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29.240.01 F21 备案号: 18578-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DL/T 1010.52006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第 5 部分 密闭式水冷却装置 High-voltage static VAR compensator Part 5 Closed-loop water cooling system 2006-09-14 发布 2007-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DL/T 1010.52006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 . 1 4 技术要求 . . 2 4.1 正常工作条件
2、. . 2 4.2 异常工作条件 . . 2 4.3 外观 . 2 4.4 绝缘强度 . . 2 4.5 接地 . 2 4.6 主水性能 . . 2 4.7 冷却能力 . . 3 4.8 换热器部件 . 3 4.9 系统配置和控制保护 . 3 4.10 噪声 . 4 4.11 耐压和渗漏 . 4 4.12 年利用率 . . 4 5 试验要求 . . 4 5.1 一般检查 . . 4 5.2 绝缘试验 . . 4 5.3 可触及金属部分与主接地点之间电阻的测量 . 4 5.4 主水电阻率试验 . . 4 5.5 压力试验 . . 5 5.6 水力性能试验 . . 5 5.7 单相阀水流量试验 .
3、 5 5.8 热工性能试验 . . 5 5.9 噪声测量试验 . . 5 5.10 控制及保护性能试验 . 5 5.11 电磁兼容试验 . . 6 5.12 连续运行试验 . . 6 5.13 水质性能试验 . . 6 5.14 仪表校验 . . 6 5.15 通讯试验 . . 7 6 制造工艺 . . 7 6.1 选材 . 7 6.2 焊接及安装 . 7 6.3 清洗 . 7 7 检验规则 . . 7 7.1 试验分类 . . 7 DL/T 1010.52006 II 7.2 试验项目 . . 7 8 包装、运输、贮存 . 8 8.1 包装 . 8 8.2 随机文件 . . 8 8.3 运输
4、 . 8 8.4 贮存 . 8 9 水冷装置 型号规格 .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热工性能试验 . 9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冷装置型号规格 . 11 DL/T 1010.52006 III 前 言 本标准是“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系列标准中的第 5 部分,该系列标准分为 5 个部分: 第 1 部分:系统设计 第 2 部分:晶闸管阀的试验 第 3 部分:控制系统 第 4 部分:现场试验 第 5 部分:密闭式水冷却装置 本标准主要是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规定,总结多年来的实际工程经验编写而成。本标准目前尚无对应的国际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
5、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DL/T 1010.52006 1 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第 5 部分 密闭式水冷却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中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以下简称“ SVC”)的子系统密闭式水冷却装置(以下简称“水冷装置”),SVC 可应用于 6kV 及以上电力系统,其中晶闸管控制的支路可直接挂接于 666(63) kV 系统。 本标准规定了SVC 水冷装置的系统构成、主要技术参数、功能、保护、工艺以及试验要求等。 2
6、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3797-89 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 GB/T 14598.10-1996 电气继电器 第 22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四篇: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IEC 255-22-4-1992 ,IDT ) GB/T 14598.13-1998 量
7、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 1 部分: 1MHZ 脉冲群干扰试验 (IEC 255-22-1-1988,EQV ) GB/T 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 2 部分:静电放电试验(IEC 255-22-2-1996,IDT ) GB 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JB/T 2932-1999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1 纯水 pure water 指将水中强电解质去除,同时将硅酸等弱电解质降低至一定程度的水。 3.2 传热系数 h
