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2、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水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B碳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它是非电解质C固体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下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胆矾虽不能导电,但它属于电解质2在醋酸溶液中,CH 3COOH 的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溶液显电中性 B溶液中无 CH3COOH 分子C氢离子的浓度恒定不变 D c(H+)=c(CH3COO-)3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
3、离方程式的是AHCO 3-+H2O H2CO3+OH-BHCO 3-+OH- H2O+CO32-CNH 3+H+ NH4+DNH 3H2O NH4+OH-4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各组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小灯泡的亮度比反应前明显减弱的是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B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C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 H2O H+OH -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 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 Al2(SO4)3固体C向水中加入 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 100,使 pH66已知 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4、NaHSO4 Na+H+SO42 。某温度下,向 c(H+)=110-6 molL-1的蒸馏水中加入 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 c(H+)=110-2 molL-1。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高于 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 H+的浓度为 110-10 molL-1C加入 NaHSO4晶体会抑制水的电离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 100 倍,溶液中的 c(OH-)减小7下列叙述中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是纯碱溶液去油污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NH 4Cl 与 ZnCl2溶液可作焊接工艺中的除锈剂 盛放 Na2CO3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酸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pH 降
5、低 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A B C D全部8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热纯碱溶液的去油污能力强误将钡盐 BaCl2当作食盐食用后,常服用 0.5% 的 Na2SO4溶液解毒溶洞、珊瑚礁的形成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 B C D9对于常温下 pH 为 2 的硫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H+)=c(SO42-)+c(OH-)B与等体积 pH=12 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C由 H2O 电离出的 c(H+)=1.010-12 molL-1D与等体积 0.01 molL-1的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SO42-)=c(CH3C
6、OO-)10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下列各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 NaOH 溶液润洗,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 NaOH 溶液进行滴定C用碱式滴定管取 10.00 mL NaOH 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D用 25 mL 碱式滴定管取 NaOH 溶液,起始时读数为 15.00 mL,到滴定终点时 NaOH 溶液恰好全部放出1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 0.1 molL-1氨水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下列关系式的数值变小的是A
7、 B C n(OH-) D(32)()(+4)()(32) (+)()12将 10 mL pH =1 的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至 100 mL 后,溶液的 pH 为A2 B2c(NH4+)c(OH )c(H+) Bc(Cl )c(NH4+) c(H+) c(OH )Cc(NH 4+) c(Cl ) c(H+) c(OH ) Dc(NH 4+) c(Cl ) c(OH ) c(H+)17某溶液中只含有 Na+、H +、OH -、A -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溶液中 c(A-)c(Na +),则溶液一定呈中性B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 +) c(A-) c(OH-) c(H+
8、)C若 c(OH-) c(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 +) c(OH-) c(A-) c(H+)D若溶质为 NaA、HA,则一定存在:c(A -) c(Na+) c(H+) c(OH-)18将 pH=8 的 NaOH 溶液稀释 1000 倍,稀释后溶液中 c(Na+):c(OH-)接近A1:10 2 B1:1 C10 2:1 D:10 319常温下,pH=8 与 pH=10 的 NaOH 溶液按体积比 1:100 混合后,溶液中 c(H+)接近A10 -10 B10 -8 C210 -10 D210 -820某温度时,AgCl(s) Ag+(aq)+Cl-(aq)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
9、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 AgNO3可以使溶液由 c 点变到 d 点B加入固体 NaCl,则 AgCl 的溶解度减小, Ksp也减小C d 点有 AgCl 沉淀生成D a 点对应的 Ksp小于 b 点对应的 Ksp2125时,不断将水滴入 0.1molL 1 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A B C D22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 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在自然界镓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矿(如 Al2O3) 中。用 NaOH 溶液处理铝矿(Al 2O3)时,生成 NaAlO2、NaGaO 2;而后通入适量 CO2, 得 Al(OH) 3沉淀,而 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
10、成为提取镓的原料)。发生后一步反应是因为A镓酸酸性强于 Al(OH)3 BAl(OH) 3酸性强于镓酸C镓浓度小,所以不沉淀 DAl(OH) 3酸性强于碳酸23常温下,若 pH3 的酸溶液和 pH11 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原因可能是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C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二元强碱溶液反应24在体积都为 1 L,pH 都等于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各投入 0.65 g 锌粒,则下图所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3A B C D25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H3COOH 和 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
