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解析).doc

    • 资源ID:1201979       资源大小:2.01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解析).doc

    1、1专题 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班级 _ 学号 _ 得分_ 总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非选择题(5*20=100 分)1(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司徒雷登,原名 JohnLeightonStuart,直译是约翰雷登斯图尔特。1876 年,生于中国杭州。1918 年,他受美国教会指派,筹建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并任该校校长达 20 年,在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其年谱重要节选: 1933 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1940 年,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亲自发电慰问。1946 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重庆谈判

    2、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1949 年 4 月,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8 月,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司徒雷登受到毛泽东的猛烈批判与嘲讽,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不久在美去世。20 世纪八十年代,应其遗愿及其后人的多次申 请,中央政府批准司徒雷登骨灰归葬燕园,但北大教师联名反对,作罢。2008 年,司 徒雷登骨灰归葬杭州,几乎没有遇到阻力。(1)结合材料,归纳 1940 年到 1949 年,中共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从 20 世纪八十年代到 2008 年司徒雷登归葬中国两次不同

    3、结果的原因。【答案】(1)由肯定到批判。原因:1946 年以前:司徒雷登组建燕京大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他向罗斯福提供的对中国时局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起了推动作用;重庆谈判时期,希望美国促成国共和谈,实现和平建国等。 【解析】【详解】 2(2)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 务。4中印两国有着传统

    4、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 年 2 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甘地在之后的信里 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而蒋介石认为印度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这就是两人矛盾之所在。摘编自(日)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

    5、度为中心材料二 1953 年 12 月至 1954 年 4 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 、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的协议,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摘编自郭德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蒋介石出访印度的历史背景,并简要指出蒋介石与甘地产生的矛盾。(2)根

    6、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 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3【答案】(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日军袭击珍珠港之后,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矛盾:蒋介石期望印度与英国合作,共同对付日本法西斯;而甘地主张英国退出印度,与英国殖民当局不合作。 (2)主要意图: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积极谋求建立新的、稳定的国际关系;解决中国西藏问题。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 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推动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推动亚非拉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7、。【解 析】【详解】(2)第一小问,由中印会谈的时间 19531954 年,可知当时我国但是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印会谈所涉及的西藏问题是要妥善处理中印关系,解决中国西藏问题。第二小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推动中国外 交走向国际舞台,有利于实现亚非拉国家的联系与合作。5(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王国维在 1903 年发表的论著论教育之宗旨开篇就强调了什么是教育的宗旨问题,他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

    8、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调和之发达。”材料二 他认为,“故教育之时,亦不能加以区别。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又有一科而兼此三者。三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矣。”以上材料 均摘自王国维体育教育观及其启示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国维的教育理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国维教育理念的意义。4【答案】(1)教育理念:关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视体育教育;德、智、美三者要并行。(2)意义: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清末的教育改革、民国的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开启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河;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具有启发意义。【解析】【详解】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