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Ag 108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液态阳光”是指
2、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 “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B “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难题 CCO 2和 H2O 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释放能量D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的甲醇不属于“液态阳光”2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 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 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称为活化分子B.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
3、分子百分数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D.增大压强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4已知:C(s)O 2(g)=CO2(g) H 1CO2(g)C(s)=2CO(g) H 2 2CO(g)O 2(g)=2CO2(g) H 34Fe(s)3O 2(g)=2Fe2O3(s) H 4 3CO(g)Fe 2O3(s)=3CO2(g)2Fe(s) H 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2 -AH 10,H 30 BH 20,H 40 CH 1H 2H 3 DH 3H 4H 5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稀溶液中,H (aq)OH (aq)=H2O(l) H53.
4、7 kJmol1 ,若将含 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 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 kJCC(石墨,s)= =C(金刚石,s) H1.9 kJmol 1 ,则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反应 2CO(g)2NO(g)= =N2(g)2CO 2(g)在 298 K 时能自发进行,则它的 H0, S06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和 O 生成 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C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2D状态状
5、态表示 CO 与 O2反应的过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反应 N23H 2 2NH3达到平衡时,3 v 正 (H2)2 v 逆 (NH3)B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CN 2(g)3H 2(g) 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v(H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对于反应 2H2O2=2H2OO 2,加入 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 O2的生成速率8.在密闭容器中,m A(g)+n B(g) p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 c(A)为 0.5molL1,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
6、的平衡时,测得 c(A)为 0.3molL1,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物质 B 的转化率减小- 3 -C. m + n AC.图 3 表示镁条放入盐酸中生成氢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0t 1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 -D. 图 4 表示 H2与 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 H2O(g) = H2(g) O2(g)12的 H+ 241.8 kJmol 113. 实验:0.005 mol L-1 FeCl3溶液和 0.015 molL-1 KSCN 溶液各 1 mL 混合得到红色溶液 a,平均分成两份置于 b、c 两支试管中;向 b 中滴加 3
7、 滴饱和 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再向上述 b 溶液中滴加 3 滴 1 mol L-1 NaOH 溶液 ,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向 c中逐渐滴加 1 mol L-1 KSCN 溶液 2 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实验中增大 Fe3+浓度使平衡 Fe3+3SCN Fe(SCN)3正向移动B. 实验中发生反应:Fe 3+3OH Fe(OH)3C. 实验和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D. 实验、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14.一定温度时,向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SO2和 1 mol O2,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3(g
8、)。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在前 2 s 的平均速率 v(O2) 0. 4 molL 1 s1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 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4 mol SO3,达到平衡时,SO 3的转化率大于 10%D. 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 2 mol SO2、1 mol O 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 n(SO3)/n(O2)增大15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CH4(g)+ H2O(g) CO(g) + 3H2(g)(不发生其他反应)
9、 ,CH 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t / s 0 2 4 6 8n(SO3) / mol 0 0. 8 1. 4 1.8 1.8起始物质的量/mol容器CH4 H2O CO H2CH4的平衡转化率 0.1 0.1 0 0 50% 0.1 0.1 0.1 0.3 /- 5 -600 800 1000 1200 1400020406080100温度/ KCH4的平衡转化率/%P1P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 H0,图中压强 P1P2B起始时,容器中 v(CH4)正 v(CH4)逆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CO 的物质的量满足: n(CO) 2n(CO)D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气
10、体的总压强之比 P P = 45非 选 择 题16.(10 分)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 M、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图上所示的三个时刻中, (填“ t1”“t2”或“ 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0 t2min 时间段内 v(N)= 。(3)已知 M、N 均为气体,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压强不再改变” (填“能”或“不能” )作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4)已知 M、N 均为气体,则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压强 C.减小 N 的浓度 D.将反应容器体积缩小