11、性:c(CH 3COO )c(CH 3COOH)BpH 相等的 CH3COONa、NaOH 和 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 3COONa)c(Na 2CO3)C0.1molL 1 的 NaHA 溶液,其 pH4,则 c(HA )c(H +)c(H 2A)c(A 2 )DpH2 的 HA 溶液与 pH12 的 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H +)c(M +) c(OH )c(A )二、计算题26t 时,某 NaOH 稀溶液中 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 a+b=12,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12、常数 Kw=_。(2)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_。(3)该温度下,将 NH3溶于水得 100 mL 0.1 molL-1的氨水,测得 pH=9,则该条件下,NH 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 Kb为_。三、填空题27(1)向 K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到的现象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回答)_若将此溶液微热,观察到的现象_,原因是_(2)向 K2CO3溶液中加入 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将 K2CO3溶液蒸干得到的物质是_ 若将 KHCO3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物质是_四、实验题28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A在
13、 250 mL 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 250 mL 烧碱溶液;B用碱式滴定管移取 25.00 mL 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 2 滴甲基橙指示剂;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 2.0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 0 molL1 的标准盐酸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 V1;E. 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 V2。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编号字母填写)_D_。(2)上述 E 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3)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 NaOH 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直到加入一滴
14、盐酸后,溶液_ (填颜色变化)。(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 NaOH 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B.滴定前盛放 NaOH 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5)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mL。(6)某学生根据 3 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0.100 0 molL1 盐酸的体积/mL滴定次数待测 NaOH 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第一次 25.00 0.00 26.11
15、26.114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烧碱的纯度_。(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五、综合题29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 Co2O3和 Co(OH)3,还有少量 Fe2O3、Al 2O3、MnO 等制取CoCl26H2O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 H+、Co 2+、Fe 2+、Mn 2+、Al 3+等: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见下表: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Mn(OH)2开始沉淀 2.7 7.6 7.6 4.0
16、7.7完全沉淀 3.7 9.6 9.2 5.2 9.8(1)写出浸出过程中 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NaClO3的作用是_。(3)加 Na2CO3调 pH 至 5.2 所得沉淀为_。(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萃取剂的作用是_;其使用的适宜pH 范围是_(填字母)。A.2.02.5 B.3.03.5 C.4.04.52018-2019 学 年 河 北 省 辛 集 中 学高 二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化 学 试 题化 学 答 案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指
17、的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据此解答。【详解】A. 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A 错误;B. 碳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盐,熔融状态能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故 B 错误;C. 固体磷酸是电解质,但磷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 C 错误;D. CuSO45H2O 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所以是电解质,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概念的辨析,解题时可根据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以及导电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为条件进行判断,注意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8、2C【解析】【分析】CH3COOH 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可逆过程,CH 3COOH 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以此进行判断。【详解】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溶液都呈电中性,故 A 错误; BCH 3COOH 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可逆过程,溶液中一定存在 CH3COOH 分子,故 B错误;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 C 正确;D由于醋酸的电离程度未知,达到平衡时 c(H+)与 c(CH3COO )关系不确定,且 c(H+)=c(CH3COO )不符合溶液电中性原则,故 D 错误,答案选 C。3D【解析】试题分析:碳酸氢根离子电离
19、方程式为 HCO3- CO32-+H+或 HCO3-+H2O CO32-+H3O+,A、B均错误;电离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生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C 错误,C 属于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D 为一水合氨电离方程式,D 正确。考点:电离方程式点评:弱酸酸式根离子可以电离或水解,本题 A 为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方程式,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HCO3- CO32-+H+或 HCO3-+H2O CO32-+H3O+,二者不要混淆。4C【解析】【分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减弱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减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
