动的程度。再用形象逼真的动词“抓”“贴”,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感人的情景,抒发了对延安的思念。思念的程度似乎还没有写够,又用“梦里回延安”与当今真的回到延安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延安无尽的思念。用夸张的“双手搂定宝塔山”再次把思念的感情推向高潮。为什么这么思念延安呢?后面的比喻句交代了原因:“母亲”在这里,思想境界升华了,把对延安的热爱表达出来了。,2.诗人是如何描述与延安亲人欢聚一堂、亲切话旧的热烈场面的? 点拨诗人先总写,表现环境和气氛,“米酒油馍木炭火”,都是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显得亲切而又有真实感,以头顶上的脚步声,显示来探望者之多。把窑洞内外穿插起来写,显得有声有色。接着勾画了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不断的情景。用笔简练,或从话语中表现人生经历,或从作者的认辨中揭示人物的成长,或从人物的活动中添色添彩。作者也探出头来讲话,来了个诗人自我描绘,把人际交流的情景活脱脱地画出来了。最后连用比喻和夸张,将话题由延安推向全国,以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隐写出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