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将自己的心灵、情绪与情感,像糖溶解于水一样,熔铸在人物的心灵、情绪与情感中;像气体弥漫于空间一样,弥漫于字里行间,时隐时现,时浓时淡,处处可感到作家心灵的搏动,听到他心底里忧郁而痛苦的歌声。茨威格作品中的自我作家自己的精神、人格、灵魂与情怀,像糖水中的糖一样,使读者尝到它的甘甜,却看不见它的形体;像空间的气体一样,使读者呼吸着它,却触摸不到它的形迹。在看不见的珍藏里,在盲人收藏家对那早已荡然无存的绘画艺术的热情赞美里,在收藏老人的悲剧命运里,渗透着作家自己的情怀,抒发了他对那个哺育了他,并终生陶醉于其中的欧洲文化的毁灭,精神故乡业已沉沦的痛惜之情。茨威格作品的格调,反映了他
2、思想上的痛苦、抑郁和绝望。但这大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他载负了那个时代深沉的苦难。(许桂婷幻境与现实读茨威格看不见的珍藏 )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蚀刻画(sh) 2.抢购成癖(p)3令嫒(i) 4.追溯(s)5销声匿迹(n) 6.逊色(xn)7蹩脚(bi) 8.迷惘(wng)9寒噤(jn) 10.瞳孔(tng)11毛骨悚然(sng) 12.疯癫(din)13熙攘(rng) 14.虔诚(qin) 15卑鄙(b) 16.耽搁(dn)(二)多音字1晕Error! 2.劲Error!3涨Error! 4.翘Error!5脉Error! 6.露Error!二、字形辨识1.Error! 2.Erro
3、r! 3.Error!4.Error! 5.Error! 6.Error!2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无孔不入: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多指做坏事)。2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3长驱直入:(军队)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4坐吃山空: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物也会消耗完。5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6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再公开出现。7郁郁寡欢:心里苦闷,缺少欢乐。8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9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极为赞赏。10不言而喻:不用解释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显而易见。11守口如瓶:闭口不谈,像瓶
4、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二)熟语应用1广告商真是无孔不入,为了招揽客户,连小学生的奖状都不放过。2巴西世界杯 8 强尘埃落定,8 支球队中效力于各大联赛的球员还剩多少呢?据英国卫报统计,英超、德甲和意甲均有球员在厮杀,在亚洲联赛效力的球员则在世界杯赛场销声匿迹。3他是这个团队中原始财经小组硕果仅存的一位。4微软研究院近日通过 3 个演示视频向人们展示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新技术。5在圈内打拼已经有些时日的周润发家有贤妻,自然不会坐吃山空。发哥除了照常出席演艺活动,在老婆的精心打理下,现持有物业市值约十亿港币。四、词语辨析1流传 留传例句3 月 5 日,恒基建设集团公司党一工团妇联
5、及青年员工代表来到九曲敬老院,开展主题为“雷锋精神永流传,爱心涌动敬老院”的慰问活动。长沙,这座千年文脉留传的宝地,走向国际文化名城的现代化都会,将拥有一个“国家大剧院”式的文化载体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辨析“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故事、消息等)。“留传”指遗留下来给后代,多指具体物。2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3例句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要在聊城救助 100 名环卫工人的邵建波称,家人从很早就做生意,因此,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有经商的头脑。辨析“耳闻目睹”强调亲自看到、听到,受影响与否不重要。“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
6、到深刻影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后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 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斯蒂芬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1911 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 ,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写成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