20、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Na 2SO3Cl 2H 2O=Na2SO42HCl,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强,故 A 不选;B. 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发生反应:AgNO 3HCl=AgClHNO 3,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故 B 不选;C. 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发生反应:4HIO 2=2I22H 2O,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减弱,故 C 选;D. 向 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发生反应:Cl 22NaOH=NaClNaClOH 2O,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溶液导电
21、能力变化不明显,故 D 不选,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明确物质性质及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要特别注意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为易错点。5B【解析】磷酸氢钠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不正确。硫酸铝溶于水,铝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显酸性,正确的。碳酸钠水解显碱性,不正确。纯水在任何温度下均是中性的,所以答案是 B。6D【解析】【详解】A. 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25时纯水中 c(H+)=110-7mol/L,某温度下的蒸馏水中 c(H+)=110-6mol/L,说明促进了水的电离,则温度高
22、于 25,故 A 正确;B. 某温度下的蒸馏水中 c(H+)=1x10-6mol/L,说明水的离子积常数 Kw=110-12,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则由水电离出来的 c(H+)= mol/L=110-1012110210mol/L,故 B 正确;C. NaHSO4电离生成氢离子,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 C 正确;D. 温度不变时,K w不变,加水稀释 c(H+)减小,则溶液中的 c(OH-)增大,故 D 错误,答案选D。7A【解析】【分析】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盐类的水解,在溶液的配制、
23、保存、制备、溶解、鉴别等过程中,通常要考虑盐类的水解等因素。【详解】. 纯碱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油脂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选;.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是原电池原理,和盐类的水解无关,故不选;. 氯化铵、氯化锌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以除锈,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选;. Na 2CO3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选;. 酸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pH 降低是因为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导致雨水酸性增强,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不选
24、;. 铵态氮肥中的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二者发生双水解使肥效降低,与盐类的水解有关,故选,综上所述,答案选 A。8A【解析】【详解】. 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油脂水解可以得到易溶于水的物质,加热能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所以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强,应用了盐类水解的原理,故不选;. 钡离子有毒,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和水的硫酸钡,即易溶性的物质能向难溶性的物质转化,可以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故选;.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CaCO 3与空气中 CO2或地下水中溶解的部分
25、 CO2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生成的 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在随水流动的过程中受热或自然状态下可发生反应 Ca(HCO3)2=CaCO3+CO2+H 2O,又形成新形状的石灰岩,长时间可形成溶洞;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离子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可以用沉淀平衡原理来解释,故选;.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钡离子有毒,碳酸钡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所以碳酸钡不能做”钡餐”而硫酸钡可以,能用沉淀
26、平衡原理来解释,故选;. 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碳酸氢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硫酸铝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二者发生双水解,能迅速的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用盐类水解原理来解释,故不选,答案选 A。9C【解析】【详解】A. 硫酸溶液为电中性溶液,一定满足 c(H+)=2c(SO42-)+c(OH-),故 A 错误;B. 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常温下 pH 为 2 的硫酸与等体积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故 B 错误;C.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由 H2O 电离出的 c(H+)=mol/L=1.010-12mol
27、/L,故 C 正确;10141102D. 与等体积 0.01mol/L 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醋酸,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硫酸钠的 2 倍,但由于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只能少部分电离生成醋酸根离子,所以溶液中 c(SO42-)c(CH3COO-),故 D 错误,答案选 C。10C【解析】【详解】A. 酸式滴定管洗净后,需要用标准盐酸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盐酸偏多,测定的 NaOH 浓度偏高,故 A 不选;B. 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不需要润洗,若用 NaOH 溶液润洗后再进行滴定,消耗的标准盐酸偏多,测定的 NaOH 浓度偏高,故 B 不选;C. 将 NaOH 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