8、eat trans fer coefficient 单位时间内,当平壁两侧流体的温度差为 1K 时,平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体平壁的每单位面积所能传给另一侧流体的总热量。 3.3 对数平均温差 average te mperature difference in logarithm 换热器 一端的温差减去另一端的温差,再除以这两个温差比的自然对数,具体计算公式见附录 A。 3.4 主冷却水(主水) primary c ooling water 在水冷装置管路(包括晶闸管阀冷却管路)内循环流动,用来作为晶闸管阀热转移介质的纯水。 3.5 副冷却水(副水) secondary cooling wate
9、r 在水水冷却方式中,用来冷却主水的水。 3.6 去离子 deionize 采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将水中的阴阳离子去除的过程。 DL/T 1010.52006 2 3.7 冷却容量 cooling capacity 在一定的主副换热介质对数平均温差的条件下,水冷装置能够冷却的晶闸管阀产生的损耗热量。 3.8 试运行试验 trial testing 是指在进行 SVC 系统调试试验时,水冷装置作为其子系统而进行的试验。 4 技术要求 4.1 正常工作条件 a) 晶闸管阀厅温度为+15 C +35C,相对湿度不大于 60%。 b) 水冷装置的其他室内部分的环境温度为5 C +35C ,相对湿度不大于
10、90%。 c) 海拔高度不超过 2000 米。 d) 一般采用双路电源供电,电压变化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频率变化不超过额定频率的1%。 e) 运行地点无导电或爆炸性尘埃,无腐蚀金属或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 f) 水冷装置工作区应无剧烈的振动或冲击。 g) 采用水- 水冷却方式时,副冷却水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悬浮物质不大于 30mg/l; 2) pH 值为 69 ; 3) 硬度不超过德国度 12(相当于每升中含有 0.12g 的 CaO); 4) 进口压力不小于 0.15Mpa; 5) 进水温度为5 C 32C。 4.2 异常工作条件 凡不满足 4.1 要求的均视为异常工作条件,技术要
11、求由需方和供方商定。 4.3 外观 a) 水冷装置各部件应安装端正、整齐,无明显偏差、松动现象。 b) 容器和管路不得有明显凹陷,焊缝无明显夹渣,疤痕。 c) 涂漆应均匀,不得有脱落、流挂、划痕、裂缝等缺陷。 d)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 GB/T 2682 的规定。 4.4 绝缘强度 4.4.1 水冷装置的控制器、电动机等低压电气设备与地(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10M。 4.4.2 低压设备与地(外壳)之间应能承受 2000V 的工频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 1 分钟。 4.5 接地 所有可触及金属部分与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满足 GB3797 条款 3.10.7.1 的要求。 4.6 主水
12、性能 4.6.1 主水水质 大功率电力电子半导体发热器件冷却水采用密闭式循环的纯水,其中部分冷却水经旁路由离子交换器去离子,经离子交换器的出水应满足 DL/T 801 条款 3.1 的要求。系统补给水也应为纯水。当主水温度为 25C 时,水质应符合表 V-1 的规定。 表1 水质要求 电阻率(M cm) pH 值 含氧量(PPM ) 主水水质 1 6.8-8.0 100 离子交换器出水 5 6.8-8.0 100 系统补给水 0.2 6-9 不作要求 注: 根据需方现场的使用情况,水质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时为防冻,可能在水中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 当向装置注入补给水或装置停机重新启动时,在
13、额定的流量下,经水冷装置的离子交换器处理不超DL/T 1010.52006 3 过 3 小时,主水水质应达到上述要求。 4.6.2 主水流量 根据晶闸管阀的耗散功率及其至主冷却水的最高热阻并考虑 1.1 1.3 倍裕度来确定主水流量。 4.6.3 主水的温度 主水的出水温度和入水温度应根据水冷系统的现场运行环境温度及晶闸管阀温度要求来确定其范围。晶闸管阀运行时入水温度应不低于露点温度,并且出水与入水的温差应不高于 10oC。 4.7 冷却能力 在额定冷却容量情况下,主副换热介质的对数平均温度差不大于以下值: a) 水水换热型取 5K; b) 水风换热型取 8K。 4.8 换热器部件 换热器部件
14、的传热系数在额定流速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水水换热器不低于 3500W/(m2K); b) 水风换热器不低于 65W/(m2 K)。 4.9 系统配置和控制保护 4.9.1 水冷装置主要包括所有相互连接的管路,管路配件,循环泵,加热器,补水装置,缓冲罐,热交换器,过滤器,去离子设备,仪表,控制及保护系统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 4.9.2 水冷装置采用充密封气体的缓冲水箱,或高位水箱的密闭式内循环系统,水箱设置水位指示,并具备膨胀系统冷却水缓冲的功能。 4.9.3 水冷装置设置两台循环泵,一用一备,单台工作泵应能满足系统最大设计流量,保证循环冷却水以恒定的流速通过发热器件。循环泵必须密封完好,
15、不能漏水。 4.9.4 水冷装置包括一个用于维持冷却水高纯度的辅助去离子支路,该支路应包含由离子交换树脂构成的混床、精密过滤器和调节纯水流量的调节阀。系统根据被冷却设备的具体需要可设置由脱氧树脂构成的脱氧床,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两套旁路离子交换器,采用一用一备工作方式。 4.9.5 水冷装置须设置补水装置,并根据系统情况设置手动或自动补水功能。 4.9.6 水冷装置采用水水或水风等热交换器将热量从封闭的主水系统传送到副换热介质中。 a) 水 水热交换器应采取措施保证主水和副水不会发生混合; b) 水 风热交换器至少应设置一台备用风机。 4.9.7 水冷装置须设置循环冷却水压力、流量、温度、电阻率、
