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8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注意结合其他专题知识进行复习,要特别注意从内涵、特点和外延上理解文化“是什么” ,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与人的发展”两个方面把握文化的作用。应全面把握文化的发展,多角度理解文化交流、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是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长效热点,每年高考几乎都会涉及。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文化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2、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本热点更成为高考的必备考点。2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尤其是结合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等社会热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进行考查。3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今后要密切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内容进行复习备考。4试题结合一些具体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例如电影业、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等)进行命
3、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是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方面。【网络构建】2【重点、难点剖析】一、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特点: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
4、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相互 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 相互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3政治交融 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
5、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人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
6、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众文化,抑制腐朽文化,克服落后文化【思维拓展】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7、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文化的发展41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原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精彩;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发展自己;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
8、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途径与手段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意义一方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世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
9、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思维拓展】正确认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2)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 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4)
10、文化的借鉴、交流与融合,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5(1)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与作用形式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特点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对国家: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
11、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表现 继承 发展原因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健康的内容,也有消极落后的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
12、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6改造或剔除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3.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和动力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13、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途径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也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
14、历史虚无主义”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题型示例】题型一 文化与社会例 1(2018全国)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 “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 “高铁” “支付宝” “网购”等新兴词汇, “中国梦” “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科技发
15、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 B C D7【答案】D【解析】对: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对: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错: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错: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变式探究】(2018全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一个国家的国
16、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 B C D【答案】D【变式探究】(2 016江苏单科,19,2 分)“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 ”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莎士比亚通过文化征服世界,体现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A
17、不符合题意;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 说法错误;D 与题意无关。8【举一反三】(2016江苏单科,20,2 分)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 。2016 年 5 月 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答案】A 【变式探究】(2015福建文综,29,4 分)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
18、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以汉字的发展演变为情景,主要考查了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是文化现象;能称得上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是优秀文化,不是所有文化,舍去,选。正确答案 D。【变式探究】(2015天津文综,10,4 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
19、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9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答案】A【变式探究】(2015四川文综,5,4 分)短短几年间,M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答案】D【解析
20、】A 选项观点错误,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B 选项观点错误,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营利,而不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排除;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而没有强调科技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故排除;D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企业精神,说明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故入选。【变式探究】(2015课标,20,4 分)2015 年 1 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
21、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 了一个新台阶 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说“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夸大影片热播的作用,故错误;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一剧热播只能表明韩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尊重而非认同,故错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该剧因反映中国发展成就而热播,就表明符合题意。故选 D。10题型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例 2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坚守
22、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 59 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B【变式探究】 (2017 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34).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 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
23、人们的精神共鸣。(6 分)【答案】 (1)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析】 (1)本题是一道说明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典诗歌属于文化的内容,经典诗歌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说明文化对人有一定的作用。因而要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考生可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等角度进行说明。 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 、 “蛮拼” 、 “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1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B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采用表明符合题意;主流媒体采用网络语言,使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网络语言与我国文化软实
25、力的关系,排除;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错误,应排除;故答案选 C。【变式探究】(2014浙江文综,31,4 分)徽 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 B C D【答案】B【变式探究】(2014福建文综,29,4 分)精湛绝伦、底
26、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答案】C【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D 错误,排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A
27、12错误。【变式探究】(2014福建文综,30,4 分)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注 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答案】B【画龙点睛】在尊重文化多样性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尊重文化多样
28、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3)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题型四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例 4(2018全国)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 ,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开
29、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13A B C D【答案】D【解析】符合题意: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错误: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变的。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开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变式探究】 (2017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20).2016 年 9 月,中国歌 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 进行了新的
30、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 B. C. D.【答案】B【变式探究】 (2017 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20).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 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C文化借鉴
31、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答案】B【解析】材料只涉及“二十四节气” ,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的文化平等,A 项不选;“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因而我们要对之进行传承,故 B 项的关键词切合材料,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借鉴”和“文化包容”的问题,C 项不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的问题,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B。14【变式探究】(2016课标全国,19,4 分)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
32、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答案】D 【解析】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的原因不在于现代传媒的特点,不选;“取代”说法错误;题意体现了继承传统杂技又满足了现代观众的需求,正确;利用现代艺术手段提高了我国杂技的世界影响力,符合题意。【举一反三】(2016江苏单科,22,2 分)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
33、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答案】B 【举一反三】(2016江苏单科,24,2 分)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A B C D【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承及传统文化的作用。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
34、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因为这些内容属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治理也有重要借鉴意义,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15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诚信为重点,与题意不符。【变式探究】(2015北京文综,26,4 分)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 ,以馆藏文物和古典 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
35、基本文化权益【答案】C【变式探究】(2015山东文综,31,4 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 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藉库 ,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故 A 错误;“数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 ,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 。强调了数字化资源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对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不是
36、强调史书典籍本身的作用,且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遥远流长而非包容性的见证,所以 B 错误,而 D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内涵,故 C 不当选。故选 D。【变式探究】(2015江苏单科,20,2 分)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 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 B 16C D【答案】C【变式探究】 (2017 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
37、,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 ,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 、 “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 、 “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所以,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 B。 【变式探究】(2016课标全国,19,4 分)陕西省地方戏“华
38、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 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 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 ,引起巨大反响。 “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 B C D【答案】A 17【举一反三】(2016课标全国,19,4 分)2015 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
39、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 B C D【答案】B 【解析】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观点错误;题意没 有涉及文化的凝聚力问题,不选;正确,电子版和网络版使用了信息技术,推动了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革新。 【变式探究】(2015山东文综,30,4 分)右图中的“雷风侠” ,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
40、内核的动漫形象, 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 B C D【答案】B【变式探究】(2015课标,19,4 分)201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
41、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 B C D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扎根人民生产生活,原因在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反映并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故符合题意;方法创新影响文艺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错误;材料强调文艺创作需深入实践,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 B。【变式探究】喜迎十九大“艺韵北京”群众曲艺大赛及展演成功举办。由群众自编自演的 12 部党的十九大主题作品,用京东大鼓、单弦、快板等说唱方式介绍了党的十九大期间的会风变化,赞扬党的十九大精神
42、指引中国走进新时代,唱出了新时代的北京风采。这一活动(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用传统的文化形式弘扬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A B C D【答案】B【解析】不符合材料,材料没讲经济效益。材料讲的是用京东大鼓、单弦、快板等说唱方式,故选,排除。【画龙点睛】文化创新的源泉不等于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另外,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根源、决定因素、根本目的、根本途径等都指的是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