28、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后进行滴定,对 NaOH 浓度的测定没有影响,不会引起实验误差,故 C 选;D. 用 25 mL 碱式滴定管取 NaOH 溶液,起始时读数为 15.00 mL,到滴定终点时 NaOH 溶液恰好全部放出,由滴定管的构造可知,滴定管中溶液的体积大于 10.00mL,消耗标准盐酸偏多,测定的NaOH 浓度偏高,故 D 不选,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掌握滴定原理、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为解答的关键,要特别注意需要润洗的仪器及滴定管的构造,为易错点,试题难度不大。11A【解析】【详解】A. 由 NH3H2O 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 NH4 OH 可知,NH
29、 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则 = ,温度不变时 Kb不变,加水稀释 c(NH4 )减小,所以(+4)()(32)(32)()(+4)减小,故 A 符合;(32)()B. NH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 ,温度不变时 Kb不变,则 不(+4)()(32)(+4)()(32)变,故 B 不符合;C.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 0.1 molL-1氨水加水稀释,稀释促进 NH3H2O 的电离,n(OH -)增大,故 C 不符合;D.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 0.1 molL-1氨水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c(OH -)减小,因 Kw不变,则 c(H+)增大,所以 增大,故 D 不符合,答案
30、选 A。(+)()12C【解析】【分析】CH3COOH 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pH=1 的 CH3COOH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0.1mol/L,稀释至 100mL 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0.1mol/L =0.01mol/L,10100以此解答。【详解】CH3COOH 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pH=1 的 CH3COOH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0.1mol/L,稀释至 100mL 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0.1mol/L =0.01mol/L,10100所以稀释后溶液的 pH 小于 2,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则 pH 变大,
31、所以稀释后溶液的 pH1,综上所述,稀释后的醋酸溶液:1c(H+),根据电荷守恒得 c(NH4+)+c(H+)=c(Cl-)+c(OH-),因 c(OH-)c(H+),所以 c(NH4+)c(Cl-),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答案选 D。17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电荷守恒:c(H +)+ c(Na+)= c(OH-)+ c(A-),若 c(Na+)= c(A-)则 c(H+)= c(OH-),A 对。溶液呈中性。如果溶液呈碱性,则 c(Na+) c(A-) c(OH-) c(H+)或 c(Na+) c(OH-) c(A-) c(H+),B
32、、C 错。若溶质为 NaA、HA,根据电荷守恒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可能为: c(A-) c(Na+) c(H+) c(OH-)或 c(A-) c(H+) c(Na+) c(OH-),D 错。考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点评:要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首先要列出电荷守恒,然后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判断。18A【解析】【分析】由 NaOH 溶液 pH=8,计算原溶液中 c(OH ),在原溶液中 c(Na )=c(OH ),稀释 1000 倍,此时溶液接近中性,氢氢根离子浓度不可能小于 110-7mol/L,只能无限接近 110-7mol/L,而稀释过程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计
33、算稀释后的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据此计算解答。【详解】pH 等于 8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 )=110-6mol/L,钠离子的浓度为:c(Na+)=c(OH )=110-6mol/L,溶液稀释 1000 倍后,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可能小于 110-7mol/L,只能无限接近 110-7mol/L,而钠离子浓度为:c(Na +)=110-6mol/L 1000=110-9mol/L,所以稀释后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比值约为:110 -9mol/L:110-7mol/L=1:100,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溶液 pH 的计算,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 pH 的
34、关系,确定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近似浓度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只能无限接近于中性,不可能达到中性更不可能为酸性,酸溶液亦如此,为易错点。19A【解析】【分析】先计算混合后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再根据 c(H+)= 计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详解】常温下,pH=8 的 NaOH 溶液中 c(OH )=110-6mol/L,pH=10 的 NaOH 溶液中 c(OH )=110-4mol/L,设两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1L 和 100L,将两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 c(OH )=110 -4mol/L,由 c(H+)= 可知,溶液中1106/1+1104/1001+100 ()c
35、(H+)接近于 110-10mol/L,答案选 A。20C【解析】【详解】A. 加入 AgNO3可以使银离子浓度增大,AgCl(s) Ag+(aq)+Cl-(aq)平衡逆向移动,氯离子浓度减小,而 c、d 点氯离子浓度相同,故 A 错误;B. 加入 NaCl 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AgCl(s) Ag+(aq)+Cl-(aq)平衡逆向移动,银离子浓度减小,则 AgCl 的溶解度减小,但 Ksp只随温度变化,温度不变,K sp不变,故 B 错误;C. d 点处银离子浓度大,此时银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溶度积常数,有氯化银沉淀生成,故 C 正确;D. 温度不变 Ksp不变,a、c 点是相同温
36、度下的沉淀溶解平衡,K sp相同,故 D 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把握图中离子浓度变化、K sp的影响因素、沉淀的溶解与生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 Ksp只随温度变化,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21C【解析】【详解】A、稀释时氢氧根离子浓度下降,pH 下降,趋近于 7,但不可能小于 7,故 A 错误;B、随着水的滴入,电离度始终增大,故 B 错误;C、随着水的滴入,离子浓度下降,导电能力下降,故 C 正确;D、随着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下降,氢离子浓度增大,最后基本不变,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22A【解析】【分析】M(OH)3的酸性越弱,其电离出
37、氢离子的程度越小,则 MO2 越易结合 H+,据此分析解答。【详解】M(OH)3的酸性越弱,其电离出氢离子的程度越小,则 MO2 越易结合 H+,用 NaOH 溶液处理铝矿(Al2O3)时,生成 NaAlO2、NaGaO 2,而后通入适量 CO2,得 Al(OH)3沉淀,而 NaGaO2留在溶液中,说明 AlO2 易结合氢离子,则镓酸的酸性强于 Al(OH)3,故答案选 A。23B【解析】【分析】常温下 pH=3 的酸溶液和 pH=11 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可能是酸为弱酸、碱为强碱,混合后酸有剩余;也可能是酸、碱都是弱电解质,但酸的电离程度小于碱的电离程度,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