11、17.(16 分)为比较 Fe3 和 Cu2 对 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0 0.1 0.2 0.6 /- 6 -(1)定性分析:甲所示装置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 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 40 mL 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 A 的名称为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 已知:Fe 3+催化 H2O2分解的机理可分两步反应进行,第一步反应为2Fe3+H2O2 2Fe2+O2+2H +完成第二步
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 2+ H 2O2 + + (4) 已知 FeCl 3溶液中主要含有 H2O、Fe 3+和 Cl -三种微粒,甲同学又做了两种猜想。猜想 1: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Fe3+。猜想 2: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 完成表格验证猜想:所需试剂 操作及现象 结论 Cl-对 H2O2分解无催化作用18.(12 分)氢氧化镁用于制药工业,还是重要的绿色阻燃剂。I、治疗胃酸过多药物 Stmoache 的有效成分为 Mg(OH)2。该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已知:Mg (s)+2H 2O(g)= Mg(OH)2(s)
13、H 2(g) H1=441kJmol 1H2O(g)= H2(g) O2(g) H2=+242kJmol11Mg(s) O2(g)= MgO(s) H3=602kJmol 1氢氧化镁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氢氧化镁可以作为阻燃剂的原因 、 。、某工厂用六水合氯化镁和粗石灰制取的氢氧化镁含有少量氢氧化铁杂质,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提纯精制,获得阻燃剂氢氧化镁。EDTA 浸泡,分离 保险粉(即 Na2S2O4)Mg(OH)2Fe(OH)3Mg(OH)2Fe(OH)2阻燃剂:Mg(OH) 2溶液- 7 -步骤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步骤中的反应如下:6Fe(OH) 3 S 2O42 2OH 6Fe(OH)
14、2 2SO 42 4H 2O。每消耗 0.1mol 保险粉(Na 2S2O4)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 mol。19 (12 分)NaH 2PO2(次磷酸钠)易溶于水,水溶液近中性,具有强还原性,与 Ni2+、Ag +反应可用于化学镀银、镍等。一种利用泥磷(含 P4和少量 CaO、Fe 2O3、Al 2O3、CaCl 2等)为原料制备 NaH2PO2H2O 的工艺流程如下:Ca(OH)H2ONa11CO22pHNaH2PO2 NaClOPH3 2已知 P4与两种碱的反应主要有:. 2Ca(OH) 2+P4+4H2O=2Ca(H2PO2)2+2H2. 4NaOH + P 4+8H2O = 4NaH2
15、PO2H2O+2H2. 4NaOH + P 4+2H2O = 2Na2HPO3 +2PH3. NaH 2PO2+NaOH = Na2HPO3+H2(1)尾气中的 PH3被 NaClO 溶液吸收生成 NaH2PO2和 NaCl 的离子方程式为 。(2) “反应”在温度和水量一定时,混合碱总物质的量与 P4的物质的量之比 n(碱)/ n(磷)与 NaH2PO2产率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当 n(碱)/ n(磷)2.6 时,NaH 2PO2的产率随 n(碱)/ n(磷)的增大而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3)通 CO2“调 pH”至溶液的 pH 约为 ,滤渣 2 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4) “过滤 2
16、”的滤液须用 Ag2SO4、Ba(OH) 2及 Na2S 溶液除去其中 Cl 及 Fe2+等,其中加入的 Ag2SO4溶液不宜过量太多,其主要原因是 。(5)用 NiCl2、NaH 2PO2溶液化学镀 Ni,同时生成 H3PO4和氯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4 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CO(g)2H 2(g) CH3OH(g) H199 kJmol 1CO 2(g)3H 2(g) CH3OH(g)H 2O(g) H258 kJmol 1CO 2(g)H 2(g) CO(g)H 2O(
17、g) H341 kJmol 1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表达式为 ;(2)图 1 中能正确反映反应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2.0 2.4 2.8 3.2585962576160n(碱)/ n(磷)次磷酸钠产率/%- 8 -图 1 图 2(3)合成气组成 n(H2)/n(COCO 2)2.60 时,体系中的 CO 平衡转化率(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CO)值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 _;图 2 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 ,其判断理由是 。21.(16 分)反应 aA(g) bB(g) cC(
18、g) H0 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 为 。(2)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A)、 v (A)、 v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3)B 的平衡转化率 (B)、 (B)、 (B)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向 _移动,采取的措施是 。(5)比较第阶段反应温度( T2)和第阶段反应温度( T3)的高低: T2 (填“” 、 “”或“”) T3,判断的理由是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计20 分。1C 2
19、B 3A 4C 5B 6C 7D 8B 9A 10C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 9 -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 0 分。11C 12AB 13C 14D 15AD非选择题(共80分)16. (10 分) (1)2N M (2)t 3 2/t2 molL1 min1 A(3)能 (4)AD 每空 2 分17. (16 分) (1)产生气泡的快慢 2 分 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2 分(2)
20、分液漏斗 2 分 生成 40mLO2所需要的时间 2 分(3) 2 Fe 2+ 1 H2O2 + 2H + 2 Fe 3+ + 2 H 2O 2 分(4) Cl- 2 分 双氧水、盐酸 2 分向盛有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HCl,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复燃 2 分 18. (12 分)(1)Mg(OH) 2+2H += Mg2+2H2O (2)Mg(OH)2(s)=MgO(s)+H2O(g)H=+81kJ/mol (3)氢氧化镁分解会吸收大量的热、氧化镁熔点高耐高温(合理答案均可)(4)过滤; (5)0.6 每空 2 分19. (12 分) (1)PH 3 + 2ClO
21、 +OH = H2PO2 +2Cl +H2O(2 分)(2)过量的碱将 NaH2PO2转化为 Na2HPO3(2 分)(3)7(2 分) CaCO 3和 Al(OH)3(2 分)(4)过量的 Ag+会氧化 H2PO2 (2 分)(5)2NiCl 2 + NaH2PO2 + 2H2O= 2Ni + H 3PO4 + NaCl + 3HCl(2 分)20.(14 分) (1) K c( CH3OH)c( CO) c2( H2)(2) a 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 K 应减小(3) 减小 由图 2 可知,压强恒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 (CO)减小p3 p2 p1 温度恒定时,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O)增大,而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加压对其平衡无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 (CO)增大 每空 2 分21.(16 分)(1)1:3:2(2) v (A) v (A) v (A)(3) (B) 0.19 (4)正反应方向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 C - 10 -(5)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每空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