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6课《伶官传》序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 资源ID:1201807       资源大小:2.69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6课《伶官传》序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1伶官传序 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 相关背景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 ,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 926 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

    2、)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 伶官传 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23 文章感知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思维导图一、通假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同“仓皇”二、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4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2此三

    3、者,吾遗恨也古义:指遗憾,不满意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3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4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指属官,名词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古义:“到了的结局” ,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天下Error!2归Error!3与Error!4之Error!5以Error!6其Error!7而Error!

    4、8于Error!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向着东方5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用木匣装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兴盛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智勇多困于所溺 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梁,吾仇也。(“也”表判断)(2)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1)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灭” “定”在语意上被动)(2)智勇多困于所溺。(用介词“于”表被动)(3)身死

    5、国灭,为天下笑。(用介词“为”表被动。为,读 wi)3省略句(1)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2)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4状语后置句(1)请其矢,盛以锦囊。(介宾短语“以锦囊”作“盛”的状语,后置)(2)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介宾短语“以组”作“系”的状语,后置)(3)而告以成功。(介宾短语“以成功”作“告”的状语,后置)(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宾短语“于忽微”作“积”的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于所溺”作“困”的状语,后置) 1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明确:主要用意在于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

    6、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独伶人也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62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明确: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本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呢?明确:(1)照应题目;(2)借古讽今,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3)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

    7、如果小看“忽微” ,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4)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也使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4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有点文不对题?明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的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们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们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写法鉴赏1论证方法例

    8、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 ,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 ,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 、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对比论证法。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 “衰”与“忧劳” “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2语言特色语言

    9、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7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章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素材挖掘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支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

    10、告成,他坐享“升平”之乐,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 ,以至政事荒废,国运日微,三四年就祸乱迭起,终遭杀戮, “何其衰也!”应用角度挫折、失败、不幸、艰险,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障碍和困苦。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悠闲、奢侈,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跃进软绵绵、软柔柔的罗网,越陷越深,越缠越紧,就难免落一个可悲的结局。培根说过, “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 。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记住文中的警语吧:“忧劳

    11、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则材料可应用于与“创业与守业” “忧劳与安逸” “自强不息”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时间:40 分钟 分值:57 分)一、基础达标(2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凯旋而纳之 纳:缴纳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D及仇雠已灭 仇雠:仇敌解析:选 D A 项,纳:收藏;B 项,原:推究;C 项,本:推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积于忽微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独伶人也哉C与其所以失之者 尔其无忘乃父

    12、之志D自然之理也 莫能与之争解析:选 B B 项,均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A 项,介词,被;介词,从。8C 项,代词,他;语气词,一定。D 项,助词,的;代词,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选 B A 项, “人事” ,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C 项, “至于”古义两个词, “到了的结局” ;今义一个词,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 项, “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

    13、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一夫夜呼C而皆背晋以归梁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析:选 C A 项,名词用作动词, “用匣子装” ;B 项,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D 项,使动用法, “使兴盛” “使灭亡”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 ,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 ,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溺爱

    14、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解析:选 B B 项,文中并没否定天命。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 分)译文:_(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 分)译文:_(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 分)译文:_9参考答案:(1)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2)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3)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二、能力拓展(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

    15、10 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

    16、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

    17、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选自欧阳修五代史记伶官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10B是时/

    18、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C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D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解析:选 A “禁中”是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 ,是王温宿卫的地方;“觉被诛”中“觉”的对象是“谋乱之事” ,以此排除 B、D 两项;“又教王温” ,于理说不通,故排除 C 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

    19、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 ,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B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末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藩镇。C朔,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 ,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 ,农历每月十六称为“既望” 。D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称“崩” 。诸侯死称“薨” ,大夫死称“卒” ,士死称“不禄” ,庶人死称“死” 。解析:选 C 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 ,C 项对“晦朔”的理解正好颠倒了。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 )A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B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C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D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庄宗和他开玩笑,问他还想干什么。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解析:选 C 从原文第三段, “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可知

    21、,郭门高当上从马直的原因是有军功。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5 分)译文:_11_(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5 分)译文:_参考答案:(1)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2)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参考译文:(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

    22、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却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被宠信而升迁。各地藩镇,争相送他们财物进行贿赂,而景进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庄宗派景进等人出宫到民间访查,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他每次在大殿中奏报事情,左右的人全部屏退,军事机要和国家政务他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用对待哥哥的礼节对待他,叫他“八哥” 。庄宗驾临邺都,就派遣景进等人搜罗邺地美女上千人,来充实后宫。而景进等人借机干坏事,士卒的妻子、女儿因此而逃跑的有上千人。庄宗回洛阳时,景进用车载邺地美女数千人跟从,在道

    23、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混杂。郭门高名字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曾经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刺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 ”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

    24、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 ”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镇,不能前进,就又往回走,士兵逃散,还剩二万余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想扼守关隘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朔日,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宰相奏对三刻后结束。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凤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刀剑,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12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皇后、诸王及

    25、左右侍从全都逃跑。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了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他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左传上说:“国君你从这里开始,就必将以此而结束。 ”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 分)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 “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C “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

    26、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 “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解析:选 D D 项, “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12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4 分)欧阳修的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类文章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尤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说。他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答:_参考答案: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有感而发。13阅读欧阳修的诗歌田家 ,根据后两句诗意,运用描写手法写一段话。(6 分)田 家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农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答:_13_参考答案: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鸟儿在枝头啾啾地鸣唱;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美丽。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6课《伶官传》序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