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近代中国的政治(测)(含解析).doc

    • 资源ID:1201934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近代中国的政治(测)(含解析).doc

    1、1专题 04 近代中国的政治班级 _ 学号 _ 得分_ 总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选择题(15*4=60 分)1 关于下图所示根据地的解读,正确的是2A出现于 1937年以后B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C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D为渡江战役胜利奠定基础2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革命运动说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流观点,这主要是因为A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中国民主革命序幕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C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史料的大量发现D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受到时局影响【答案】D2【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族革命运动说成为研究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流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影响学术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A 项,题干所述为民族革命,与近代民主革命无关,排除。B 项,题干未体现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特点,排除。C 项,题干现象主要因时局影响,与史实占有丰富与否无关,排除。 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B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9编年体史书有利于读者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了

    3、解历史事件,也便于了解历史事件间的互相联系。如果一位史学家要编写 1937年的历史,可以被编入的史实有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BC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是 1937年 9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是1937年 8月底,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是 1937年 8月 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不得不增调军队,3实行抗战政策,接下来组织了淞沪会战,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是在 1937年 9月,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都是 1937年的史实。故答案为 D项。ABC

    4、项,三项都没能包括题干中所述的所有史实,不全面,排除。 10抗日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 ;随后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 。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B民主政治;思想解放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11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 ,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获得军费赔偿【答案】A【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

    5、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故 A正确。外国可进驻北京使馆区(界)是由 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故 B错误。外国“在华开设工厂”这一权益属于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故 C错误。由题干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可知美国不曾直接出兵参与战争行为,自然不能获得军费赔偿,故 D错误。12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4的信念。 ”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这表明五四运动A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B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C

    6、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13下列表述能够反映 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始转危为安日本逼迫中国军队撤出华北日本军队镇压了学生运动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ABCD【答案】C【解析】1935 年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分歧基本上得以解决,而且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所以中共由此开始转危为安,故是对的;1935 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最主要矛盾,逼迫中央军队撤出华北,故也符合题意;1935 年,国统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一二九运动是典型代表,国民党出动军警镇压了这场运动,故不符合史实;1935 年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

    7、一宣言” ,号召一致对外,故也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 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BD项。514五四运动主将之一、著名学者罗家伦在为迎接抗战胜利的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声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消除了中国党派间的分歧促进了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BCD15 “我是南宁邵佳,真正革命到达路。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全部都失败。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诗中描述的情形应发生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D抗日战

    8、争时期【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革命” 、 “马路(马克思主义道路) ”、 “龙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 ”、 “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农民积极参加红军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等事件,故选 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存在分田,但是没有涉及“龙岩”和“马路”等信息,故排6除 A;国民革命时期没有“共产” 、 “把田分”等现象,故排除 B;抗日战争时期,对地主土豪没有实行“把田分” ,而是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政策,故 D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所以排除。【点睛】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尤其是时间,需要考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时代特征,比如这一

    9、题中的有效信息“共产” “把田分”和“龙岩”等综合起来就是确定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这一时间的关键因素。二、非选择题(2 题=40 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 1.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份比例 图 2.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份比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图 1到图 2的变化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20 世纪 30年代中国共产党阶级构成多元化的原因阐述:20 世纪 30年代初,阶级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中共在农村根据地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政策,斗争对象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党员构

    10、成以工农为主,辅以少数知识分子。1935 年华北事变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 年全面抗战打响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停止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并在抗日边区以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团结各阶级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党员的构成也因此更加多元,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均占有一定比例。结论:由此可见,30 年代中共党员构成的多元化趋势与国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人 1933年至 1938年,中共党员成分复杂多元,故可根据中共党组成变化进行7论题,同时结合所学从 1933至 1938中

    11、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阐述变化的原因及例举中共政治经济的相关措施的史实进行论证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孙中山的追随者非常渴望和平,因此不顾孙的反对,情愿同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如此这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他们的退让迎来了袁世凯及其北洋旧部的十多年的统治。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状况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析】论题,先根据材料所述概括出材料主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在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革命设想与实践”自行拟定论题即可。阐述,根据材料文字“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 “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 “并未意识到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 “只是乐于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 8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近代中国的政治(测)(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