7、 。他的作品“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马来狂人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感情的紊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本来就已经使德国经济凋零,但战胜国又强加给它极为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不仅大片土地人口丧失,还要负担巨额的赔款。成为德国工业最大依靠的鲁尔工业区,1923 年还被法、比军队占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无奈的德国政府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 “我们履行它(和约)就是为了证明它不能履行” 。于是日夜赶印钞票,德国通货极度膨胀。在经济危机之中,德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小说即以此为背景而创
8、作的。表现了一位盲人对艺术的钟爱及他家庭的不幸。4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却丝毫不知他的藏品早已在严酷的生活现实中流失净尽,他拿给别人鉴赏的所谓画册只不过是一摞摞经过精心伪装的普通纸张而已。盲人收藏家沉溺于一个自己所营造的精神世界而不能自拔,早已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老人的妻子和女儿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清醒的人,她们用柔弱的身体为老人支撑起一个虚幻的世界,以老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圆合着老人的梦。作品着意突出老收藏家由热爱艺术而产生的幸福感,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对照,揭示出战争对人的生
9、活的毁灭性打击。赏情节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借助一个艺术古玩商的话语讲述出来的。谈话开始,艺术古玩商便强调这是“我这个老古玩商三十七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的奇事” 。在竭尽笔墨地描述了自己的店存货的寒碜及生意上的狼狈之后,老古玩商把扭转局面的希望放在了一个六十年以前的外省老主顾身上。可这个老主顾是个不属于现今时代的“罕见稀有的怪人” ,极其严谨,十分小气,有些滑稽可笑,但在艺术收藏上却有着极不寻常的聪明才智,几十年来,光在老古玩商一家店里订购的艺术品就已经价值连城。见了面以后,古玩商发现老主顾竟然是个盲人,但他对古玩商的盛情邀请,使得我们的心理期待丝毫没有减损。在古玩商
10、得知了老人一家的遭遇后,古玩商能否帮助老人的妻子、女儿继续隐瞒下去,引起了我们新一层的阅读兴趣。 52古玩商最初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到老人家中的?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去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明确:古玩商人带着扭转生意受损的希望来到老人家中,希望能从老主顾身上捞取一些好处,体现了商人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对于老人那一笔可能存在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也有一种探其究竟的“寻宝”心态。但在离去时,古玩商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老人和艺术的敬畏之情,更有对先前不纯洁拜访目的和用谎言欺骗老人的愧疚。这些都是因为老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求,感染并打动了古玩商人,感受着纯粹心灵的魅力,使他暂时脱离了现实世界的
11、利欲争夺。3故事的发展出人意料,却并没有使我们感到突兀,因为在这之前,作者已经给我们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请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明确:(1)设置悬念。古玩商强调“我这个老古玩商三十七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的奇事” ,引起“我”和读者的兴趣。老古玩商把扭转局面的希望放在了一个六十年以前的外省老主顾身上,可这个老主顾是个不属于现在时代的“罕见稀有的怪人” 。读者一方面和老古玩商一起心存希望,一方面对那个“古怪的、旧式的滑稽的人物”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同时对那一笔可能存在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也有了一种探其究竟的“寻宝”的心理。外省小城平淡无奇、低级庸俗,增强读者的好奇,和古玩商一起充满了期
12、待。老主顾竟然是个盲人,使读者吃惊不小,但他对古玩商的盛情邀请,使得读者的心理期待丝毫没有减损。站在一旁客气微笑静听谈话的老太太,突然哀求似的举起双手,用脑袋做了一个激烈的反对动作,还有她送我出门时忐忑不安提心吊胆的神气和结结巴巴的话语,以及她的女儿慌乱尴尬的神气和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言辞,使读者心生疑虑:这母女二人有什么样的难言之隐?难道事情会有什么变故?(2)巧设伏笔。在老人的女儿揭示出事情真相之前,作者已经为此安排下了伏笔。老古玩商感慨生意艰难,想从往日的老主顾身上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曾说过“我们大部分老主顾早就被迫把他们的收藏拍卖掉了” ,这已经为后文老收藏家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在查阅过去的