38、. 混合溶液呈酸性,可能是酸为弱酸、碱为强碱,也可能是酸、碱都是弱电解质,但酸的电离程度小于碱的电离程度,混合后酸有剩余,生成的盐可能是强碱弱酸盐或弱酸弱碱盐,故 A 错误;B. 如果酸是弱酸、碱为强碱,二者混合后酸有剩余,酸的电离程度大于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而导致溶液呈酸性,故 B 正确;C. 如果酸是强酸、碱是弱碱,二者混合后碱有剩余,溶液应该呈碱性,故 C 错误;D. 如果是一元强酸和二元强碱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故 D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正确理解题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选项是 A,注意根据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酸、碱的
39、强弱。24C【解析】试题分析:体积都为 1L,pH 都等于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n(CH 3COOH)n(HCl)=0.01mol,0.65g 锌粒的物质的量=0.65g65g/mol=0.01mol,锌和酸反应 Zn+2H+=Zn2+H2,盐酸酸溶液中氢离子不足,锌剩余 0.005mol,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平衡状态下的氢离子不足,但随着反应进行,醋酸又电离出氢离子进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定比盐酸多,开始时由于氢离子浓度相同,开始的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始终比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所以反应速率快;反应后,醋酸有剩余,导致醋酸溶液中 pH 小于盐酸溶液中;A产
40、生氢气的量从 0 开始逐渐增多,最终由于醋酸电离平衡的存在,生成氢气的量比盐酸多,反应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同量锌反应速率快,故图象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B反应开始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曲线从相同速率开始反应,但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始终比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所以醋酸溶液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快,所以图象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刚开始时,溶液的 pH 值为 2,由于醋酸电离平衡的存在,反应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所以醋酸反应速率始终大于盐酸反应速率,反应后,醋酸有剩余,所以生成的氢气的量比盐酸多,故 C
41、正确;D反应开始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过程中醋酸存在电离平衡,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始终比盐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定位】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条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应用。【名师点晴】本题解题关键是图象分析,挖掘解题信息,根据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物质的量和加入锌的物质的量,依据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判断反应过程和反应量的关系,结合图象中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分析判断是否符合事实,特别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和一定量锌与氢离子反应的过量判断,据此分析解题。25D【解析】A.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42、的 CH3COOH 和 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CH 3COOHCH3COO+H+、CH 3COO+H2OCH3COOH+OH,溶液呈酸性说明以电离为主,则 c(CH3COO)c(CH3COOH),故 A 错误;B. CH 3COONa 和 Na2CO3为强碱弱酸盐,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于酸性:CH 3COOHHCO3,则 CO32的水解能力比 CH3COO强,而 NaOH 是强碱,所以 pH 相等的CH3COONa、NaOH 和 Na2CO3三种溶液中:c(NaOH)c(H+)c(A2)c(H2A),故 C 错误;D. pH=2 的 H
43、A 溶液与 pH=12 的 M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后,溶液中都只有H+、OH 、A 、 M+四种离子,由电荷守恒可得:c(H +)+c(M+)=c(OH)+c(A),故 D 正确;答案选 D。2610 -12 10-a molL-1 10-5 【解析】【分析】由 Kw= c(H+)c(OH-)计算水的离子积常数,再根据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判断 NaOH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后根据 Kb= 计算(+4)()(32)NH3 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详解】(1).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c(H+)c(OH-)=10-a molL-110-b
44、molL-1=10-(a+b)= 10-12,故答案为:10 -12;(2). 在 NaOH 稀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所以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10-a molL-1,故答案为:10 -a molL-1;(3). 该温度下,将 NH3溶于水得 100 mL 0.1 molL-1的氨水,测得 pH=9,由 NH3H2O 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 NH4 OH 可知,NH 3H2O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 =(+4)()(32)=10-5,故答案为:10 -5;103/103/0.1/27溶液变红色(或粉色) CO 32-+H2O HCO3 +OH 溶
45、液红色加深 加热促进 CO32-水解,溶液碱性增强 2Al 3+ +3CO32-+3H2O=2Al(OH)3+3CO 2 K 2CO3 K2CO3 【解析】【分析】(1). 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热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2). 碳酸根离子和铝离子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3). K2CO3在溶液中水解生成强碱 KOH 和 KHCO3,浓度增大时二者又重新生成 K2CO3;将 KHCO3溶液蒸干灼烧发生分解生成 K2CO3。【详解】(1). 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 CO32-+H2O HCO3 +OH ,使溶液呈碱性,向 K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或粉色),加热可以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则将此溶液微热,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红色加深,故答案为:溶液变红色(或粉色);CO 32-+H2O HCO3 +OH ;溶液红色加深;加热促进 CO32-水解,溶液碱性增强;(2). 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二者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 +3CO32-+3H2O=2Al(OH)3+3CO 2,故答案为:2Al 3+ +3CO32-+3H2O=2Al(OH)3+3CO 2;(3). K2CO3在溶液中水解生成强碱 KOH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