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2.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在何时排印面世(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A.乾隆晚期 B.明朝前期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3.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兴衰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C.西游记 D.红楼梦4.在尚未普及电视
2、和电影的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阅读连环画中度过的。下面搭配错误的是( )5.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徽调 评剧 汉调 豫剧 昆曲 秦腔 京调A. B.C. D.6.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迨长生还四川,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A.清兵入关 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 D.徽班进京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材料二 19 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1)图 1 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
3、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2)你知道图 2 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出自哪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3)图 3 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命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小诗材料二 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
4、清平!”(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2)材料二对话选自哪部小说?该小说取材于什么历史事件?(3)在材料二小说中,作者借助神话故事反映人间现实。你认为“佛祖”和“大圣”分别代表了什么?孙悟空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3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D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故选 D 项。2.A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人物信息“贾宝玉”“刘姥姥”“林黛玉”“史湘云”,可知这部作品是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故选 A 项。3.D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红楼梦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
5、玉的爱情悲剧,深刻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4.C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所以 C 项搭配是错误的,符合题意。5.A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6.D 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发展时期的概况,故选 D 项。二、材料分析题7.参考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2)武松打虎。水浒传。北宋。(3)孙悟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4)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8.参考答案(1)不能将小说简单地作为爱情小说来读,应该通过小说的描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中领悟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2)西游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的故事。(3)“佛祖”代表封建统治者,“大圣”代表不甘遭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反映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