13、订单资料时,老古玩商发现“他从一九一四年以来”就“没有向我们订购” ,这个细节也暗示了战争给人物的命运带来的变化。赏形象4从文本来看,古画收藏家赫尔瓦特是怎样一个人?明确:他爱自己的藏画超过生命,即使双目失明了,每天也要一幅幅地摸一摸。恰逢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物价飞涨,生活艰难,他的妻子和女儿就悄悄把他的珍藏拿出去卖了,以维持生活,而用一些白纸代替了他的藏画。这位老人就整天守着他那些空空如也的画夹,沉浸在幸福和满足之中。他是幸运的,眼睛看不见东西,能躲开人间苦难,把自己的爱寄托在想象中的美好艺术上,避免遭受美好被毁灭的打击。赏主题65细读全篇小说,谈谈小说标题“看不见的珍藏”的含义以及
14、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明确:标题“看不见的珍藏”具有多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老收藏家辛辛苦苦耗费了一辈子的积蓄和精力积累了大量的艺术珍品,但是在战争的浩劫中不得已被他妻子和女儿低价贱卖给画商,珍藏流失了,所以说是看不见的珍藏。作者从这一角度控诉了战争对文明和艺术的毁灭。其二,老收藏家因为在战争中心理受到严重刺激,双目失明,面对昔日的收藏(实际是一些白纸),沉浸在极度的幸福之中,但是他看不到面前的一切。作者通过这种悲剧性的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更加让人痛恨战争的罪恶。其三,老收藏家一颗纯粹的热爱艺术的心灵与古玩商以及那些在战火中趁火打劫的画商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与鲜明的对比。老收藏家的一颗心被严酷的现实
15、世界遮蔽,无人知晓,也可以说是看不见的珍藏。作者通过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收藏家心灵的高贵。6作品的主人公是那个双目失明的老收藏家,在作者对于这个人物的刻画中我们也深深地被他身体残疾却还痴迷于艺术的真情所感动。这一点是否就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主要目的?明确:表现老收藏家对艺术的执著并非是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其实是引导读者去关注他个人及家庭的不幸所产生的根源。 “德国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插曲”便提醒我们去关注故事所发生的社会时代背景。正是这样一个战后经济衰退的时代才造就了这个让人心酸的故事,作者写作这篇小说意在以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遇表现战争对人的生活的毁灭性影响,揭示现实世界的“严酷
16、” 。赏技巧7小说以“我”和老古玩商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以“我”和老古玩商的对话展开情节,老古玩商是讲述故事的主体,而“我”和读者则一起处在听众的位置。表面上看“我”似乎可有可无,实际上这种叙事方式营造了一种对话场景下的真实感。读者和“我”同一立场,仿佛在聆听着老古玩商的娓娓述说,对话的氛围亲切而又真实可信。老古玩商的视角也避免了第三人称叙述的全知全能,使得故事的展开充满了悬念,还伴随着叙述者不断生发的主观评价与抒情。1以小见大的手法小说通过外省盲人艺术品收藏家赫尔瓦特一家人的不幸遭际,反映了德国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通货膨胀时期德国人民深重的灾难。作者并未直接地正面地去反映
17、德国这场持续了十数年之久的社会大灾难和人民生活的惨状,也未厉声谴责造成这场灾难的根源战争,而是依照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叙述一个外省盲人收藏家的倾家荡产的故事来表达反战的主题。2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茨威格往往通过对动作、神态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收藏家初见“我”时的7激动、欲展示藏品时的急切、展示中的满足和骄傲、送别“我”时的依依不舍;两个女人之间无言而默契的配合以及她们开始的担心、忧虑和后来的欣慰、喜悦;“我”从惊异、同情、感动到羞愧、敬畏的情绪变化,都表现得酣畅淋漓,丝丝入扣。3对比手法的运用古玩商在向我描述古玩市场行情的时候说:“请您原谅,我竟突然把这些我们一向说起来都带有敬
18、畏之心的东西叫作货物但是这帮家伙已经叫人习惯于把一部绝妙的威尼斯古版书看作是多少多少美金,把古埃及齐诺的素描看作是几张一百法郎钞票的化身。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收藏家,他称自己的收藏为“精美的东西” “不为人知的宝藏” ,他虽然眼盲,但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述每一幅画,他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 “温柔地抚摩”画夹这里对照出的是暴发户们的唯利是图、践踏艺术,是老收藏家对艺术的敬重与挚爱。(时间:40 分钟 满分:56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北京实施治堵限牌政策以来,二手车交易几乎
