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年级美术下册7生长的植物教学设计2浙美版.doc

    • 资源ID:1205782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美术下册7生长的植物教学设计2浙美版.doc

    1、17 生长的植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线条的形式表现植物生长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线描的形式进行表现。3、体验植物线描写生的造型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2学情分析 本节课属于四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课型,本节课意在带领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运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大自然中形态各异的植物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科书中提供了一组植物图片,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植物的个性化以及其细节之美。同时画家王琦的古墙老藤更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画家运用独到的艺术

    2、语言,表现了植物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再通过同龄人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线描写生的特性更能表现出植物的细节之美。在教学中,教师使用了直观演示法通过让小组内学生观察植物盆栽,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线条美、形状美、肌理美,同时还强调了植物的前后穿插遮挡关系。本课在创作阶段,教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独特角度出发,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线描写生的技法,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3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用线描写生方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2、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线描形式进行大胆的造型表现。4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板书:植物)师:看到“植物”两个字,首先给

    3、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你们最喜欢哪种植物?生:(自由回答)【小结】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植物的。(板书揭题)活动 2【讲授】大师笔下的植物 A、线条美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26页,2(1)在古墙老藤这幅画中,盘曲向上的老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它很苍老、它的生命力顽强(2)画家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老藤的苍老和生命力顽强呢?生:线条、黑白(色彩方面)(3)你从画面中找到了哪些线条呢?生:粗、细、曲、弧(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并稍作补充)【小结】画家正是通过细心的观察,运用粗细曲直的线条来表现出植物的线条美(板书)仔细看,特别是树干的部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用

    4、手去摸的话,会是什么感觉?(生:粗糙、凹凸不平)B、肌理美前面,我们从树干上找到了曲线线条,现在请整体的观察整个树干,画家在这里还是运用线条,但并不是单一的线条,而是线条的组合表现。有粗细组合,也有疏密对比,通过这些组合表现出了肌理美(板书)肌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肌肤的纹理,我们的皮肤还有身上穿的衣服都有肌理。观察一下,我们手指头上的指纹是什么样的?(生答,教师板书)再往下看,手掌上还有什么样的肌理?(生答,教师板书)【小结】可见不同的材质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现在请你们动手摸一摸面前的盆景榕树,说说你的感觉?(生答)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比赛,拿起笔画一画你们面前的这些肌理,比一比谁表现

    5、得更生动,时间为 30秒,也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画一画吧,谁想尝试一下?(上台学生与下面学生同时进行)(停下大家手中的笔,先来看一下黑板上这位同学的肌理。)(根据学生所画来提问,例:线条的长短对比)师:和他是一样画法的同学请举手,刚刚老师发现你没有举手,想来肯定是因为你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根据学生所说对黑板上的肌理做出添画修改)师:老师结合刚刚这位同学的肌理对原来的肌理做了一些修改,对比一下,你们感觉哪一种更生动?(生答)【小结】可见在表现肌理的时候除了线条的对比运用,还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添画,把你们喜欢的肌理也添加进去,让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好,按照这种方法也对你们自己画的

    6、肌理进行修改吧(展示 1-2个学生的修改肌理进行点评)活动 3【活动】教师示范 3刚刚我们领略了植物的线条美、肌理美、形状美。现在我们就用线条来把它记录下来吧!师:观察你们面前的盆景榕树,从根部开始,可以运用上哪些线条?(生答:曲线、弧线)师:先画前面的根部,再画靠后的根部,注意前后遮挡关系,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根部形状也不同。往上到了树干部分,树干的线条是曲的还是直的?(生答)师:再往上画出向四周伸展的树枝,就像一把伞,撑起了一片绿色。接着在树枝上画出更加细小的树丫。师:画到这里,大家发现了吗?我们的树中藏着一个字!眼尖的同学,你们发现了吗?生:“丫”字师:对了,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画树的小

    7、窍门,所有的树木都可以运用“丫”字的组合画出来,很简单吧!同学们一会可以试一试哦!回到画面上,还剩下树叶,榕树的叶子像什么形状呢?(生答:瓜子)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片叶子有怎样的关系?(生答:一大一小)师:嗯,你说的正是大小结构的关系;再来看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答:前后关系)师:对了,这正是前后遮挡关系。好,画到这,有同学要问了:榕树有这么多的叶子我们能全画完嘛?(生答:不能)对,因此请同学们把在你所观察到的最前面的叶子给细心的刻画出来,而后面的叶子我们可以用概括的线条把它的轮廓给画出来。【小结】这样,榕树的外形就完成了,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它添画表面肌理的细节,运用我们刚才在小游

    8、戏时找到的那些肌理,还可以创造性的添加上你们喜欢的肌理纹样。活动 4【作业】学生作画 师:说到这,我相信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但,在动笔前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呢?(生答:观察)师:对了,要想画好画,学会观察是前提,今天整堂课我们都在不断的观察中。瞧,这是老师从各个角度拍下来的盆景榕树照片,有平视的也有俯视的,这堂课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来表现榕树的线条美、肌理美还有形状美。现在,观察好后就拿起勾线笔开始描绘吧!活动 5【练习】教师辅导 1、用两三根线条先概括出根部的造型,注意树根的前后遮挡与穿插关系。2、你的线条真美!不仅可以在写生中运用到,今后在创作线描装饰画时候也能用到!3、试着加上自己喜欢

    9、的肌理吧,这样画面一定会有更丰富的表现力。44、树枝向四周伸展开来,可以画得更宽广一些,树枝同样也有前后遮挡和穿插的变化。5、你画得叶子形状真美,连叶子上有些被虫蛀的小细节都表现出来了,真棒!活动 6【活动】展示评价 孩子们,快把你们的画拿上来吧!我们要办一个植物画展!这幅画的作者是哪一位同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些线条来描绘榕树的?这么多美丽的榕树老师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请一些同学为老师推荐一下你欣赏哪一幅画呢?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活动 7【讲授】本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了植物的线条美、肌理美、形状美,同时也表达了大家对植物的喜爱和对美的感受。让我们伸出手再次抚摸一下可爱的盆景榕树吧!知道吗孩子们,其实你们就像是一株嫩芽,在阳光和雨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扎根土地,最后成长为像榕树王那样的苍天大树!珍惜吧!请珍惜生长的美好时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生长的植物(板书)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大声的念出来生长的植物(师生齐读)好,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美术下册7生长的植物教学设计2浙美版.doc)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