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1204162       资源大小:2.04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1、- 1 -大庆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科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第小题 2 分,共 50 分)1.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 的漫画。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 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

    2、,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A.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B.取消征税特权,尊从议会许可C.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3.雅典公民大会每月召开三到四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地享有立法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可以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议。材料反映的参政方式( )A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C缘于雅典的小国寡民特征 D充满了人类理性主义精神4.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当国会将

    3、参众两院所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 10 天之内作出反应,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国会;或者不采取任何行动,使此项法案在 10 天后自行生效。由此可见(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可以制约国会C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D总统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5.1881 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 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 2 -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国会处于国

    4、家权力中心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6.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内阁制的特点是( )A首相掌握最高行政权 B 建立在两党制的基础上C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D 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7.在一部历史著作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头落地时,发出了痛苦的呼声;看到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夹道欢迎;同样,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轰动。这反映了英国( )A 民众对议会的种种举措表示不满 B 民众怀有尊重

    5、传统的社会心理C 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D 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8.1877 年 3 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 B巴黎公社的失败C “一票共和”的实现 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9.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性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 )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 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 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

    6、的威胁10.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 ,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予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11.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3 -C

    7、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12.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 。这一演变表明( )A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C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13.“司”本是唐代六部下属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之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在宋代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握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三司”机构。宋代三司的设置( )A.只是为了分割宰相财政权力 B.使政府职能发生部分转变C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4.唐朝时大

    8、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 ,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司法制度已经近代化15.清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 ,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 “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 ”这表明( )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6.南北朝时期

    9、,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17.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8.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

    10、4 -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19.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说明(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0.公元前 406 年,雅典的 10 位将军在指挥对斯

    11、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 8 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21.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 ”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2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1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3.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

    13、的本质内涵24. 公元前 536 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众。公元前 452451 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 5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D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25.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

    14、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一小题 16 分,第二小题 16 分,第三小题 18 分,共 50 分)33.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

    15、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材料二 :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拨和奖惩制度,重挫了官员进行分赃交易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 年) 、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 、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 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 年)等。此后,近 80的公共腐败案件是

    16、由联邦检查机构依据反腐败行为法提出诉讼的。与此同时,以消除政府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宗旨的进步主义运动掀起了公共部门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务由选民公决决定等制度的确立对于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 (6 分)- 6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美国反腐败举措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腐败举措的重要影响。 (10 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 唐

    17、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 “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 ,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

    18、。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6 分)(2)据材料二,指出古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律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10 分)- 7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时期,

    19、定型于秦汉时期,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人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 1832 年议会改革

    20、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 年 7 月 15 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 46 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 135 万人增加到 225 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

    21、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 (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867 年改革的背景及影响(8 分)- 8 -参考答案1、选择题1-5DCCBD 6-10CBDCD 11-15ADBAAA 16-20AAAAB 21-25DABDC二、非选择题26. (16 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独立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22、府之各级官员) ;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等(6 分)(2)不同之处:依据法律抑制腐败,确立官员奖惩机制;不断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众监督力量的作用。 (6 分)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不断推进美国民主体制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反腐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分)27. (16 分)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6 分)(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 (6分)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以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

    23、大。经济上,中国以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任意两点 4 分)28. (18 分) (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系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6 分)作用: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了儒家伦理观念(答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也可)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流动 (4 分)(2)背景:1832 年议会改革的弊端,选举权受到限制;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两党制的发展;(4)意义: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增强(扩大) ,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其完善政治民主化(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完善);缓和了矛盾、巩固了统治。 (4 分)- 9 -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