19、处于_状态。网上_的躲避查酒驾的“秘籍” ,您可千万别信。英国官方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由于边境管理署的_,有 50 多万人未经检查就进入英国境内。A停止 留传 忽略 B停滞 流传 疏忽C停滞 留传 疏忽 D停止 流传 忽略解析:“停止”是不再进行的意思。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故事、消息等)。 “留传”指遗留下来给后代,多指具体物品。“疏忽” ,粗心大意。 “忽略” ,没有注意到。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吃一包薯片,等于喝下一杯脂肪!这不是毛骨悚然。清华实验姐“李冠男”网上晒图说,她在 5 片薯片中竟然提取出了 1
20、0 毫升脂肪,也就是说你吃一袋就是喝了一杯脂肪。B学术造假近来屡见不鲜,奇怪的是,为什么拍案叫绝进行举报的多是“老”教授、“老”专家呢?C “中电信无孔不入的广告资源将会使所有人心动。 ”广告公司的主管李新表达其对电信传媒的喜爱。8D所有的一切都表示出,他大概是个古怪的、旧式的滑稽人物,是门策尔或者斯比茨维克笔下那种早已销声匿迹的德国人。解析:A 项,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应换成“耸人听闻” 。B 项,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极为赞赏。C 项,无孔不入: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多指做坏事)。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间陈设简单的起居室当中,我看见一
21、个年事很高但是身体还很坚硬的老人直挺挺地站着。B这是一张既可怕又动人的脸,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C对于这些突然间抢购成癖的家伙们无孔不入,你怎么抵挡也是无济于事的。D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解析:A 项,搭配不当,形容人身体状况不能用“坚硬” 。C 项,成分残缺,应在“无孔不入”后加“的钻劲儿” 。D 项,句式杂糅,可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答案:B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22、对学生京剧团要排练经典京剧打龙袍这事,我们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B虽因身体欠安,有所耽搁,但本人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C我前天不小心在学校餐厅丢失雨伞一把,期盼拾到者璧还原物,本人真心感谢。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解析:A 项,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B 项, “欠安”是称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C 项, “璧还原物” ,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璧”敬称对方的东西。此处用于称自己的书,不得体。答案:D二、阅读鉴赏(34 分)(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3 段,完成 58 题。(20 分)5老收藏家的“古怪” “滑稽”表现在哪些
23、方面?(6 分)答:_9_答案:他在我父亲和我祖父手里就已经买过东西了,可是我记不得在我自己经手的三十七年里他曾经踏进过我们的店铺。散居在一些外省的小城市里。写信过于认真以至刻板的地步。生性小气,节约成癖。6老收藏家为什么“小气” “节约成癖”?(4 分)答:_答案:因战争而生活窘迫。酷爱艺术,倾其所有用于收藏古代蚀刻画艺术品。7小说中老收藏家的命运在本段中已作了伏笔,试找出这些作伏笔的句子。(4 分)答:_答案:我们大部分老主顾早就被迫把他们的收藏拍卖掉了。他从一九一四年大战爆发以来从来没有向我们订购或者打听过什么东西。8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 分)答:_答案:引出小说的主人公,为情
24、节的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为下文蓄势,引人入胜。(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14 分)良 心意大利卡尔维诺来了一场战争,一个叫吕基的小伙子去问他是否能作为一个志愿者参战。人人都对他赞扬有加。吕基走到他们发步枪的地方,领了一把枪说:“现在我要出发了,去杀一个叫阿尔伯托的家伙。 ”他们问他阿尔伯托是谁。“一个敌人。 ”他回答, “我的一个敌人。 ”他们跟他解释说他应该去杀某一类敌人,而不是他自己随便想杀谁就杀谁。“怎么?”吕基说, “你们以为我是笨蛋吗?这个阿尔伯托正是那类敌人,是他们中的一个。当我听说你们要和那么多人打仗,我就想我也得去,这样我就能把阿尔伯托杀了。这就是我来
25、这儿的原因。我了解这个阿尔伯托,他是个恶棍。他背叛了我,几乎没个由头,他让我在一个女人那儿变成了小丑。这是旧话了。如果你们不相信我,那我可以把整个经过跟你们讲一下。 ”10他们说行了,这已经够了。“那么, ”吕基说, “告诉我阿尔伯托在哪儿,我这就去那儿和他干一场。 ”他们说他们不知道。“不要紧。 ”吕基说, “我会找到人告诉我的。迟早我要逮住他。 ”他们说他不能那样做,他得去他们叫他去的地方打仗,杀恰好在那里的人。关于阿尔伯托,他们是一无所知。“你们看, ”吕基坚持说, “我真是应该跟你们讲一下那件事。因为这个家伙是个真正的恶棍,你们去打他是完全应该的。 ”但是其他人不想知道。吕基看不出这是
