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2,3,4,1,6,5,1.(2017课标全国)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B. C. D.,答案,解析,-3-,2,3,4,1,6,5,2.(2017课标全国)2016年9月,袁隆平领
2、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B. C. D.,答案,解析,-4-,2,3,4,1,6,5,3.(2016天津)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过沟 韦荣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解析,
3、-5-,2,3,4,1,6,5,4.(2015北京)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每年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 B. C. D.,答案,解析,-6-,2,3,4,1,6,5,5.(2015安徽)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
4、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答案,解析,-7-,2,3,4,1,6,5,6.(2015山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5、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2,3,4,1,6,5,解析:体现类设问应遵循“材料具体内容+知识”模式答题。联系材料可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意识的反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及认识的无限性;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据此回答即可。,-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实践 1
6、.是什么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
7、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疑点微拨 1.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试判断 ) 点拨: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可以称为实践。 2.单个人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试判断 )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 (2017北京)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
8、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答案,-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试题剖析,-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是什么全面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
9、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怎么样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方法论 (1)坚
10、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疑点微拨 1.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唯一的,即实践。(试判断 ) 点拨: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还是通过前人或他人获得的认识,都来自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关于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详见下表:,-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实践和科学理论都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试判断 )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
11、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科学理论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否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3.在哲学中,意识就是认识。(试判断 ) 点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范畴,与物质概念相对应;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范畴,与实践相对应。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 (2014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
12、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
13、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路分析,-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真理与认识过
14、程 一、真理 1.是什么真理的概念、基本属性、特点 (1)真理的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特点: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怎么办方法论 (1)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吾爱
15、吾师,吾更爱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丰富和发展真理,坚持真理,反对谬误。,-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认识的过程 1.是什么认识过程的特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为什么 (1)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
16、识,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因为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表明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怎么样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疑点微拨 1.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
17、件性是一回事。(试判断 ) 点拨: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 2.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试判断 ) 点拨: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个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知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2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 (2014课标全国)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18、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B. C. D.,答案,-3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试题剖析,-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广深视角 惠庄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9、(庄子秋水),-3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除了它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者的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因而辩论的结果也就很难判断出谁是谁非。惠施是从认知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乐感情;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周的逻辑推理纯是玩弄诡辩。他是根据相对主义的理论,不仅完全泯灭了人和鱼不同质的差别和界限,而且把惠施的发问作为辩论的前提。“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施展诡辩到了强词夺理的地步。,-3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典例剖析 (2017课标全国)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B. C. D.,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