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屯昌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
2、要地区。这说明,分封A.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B.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C.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D.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2、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3、表 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 20 8中级官员 15 10低级官员 12 8无官职记录 24 36- 2 -表 1 据
3、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
4、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6、徐继畲在 1844 年瀛寰志略手稿中, “英吉利”一节写了 2429 字,使用了 21 个“夷”字;而 1849 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 7620 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7、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
5、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3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8、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持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一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9、电视剧长沙保卫战 (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
6、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A.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B.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C.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D.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1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 ,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
7、其在华利益11、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4 -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A B C D1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 ,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 “农获其利,倍于种稻” ,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
8、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B C D13、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B C D1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
9、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15、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 5 -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16、959 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 7 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
10、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17、.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中央、地方二级财政体制: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这一税制改革A.进一步增强了民国地方行政和财政基础 B.给予了地方财政的完全独立地位C.反映经济结构已经向以工商业为主过渡 D.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上升18、美 洲 和 东 印 度 航 路 的 发 现 扩 大 了 交 往 , 从 而 使 工 场 手 工 业 和 整 个 生 产 的 发 展 有 了 巨大 的 高 涨 , 从 那 里 输 入 的 新 产 品 , 特 别 是 投 入 流
11、通 的 大 量 金 银 ( 它 们 基 本 改 变 了 阶 层 之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沉 重 地 打 击 了 封 建 土 地 所 有 制 和 劳 动 者 ) , 冒 险 的 远 征 , 殖 民 地 的 开 拓 ,首 先 是 当 时 市 场 已 经 可 能 扩 大 为 而 且 规 模 愈 来 愈 大 地 扩 大 为 世 界 市 场 所 有 这 一 切产 生 了 历 史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阶 段 。 材 料 中 “新 阶 段 ”最 主 要 的 含 义 是 ( )A.交 往 扩 大 , 使 欧 洲 市 场 扩 大 为 世 界 市 场 B.引 起 殖 民 扩 张C.加 速 了 欧 洲 封
12、 建 制 度 解 体 和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D.推 动 了 历 史 的 进 步19、美 国 学 者 在 俄 罗 斯 史 中 写 道 : “勃 列 日 涅 夫 政 府 基 本 上 只 是 试 图 作 表 面 的 改 革 ,而 不 考 虑 从 根 本 上 进 行 改 革 。 ”对 这 句 话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A.勃 列 日 涅 夫 开 创 了 改 革 的 先 河 B.勃 列 日 涅 夫 把 改 革 限 制 在 政 治 方 面C.勃 列 日 涅 夫 不 打 算 触 动 斯 大 林 模 式 D.勃 列 日 涅 夫 首 次 建 立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6 -20、 20 世
13、 纪 80 年 代 , 法 国 政 府 控 制 的 电 子 工 业 、 基 础 化 工 、 军 火 工 业 、 航 空 工 业 、 公用 事 业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44%、 54%.63%、 75%、 84%、 100%。 从 中 可 以 看 出 二 战 后 资 本 主 义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 )A.全 面 国 有 化 趋 势 B.扩 大 政 府 开 支 , 调 节 社 会 生 产C.加 强 对 国 民 经 济 的 干 预 D.开 始 重 视 限 制 私 有 企 业 的 发 展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21、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
14、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
15、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6分)22、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代表”从来就是和民主联系的。早在古希腊雅典也有代表制。如时规定,只有 20 岁以上的男子才有参政权。20 岁以上的男子只是人群中的少数,这岂不是非民主吗?按照代表制的解释,这 20 岁以上的男子是每个妇女、小孩和奴隶的代表,所以,它才能称得上是一种多数人的统治。蔡定剑从两会“雷- 7 -人话”说起材料二 到 18 世纪中期,在英国的 700 万成年人中,仅有 15 万人享有选举权,占成年人口的2.1%。直到
16、“光荣革命”143 年以后的 1831 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也只占成年人口的4.4%。1832 年,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要求,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改良的选举方案,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这使得选民人数从 30 万左右扩大到 67 万,但即使这个数字也不过是当时英国成年人口的 7.1%左右王绍光民主四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二,1832 年前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生了那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8 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
17、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 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8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 ,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18、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4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 (4 分)(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 (2 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4 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材料 表 1 20 世纪自由贸易的发
19、展演变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 (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 20 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8 分)- 9 -华中师大琼中附中与屯昌中学2018-2919 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B A A C C C D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B B D A C A C C2材料分析题21、(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
20、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6 分、每点 3 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6 分、每点 2 分)(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6 分、每点 2 分)22、(1)特点: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4 分、每点 2 分)(2)变化:1832 年以前,选举资格受高额财产的限制,民主范围小;1832 年以后,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扩大了民主范围。(4 分、每点 2 分)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改革选举方案(4 分)23、(1)概况:
2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2 分)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蔗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4 分)(2)原因: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4 分)(3)两面性: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 10 -变革。 (4 分)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4 分、答出 2 点即可满分)24、 (1)目的: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4 分、每点 2 分) 。(2)趋势: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4 分,每点 2 分) 。作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增长(4 分、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