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基础题组】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解析:选 C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神经元不仅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还能传导兴奋。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2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
2、,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A神经中枢 B传出神经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D效应器解析:选 C 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3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 现象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解析:选 B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的中
3、枢在脊髓,现象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故 B 正确。现象中参与缩手反应的神经元应较多,两现象中相关肌细胞数量应相当。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 B C D解析:选 A 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25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橡皮锤轻轻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不属于反射B刺激处,可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剪断处,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D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解析:选 C 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属于膝跳反射;处为传出神经,处为传入神经
4、,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处,不能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剪断处,反射弧被破坏,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处为脊髓,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6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a 是感受器,e 是效应器D刺激 b,b 的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解析:选 A d 是传入神经,b 是传出神经,a 是效应器,e 是感受器。切断 d,刺激b,可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后,膜电位为内正外负。7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5、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使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 A 在同一个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一般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与刺激感受器相同的反应。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38猫看电视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会产生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
6、述是( )A神经膜内外电位差为零BNa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 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解析:选 B 兴奋产生即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 Na 大量内流造成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能力题组】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的是( )A BC D解析:选 A 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如图,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如图,A 项正确。10如图 1 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 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
7、 2 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 1 中 M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图 2 中处膜外为负电位,而 Na 浓度膜外大于膜内C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图 2 中处 Na 通道开放;处 K 通道开放解析:选 B 据图 1 分析,图示 K 从 N 侧运输到 M 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所以 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N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图 2 中处膜外为负电位,Na 浓度膜外大于膜内;图 2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图 2 中处为静息电位恢复过程,K 通道开放,K 外流;处为动作电
8、位产生过程,Na 通道开放,Na 内流。11.如图神经纤维上有 a、b、c、d 四个点,且 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 ab 之间,若在 c 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4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解析:选 C 刺激 c 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 b 处时,此点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 a 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 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到达a 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 b 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 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12如
9、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发生 K 外流和 Na 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选 A 据题图可知,丁区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主要对 K 有通透性,造成 K 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传导,也可能向右传导。若兴奋向右传导,则甲区和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在膜内,兴奋部位(乙区)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丁区)形成电位差,有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10、,电流由兴奋部位(乙区)流向未兴奋部位(丁区),局部电流不断地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引起电位变化,兴奋不断向前传导。13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图中,刺激结构 4 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5(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
11、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神经。刺激蛙左腿,若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_,观察_的方法加以验证。解析:(1)5 为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若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中 ATP 量不足),则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 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若伤及传入神经,则刺激后两腿均不会发生反应;若伤及传出
12、神经,则刺激后,传出神经完好的腿会发生收缩。答案:(1)5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主动运输 (2)传出 左、右腿均不收缩 右腿 左腿是否收缩14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填“正” “负”或“零”)电位。刺激图甲中的处,效应器_(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2)图乙是图甲中的一段,如果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到 a点时,a、b 之间的膜外电流方向是_;电流计 c 的指针会发生两次_(填“相同”或“相反”)方向的偏转。(3)德国科学家 Mellor 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
13、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丙),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部分。刺激 1 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 3103 s,刺激 2 至肌肉发生收缩,测6得所需时间为 2103 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13 cm 和 10 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m/s。解析:(1)图甲中的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会发生反应。(2)图乙中在电极 a 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a 先发生兴奋,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 为外正内负,膜外电流方向是 ba;当兴奋传导到 b点时,a 点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b
14、 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由图丙分析可得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为(0.130.10)/(310 3 210 3 )30 m/s。答案:(1)负 能 (2)ba 相反 (3)轴突 3015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 1),记录在不同 Na 浓度(0.1%、0.5%、1%)的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 ,如图 2)。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神经纤维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所组成,在反射弧中通常充当_。枪乌贼受到外界刺激后,兴奋在其体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为_(填“单向”或“双向”)。(2
15、)图 2 中曲线 X、Y、Z 所对应的盐溶液浓度分别为_。三条曲线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_。AB 段的变化主要是_跨膜转移所引起的,B 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是否存在电位差?_(填“是”或“否”)C点后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态是_。(3)如果将图 1 中两电极同时置于神经纤维的膜内,图 2 中 A 点的值应为_。解析:(1)神经纤维在反射弧中通常用来传导兴奋,充当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在生物体内,受到外界刺激后,兴奋只能从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传导,故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2)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直接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Na 浓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高。AB 段是动作电位形成阶段,此时的电位变化主要是 Na 大量进入细胞内引起的。B 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此时膜内外电位为内正外负。C 点后恢复为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3)如果将图 1 中两电极同时置于神经纤维的膜内,则图 2 中 A 点时两电极处电位相等,故测得的电位差为 0。答案:(1)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 单向(2)1%、0.5%、0.1% 盐溶液中 Na 的浓度 Na 是 外正内负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