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4 近代中国的政治1.练高考01(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02.(2018 年北京卷 17)有同学以 14 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 (图 7) ,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
2、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 “宝岛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 B. C. D. 【答案】D03.(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6)6. 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3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
3、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 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
4、养。04.(2018 年江苏文综历史 10)10.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 全面内战爆发时B. 战略反攻开始前C. 三大战役进行中D. 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 1948 年 11 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 C 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946 年,故 A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 19474年,故 B 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 1949 年,故 D 项错误。点睛:2018 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
5、革命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4(安徽省 A10 联盟 2018 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 13 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A. 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 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C. 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D.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5(浙江省嘉兴市 2017 年 9 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历史试题)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
6、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 年 5 月 18 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 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 年 10 月 1 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 1894年 10 月 7 日报告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 致远舰冲向敌舰
7、,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答案】C【解析】李鸿章的报告和谷玉霖的回忆均提到致远舰冲向吉野号战舰后沉没,说明这一事件比较客观真实,故 C 项正确;吉野号并没有沉默,故 A 项错误;表格中只有一处材料说明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不5足以采信,故 B 项错误;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只是外国报纸一方提及,不足以采信,故 D 项错误。3.练原创11932 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宣言中声称:“方今之急,首曰御侮” , “至于绥靖剿匪亦不容忽视” ;会议决定“否认由日本武力压迫构成之东北伪政权”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A全力围剿西北工农红军B积极应对日本的侵略C全力镇压各地反蒋运动D推行
8、兼顾内外的政策2近年来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制定的,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临时约法中下列条文,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B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C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D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合所学可知,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临时约法中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这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总统的产生方式类似,所
9、以说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制定的,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是这三部宪法的共同点,不能佐证这一观点;B 选项错误,议院行使立法权是这三部宪法的共同点,不能佐证这一观点;C 选项错误,人民一律平等是这三部宪法的共同点,不能佐证这一观点。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31941 年 12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中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广泛的6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应当是英、美、荷、印、中及南洋各民族的各阶层、各政党” 。
10、宣言的发布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重大变化B意在争取世界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C顺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新变化D向西方国家传达出建立正常关系的意愿4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 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A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 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的地点是西起湖口,东至江阴,解放军全线向国民党发动进攻,D 选项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 选项排除。淮海战役是围点打援,B 选项排除。平津战役是先两头,后中间,D 选项排除。【名师点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5梁启超于 1898 年 12 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 。 清议报从 1898 年 12 月到 1900 年 5 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7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