26、什么原因:“抱歉,也许我杀这个或哪个敌人对你们而言是一样的,可是如果我杀了一个和阿尔伯托没关系的人,我会难受的。 ”其他人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人颇费了番口舌,跟他解释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不可以认定自己要杀的某人是敌人。吕基耸了耸肩。 “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 ”他说, “你们就别把我算上了。 ”“你已经来了,你就得呆下去。 ”他们吼道。“向前走,一、二,一、二!”这样他们就把他送上战场了。吕基闷闷不乐。他可以随手杀人,但那不过是为了看看他是否可以找到阿尔伯托,或者阿尔伯托的家人。他每杀一个人,他们就给他一个奖章,但他闷闷不乐。 “如果我杀不了阿尔伯托, ”他想, “那我杀那么一大堆人是一点都不
27、值得的。 ”他感觉很糟。同时他们仍在不断地给他颁发奖章,银的,金的,各种各样的。吕基想:“今天杀一点,明天杀一点,他们就会越来越少,然后就会轮到那恶棍了。 ”但是在吕基可以找到阿尔伯托前,敌人投降了。他感觉糟透了,自己杀了那么多的人,却毫无意义。现在,因为和平了,他就把他的奖章都装在一个袋子里,去敌国到处转悠,把奖章分给死者的妻子和孩子。这样转悠的时候,他遇上了阿尔伯托。“好, ”他说, “迟来总比不来好。 ”他就把他杀了。那样他就被捕了,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在审判中,他不停地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但没人听他的。(选自卡尔维诺寓言作品选 ,毛尖译)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8、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吕基愿意作为志愿者参战,原本只是为了杀一个恰好在敌方的属于他个人的敌人阿尔伯托,这一想法在战场上却始终无法实现,于是他随手杀人,得了不少奖章。 B吕基从一开始就想要复仇,阿尔伯托的死就在情理之中。吕基杀了那么多人未受到审判,这一次却被处以绞刑,结尾实在是出人意料,表现了法律的无情和公正。 11C战争结束后他到敌国去转悠,终于发现并杀掉了阿尔伯托,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但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于是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结果。 D小说语言简洁洗练,幽默风趣。风格上和一般现实主义小说不同,情节有些荒诞,但并不离奇古怪,人物不多却饶有趣味,很像一则寓言故
29、事。解析:A 项, “于是”一词造成强加因果。 原文中“他可以随手杀人”目的是找到阿尔伯托。B 项, “表现了法律的无情和公正”对本文主题做错误的理解。另外,吕基为报私仇而杀人,被处以绞刑罪有应得,所以“结尾实在是出人意料”说法过于牵强。C 项, “于是他心安理得地接受”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D10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有哪些主要的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答:_答案:以吕基一心要“杀掉阿尔伯托”为线索结构情节;以时间为记叙顺序,逐步展开情节;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推动情节。11主人公吕基为了杀一个他个人的敌人而参战,在战场上杀了许多敌人,获得了不少奖章。战争结束后,他到敌国发现了自己的敌人,
30、并把他杀掉,结果被指控为谋杀并判处绞刑,在审判中,他一再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但没人听他的。请你就对“战争” “敌人”和“良心”三个问题的理解,任选一个问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示例一)战争属于群体集团之间的争夺,受权力意志的支配,战争中个人的意志服从并汇入群体意志中。吕基在战争中杀了不少敌人,自然获得了许多奖章,成为了一个英雄。如果吕基能在战争中杀死恰处于敌方、又属于个人敌人的阿尔伯托,那么他还是一个英雄,而不会成为罪犯,这就是战争。(示例二)敌人是有不同属性的,国家的“敌人”与个体的“敌人”并非一致。不仅如此,国家的“敌人” ,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阿尔
31、伯托在战争时期或许是一个敌人,但战争结束之后,尤其是随着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敌人”可能已成为友人,这就是吕基成为罪犯的原因。(示例三)良心是属于个人的,可以通过个人的实践来满足。吕基杀死阿尔伯托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虽然他满足了个人的良心,但此时作为群体的敌人已不再存在,剩下的只是他个人的敌人,他依然用对待群体敌人的方式来实现个人良心的舒展,那么结果就只能是沦为罪犯了。三、语言应用(10 分)1212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这段话连贯完整。(4 分)茨威格的许多作品,与其称之为小说,倒不如说是心灵的独白。他是一位心理描写的大师,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能力,再配合高超的文字技巧,_,_。答案:通过对心理活动的精彩描摹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了13为下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说一说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6 分)标 题:_(3 分)讽刺现象:_(3分)答案:(1)(标题:)比文凭不比本事、持“凭”上岗、悟空下岗(2)(讽刺现象:)讽刺社会上只看文凭,不看真才实学的错误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