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仿真卷.doc

    • 资源ID:1205733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仿真卷.doc

    1、1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测试卷语 文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2、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 阅 读 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 ”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

    3、被笼上了一层寒意。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 26 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荒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

    4、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 ,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

    5、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荒寒”指的是中国画里的雪景、寒林所体现出的荒凉寒冷的韵味。B “荒寒”是中国山水画家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是画家们在其画作中营造的一种典型气氛。C “荒寒”不仅体现在中国画的春夏秋冬之景上,也体现在梅、竹、菊等题材上。D “荒寒”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2下

    6、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王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并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其诗画特色, 宣和画谱收录了他大量雪景图。B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C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D我国古代的画家,为了构筑荒寒的典型气氛,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到雪景寒林之地去寻找、体验荒寒寂寥之趣。3据文中信息推断,下列诗句意境与本文所说画家们的审美趣尚相去甚远的一项是(3 分)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

    7、兮木叶下。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二) (湖北沙市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月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

    8、中学业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水平考试(简称“学考” )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种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 (满分 70 分) ,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 ;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 (满分 100 分) , “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

    9、。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

    10、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 3 门的占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

    11、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

    12、、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 2017 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

    13、案中提及。浙江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3A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C从 20

    14、17 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6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三) (江苏连云港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期末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匠心杨一凡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他刻刀下的凤

    15、凰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无奈战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活计。“穆爷爷”这称呼,实际上唯有我这样叫。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又因性情不喜喧闹,多次训斥了去废园子探险的孩子们,便在孩子中得了个“老怪”之名。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因此,我才得到在废园长久停留的特权。废园已有好些年头了,100 年?200 年?没人说得清。其间换了数任主人,最终荒芜破落至今。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圮了大半的地方。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

    16、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末了说:“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那年我背着包袱走出屋子,见着的最后一样东西就是我还没做完的花雕”“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

    17、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彼时我抬着头,懵懵懂懂地问:“是像阿苗摔伤了一样疼吗?”好像世间之事,至伤痛也不过臂上一块瘀青。涂上药酒,吹一口气,就可以消隐无踪。“还要更疼啊。 ”穆爷爷笑了起来,摸着我的头, “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在那些缓缓流动的时光里,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

    18、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我要去

    19、废园。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 ”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 ”语调兴奋如孩童。“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葬礼时我就在那儿,独自像个疯子一样地哭了一场,泪眼朦胧中重又看到了那个苍老却笃定的身影。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看着两代人,

    20、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4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省城来的专家见到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木匠的匠,工匠的匠。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穆匠。木匠。匠园。7下列句子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穆爷爷替师傅守着一座荒废的园子,不让孩子们进去探险嬉闹,以防破坏木雕, “我”却享受特权在废园长久停留。B师傅临终时告诫穆爷爷,游廊的花窗该如何修复,亭子的匾额该如何开,最终穆爷爷把园子里的“断了翼的鸟、折了枝

    21、的花”都修复好了。C徘徊在亭台楼阁间的“我” ,当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时的瞬间,就能感受到指尖的温热和浅浅的呼吸,就能看到花儿的绽放和听到鸟儿的鸣叫。D因为穆爷爷担心自己存活于世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所以以往“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 。8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写,有何作用?(6 分)9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穆爷爷”的形象特征。 (6 分)二、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

    22、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

    23、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 【注】 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 ”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 ,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注】铨叙:考核结论。(选自明史李裕传卷一百六十)1

    24、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B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C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D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历史上隋朝首开进士科。

    25、C服除,即服阙。 “服”特指丧服、孝服, “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彪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B李裕颇有才干,屡获升迁。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C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风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D李裕晚节有亏,名望受损。吏部尚书耿裕因坚持正义不被人喜爱,受宠专权的李孜省

    26、就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让李裕代替耿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 (5 分)(2)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 (5 分)5(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岁暮白居易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膏明自爇 缘多事,雁默先烹 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注】爇:焚烧。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

    27、杀不能鸣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 “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C “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D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 分)(1)荀子劝学中,木要改造成为“其曲中规

    28、”的轮,要用“輮” ;金要利,需“就砺” ;而人通过“_” ,就能改造成为“_”的君子。(2) 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 。(3)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能、作用的两句是“_,_” 。第 II 卷 表达题三、 (湖北宜昌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期末考)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29、。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_。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反对滥杀无辜。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

    30、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_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B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C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D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

    31、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B能不能棦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C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20.下面是培英中学写给家长和学生的倡议书,有五处表述不当,

    32、请找出并修改。 (5 分)倡议书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见字如晤!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它们侵占好多土地,污染空气和水源,产生安全卫生隐患造成的种种危害,不容忽略。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子孙后裔,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吧!从正确分类、投放、处理生活垃圾开始,让我们努力争创卫生城市,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培英中学2018 年 10 月 10 日21.下面是某市国际马拉松参赛报名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6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6 分)四、 (河南鹤壁市 2018-2019 学年高

    33、一期末考)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炎炎夏日,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第三棵树:长在墙角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翠绿的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要求:上面描述的三棵树,哪一棵树能触动你的内心或引发你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文章,不得套作和抄袭。2018-2019 学 年 下 学 期 高 一 年 级 期 中 考 试 测 试 卷语 文 答 案1

    3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荒寒”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D 项, “荒寒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分析,这是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的第三层次,不是指“荒寒”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故选 D。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5、。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 项,结合文本内容“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分析, “第一个喜欢画雪景”错误。C 项,结合文本内容“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分析可知,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的是杨补之的墨梅,而不是选项中的“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 。D 项,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到雪景寒

