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的什么问题?两者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提示:甲图反映的是水污染、乙图反映的是水浪费。淡水资源短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1)自然原因Error!(2)人为原因Error!2.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3)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23危害:缺水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重点难
2、点掌握好 一、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其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分类 具体原因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 可直接利用的有限:人类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约为每年 9 000 立方千米,只占淡水总储量的 0.3%自然原因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淡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需水量增加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其他社会用水量增加浪费现象普遍人为原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水体污染严重加
3、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方法技巧 水资源短缺的分析思路二、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类 具体原因及表现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水质不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长江以北外流河区的广大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黄河、淮3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内流区属于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为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季节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受夏季风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年际缺水现象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4、,而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人均占有水资源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污染严重 应用体验不可少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资源,但地球上的水只有 2.53%是淡水。下图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和人口资源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各大洲淡水资源、人口数量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 12 题。1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非洲 B亚洲、大洋洲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2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C南美洲 D非洲解析:1.B 2.A
5、第 1 题,直接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 2 题,人均水资源水资源比重/人口比重,故计算可得,亚洲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4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 180 m3(2002 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图乙)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 A、B、C 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解析:第(1)题,结合图甲,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第(2)题,
6、A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的多,加上陆地面积狭小,污染相对较重。答案:(1)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2)A 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教 材 问 题 提 示 P34 思考提示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
7、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耕地日渐减少 情景导入先思考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日发布2017中国土地政策研究报告土地政策蓝皮书 ,对我国土地政策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耕地存在四大问题。首先要看到,尽管全国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但个别省份补充耕地困难不容忽视。其次,尽管建设用地保障有力,但我国用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与此同时,必须要说清楚的是,尽管批而未用土地清理效果明显,但我国土地利用仍有挖潜空间。最后,必须要承认的是,尽管我国规范用地水平不断提高,但村镇用地未批先建情况,折射出深层次体制改革问题再也不能回避。思考探究:怎样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耕地的供需矛盾?提示:耕地供需
8、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压力 表现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 山地面积大,人口众多耕地的地理分布不均匀 东南多,西北少耕地不断减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多、土地退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比重大 高中低产田各占 1/3 左右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原因 产生过程 影响水土流失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土地沙漠化气候变暖、气候干旱、风沙侵蚀等,乱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
9、伐造成植被破坏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等土壤次生盐碱化 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耕地退化、农业减产酸化 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硬化续表6原因 产生过程 影响污染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类健康非农业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均不断增加占用了大量耕地,使人均耕地面积日渐减少生态退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的实施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 12 题。1该区域土
10、地后备资源所占比重是( )A19% B20%C21% D22%2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解析:1.A 2.C 第 1 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地的比例减去土地资源构成图中的不适宜地的比例得出答案。第 2 题,结合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特点知,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3(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
11、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解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土壤7容易流失。因此,在修建公路,开挖石料之前,要先收集宝贵的厚度较薄的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或者施加表面覆盖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工程结束后,再将收集的土壤回放到石料场和弃料堆放场表面,并采取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恢复土壤的生产功能。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
12、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教 材 问 题 提 示 P35 思考提示 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到 2000 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面积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 2010 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 2040 年和 20
13、70 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 2025 年,翻两番可延缓到 2050 年,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P36(上)思考提示 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1)历史趋势:自唐朝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发展前景:
14、我国人口仍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减少的趋势。一些矿产濒临耗竭8 情景导入先思考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 “新材料之母”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品:手机、自行车、汽车、空调以及诸多尖端科技领域,都离不开稀土的应用。目前,全球约 90%的稀土产品仍然来自中国。据统计,我国稀土储量仅剩 2 700 万吨,在世界总储量中占比由过去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 30%。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 15 至 20年,未来极可能需要进口。思考探究:我们如何才能合理开采和使用稀土,防止稀土资源的枯竭?提示:依法开采、提高开采技术
15、;节约、合理高效利用;完善市场机制。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些矿产濒临枯竭的原因1世界:消费量增长,消费不平衡。2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富矿少,贫矿多;地区分布不平衡。 重点难点掌握好 1世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2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供需矛盾 方法技巧很重要 9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 “节流”两方面着手。所谓“开源” ,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所谓“
16、节流” ,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应用体验不可少 阅读材料,回答 13 题。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 ,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从这以后,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17、。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1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单一B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C矿产资源分布较均匀D由于矿产资源总量丰富,故后备探明储量充足2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3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 ,做到(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10解析:1.B 2.B 3.D 第 1 题,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规律可循。资源种类多,就说明地质条件多元化,而多样的地质条件导致了各类资源的分布不均。第 2 题,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 也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 3 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