    36、林之地去寻找、体验荒寒寂寥之趣”于文无据。文本中这句话“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容易误导选择,需要注意。故选 B。3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文中信息推断,下列诗句意境与本文所说画家们的审美趣尚相去甚远的一项是” ,需要理解选项意思,将选项信息结合题干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结合文本内容“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

    37、雪景屡出,寒林叠现” “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分析可知,主要是通过写景,表现出荒寒的境界。B 项中的诗句塑造的是热烈、充满生机的境界。故选 B。4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考查的方式是用框架图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 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所以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故选 C。5 【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

    38、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 项, “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错误,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B 项, “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错误,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 项, “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错误,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 “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故选 C。6【参考答案】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

    39、,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满分。 )【解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谈自己的看法,文中材料一讲的是各省高考方案的比较,由此可知要了解本省的方案;材料二谈选考和所选专业的,由此可以谈规划自己的未来方向;材料三谈的是录取和个性培养的问题,由此可以谈合理选择科目组合,培养兴趣与特长。总之要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7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

    40、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 项, “当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时的瞬间,就能感受到指尖的温热和浅浅的呼吸,就能看到花儿的绽放和听到鸟儿的鸣叫”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我也曾整日徘徊于亭台楼阁间,指尖掠过雕花的窗棂。我想,一定有那样的一个瞬间,我也曾感受到指尖的温热与浅浅的呼吸,听到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分析,该项忽视原文中的“我想” 。故选 C。8 【参考答案】 (1) “我”起到文章的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使文章具有

    41、真实亲切感,让“穆爷爷”的形象如在眼前。 (3)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唤醒读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增强文章感染力。(4) “我”是见证者,见证穆爷爷一生专注雕刻,用心修复废园,深化了主题。 (每点 2 分,答对3 点满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写,有何作用” ,此题涉及第一人称作用。小说中“我”这一特殊形象作用分析,可联系鲁迅祝福中的“我”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我”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内容。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使文章具有真实亲切感。结合“记忆里穆爷爷曾说:丫头,你看看这些木

    42、头。它们都是活的啊!这些断了翼的鸟,折了枝的花,也会感到疼的啊 ”“阿苗长大了就会懂的”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 “我一天天地长大,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 “穆爷爷说:丫头,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了啊 ”“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 “我想穆爷爷一定还是开心的吧。看着两代人,或许是更多人的梦想在手下圆满”等分析可知, “我”是见证者,见证穆爷爷一生专注雕刻,用心修复废园,深化了主题。9 【参考答案】 (1)不喜喧闹,静处荒园;(2)懂得感恩,不辱师命

    43、(使命) ;(3)笃定雕刻,用心护园;(4)技艺精湛,雕刻如生。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满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又因性情不喜喧闹,多次训斥了去废园子探险的孩子们,便在孩子中得了个老怪之名。而我每次去都安安静静,因此,我才得到在废园长久停留的特权”分析可知, “穆爷爷”不喜喧闹,静处荒园;结合“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

    44、的一个梦”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分析可知,“穆爷爷”不辱师命(使命) ;结合“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旧屋,木凳,暖阳。穆爷爷伏在案上,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分析可知, “穆爷爷”笃定雕刻,用心护园;结合“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分析可知, “穆爷爷”雕刻技艺精湛。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

    45、解句子的含义,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这句话的含义是:戴缙依附汪直,曾经请求再次设置西厂,他在任时法纪废弛。李裕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御史犯了过错,有的遭到鞭挞,李裕因此遭到毁谤。 “尝请复立西厂者也” ,根据句末语气词“也” ,可以排除B 项。根据理解原文文句“在台纲纪不立”他在任时法纪废弛,整个一句话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CD 两项。故选 A。11 【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46、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 “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错误,古代办完丧事要服丧,即在一定时期内戴孝,表示哀悼。故选 C。1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D 项,受宠专权的李孜

    47、省就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 “与李裕共谋”理解有误。原文文意是,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贵,受到宠幸专权,想要提拔同乡的人,于是就共同谋划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故选 D。13 【参考答案】 (1)都御史寇深对待副官和下属严厉,只有李裕不屈服。 (李裕)因为有才能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2)而李孜省正地位尊贵,受到宠幸专权,想要提拔同乡的人,于是就共同谋划除去耿裕,用李裕代替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48、分点的落实。题中的(1) “遇”对待;“惟”只有;“屈”屈服;“以”因为;“擢”提升。 (2) “方”正“贵”尊贵“引”提拔“乃”于是“协谋”共同谋划“去”除去“以”介词,用“之”代词,他。【参考译文】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中进士。授予御史的官职。天顺年间,任陕西巡按,上疏安定边防的八条建议。石彪夸大报告自己的战功为第一功,皇帝下诏让李裕核实。石彪的伯父石亨写信给李裕,李烧毁了信,按照实情上报。石亨不久也丢了官。李裕因此有刚强正直的名声。都御史寇深对待副官和下属严厉,只有李裕不屈服。 (李裕)因为有才能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山东有二百多犯罪严重的人,有的过了十多年还没有判决。李裕到后十多天就基本上判决完毕。大岘山的强盗有七十多座山寨,李裕逮捕并处死了强盗的首领,释放了随从的人,免去他们欠缴的赋税,叛乱于是就平定了。成化初年,李裕升任陕西左布政使,又调任顺天府尹。政绩显著,名声大振。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漕运并兼巡抚江北各府。他疏浚白塔、盂渎两条河来方便漕运。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过去设置的木桩受到江水冲激,耗费了很多,无法停止这种耗费。李裕和郎中杨恭等谋划,改为石桩,于是永远受益。淮安、凤阳一带正在闹饥荒,但太仆寺此时却要征用二万匹马备用。李裕上疏制止了这件事。李裕在淮安六年,每年入京讨论国事,陈述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仿真卷.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