16、阀厅露点温度、水箱水位等各参数的在线监测仪表。仪表应符合相关电磁兼容标准。 4.9.8 当主水温度低于阀厅露点温度时,冷却系统应能根据需要对主水进行加热。在寒冷地区,循环冷却水应采取防冻措施。 4.9.9 水冷装置应具备自动气水分离及排气功能。 4.9.10 水冷装置应设置 50-200m 精密过滤器,若有特殊要求,由供方提供过滤精度。 4.9.11 水冷装置能监控自身运行和循环冷却水的情况,并向 SVC 装置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分为告警和跳闸两种等级。具体报警信号如下: a) 告警 循环水泵的非正常切换; 散热风机的非正常切换; 循环冷却水温度低; 循环冷却水温度高; 循环冷却水流量低; 循环
17、冷却水压力高; 循环冷却水压力低; DL/T 1010.52006 4 离子交换器出水电阻率低; 循环冷却水电阻率低; 缓冲水箱水位低; 缓冲水箱气压低; 阀厅露点温度告警。 b) 跳闸 两台循环水泵全停; 循环冷却水温度超高; 循环冷却水流量超低; 循环冷却水压力超低; 循环冷却水电阻率超低; 缓冲水箱水位超低; 动力电源失压; 控制电源掉电; 控制系统故障。 4.9.12 水冷装置应具备信号远传功能,监测信息能通过标准接口与 SVC 控制系统进行通讯,用于控制的信号应采用可靠的方式上传。 4.9.13 水冷装置控制器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应能对泵定期进行切换,循环工作,并具有简便的人机操作界面
18、。 4.9.14 控制系统应具有漏水检测功能,当漏水量大于由需方和供方商定的数值时,应能向 SVC 控制系统发送报警信号。 4.10 噪声 水冷装置的室内部分其噪声不应超过 78dB,室外部分噪声不应超过 86dB,总体噪声控制指标应符合当地的环保标准要求。 4.11 耐压和渗漏 整个水冷装置的密闭式循环管路,在最大设计压力下长时间运行,应无破裂或漏水现象。 4.12 年利用率 水冷装置的年利用率不低于 99.5%。 5 试验要求 5.1 一般检查 按 4.3 的要求进行直观检查; 检查泵、风机、测量仪表等组件的功能; 检查电气部分的电气配线、焊接、标志和编号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19、。 5.2 绝缘试验 按本标准的 4.4 的规定进行。 5.3 可触及金属部分与主接地点之间电阻的测量 5.3.1 测量前应断开控制柜的电源,并清除测量点的油污。 5.3.2 测量仪器:毫欧表(2.5 级)。 5.3.3 试验时,采用直接测量法,将仪表的端子分别与接地端子和柜壳或应与接地的导电金属件连接。测量值符合 4.5 的要求,则认为合格。 5.4 主水电阻率试验 5.4.1 本试验通过测量主水电阻率上升时间,考核水冷装置的去离子能力。 5.4.2 测量仪器:电导仪(1 级)、流量计(0.5 级) DL/T 1010.52006 5 5.4.3 测量程序 a) 接通主水管路,并将电导仪、流
20、量计接入其中; b) 开启水泵,调节管路阀门,使主水流量达到规定值; c) 开启离子交换器,使去离子水流量达到规定值,并同时开始计时,观察主水电阻率上升情况; d) 在 3 小时内,主水电阻率达到规定值。 5.5 压力试验 5.5.1 水压试验 对水冷装置的所有管路施加设计压力的 1.21.5 倍水压,保持一小时,各管路无破裂或漏水现象。 5.5.2 气压试验 如缓冲水箱为气压罐体,应进行密封性试验:施加工作压力 1.52 倍的气压保持 12 小时,压力变化不大于初始气压的 5% 5.6 水力性能试验 5.6.1 水力性能试验的目的是测量水冷装置工作时的主水出水压力、流量及二者间的关系。 5.
21、6.2 试验仪器:水压计(0.4 级)、流量计(0.5 级) 5.6.3 测量程序 a) 将水压计和流量计接入主水回路,开启主水泵,调整阀门阀位,使主水的进水压力和出水压力差为额定压力损失,测量其流量。流量在 1.0 1.3 倍额定流量范围内,则认为合格; b) 调节阀门,测量并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流量值,测量点数不少于 5 个; c) 绘一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示流量值,纵坐标示压力值,将所测的结果绘入坐标系中,得到被测装置的水力特性曲线。 5.7 单相阀水流量试验 5.7.1 单相阀水流量试验的目的是测量水冷装置正常工作时的主水是否均匀分配到各相阀中。 5.7.2 试验仪器:流量计(0.5 级)
22、5.7.3 测量程序 将流量计接入主水回路和各相阀支路中,开启主水泵,调整阀门阀位,使主水流量达到额定流量,记录各相阀的流量,若各相阀的流量值差值小于 5则认为合格。 5.8 热工性能试验 本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对数平均温差和传热系数两项指标,考核水冷装置的换热性能。 试验方法见附录 A。 5.9 噪声测量试验 5.9.1 测试时,环境噪声的水平至少应比装置的噪声低 6dB,且距被测装置 3m 内没有声音反射面(地面除外)。 5.9.2 从正对产品面,距离产品外壳 1m,高度为产品高度的一半处开始,环绕产品每间隔 1m 取一个参考点。将传声话筒置于参考点上测量一次噪声。取各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装置
23、的实测噪声。噪声值应符合 4.10 的规定。 5.10 控制及保护性能试验 5.10.1 本试验的目的是检测水冷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是否执行正确控制,在异常情况下是否实现正确的报警功能。 5.10.2 测量仪器:水冷装置上配置的在线仪表。 5.10.3 测量程序 按下列试验项目检验水冷装置的控制和保护性能: a) 循环水泵的切换试验 b) 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及越限报警试验 c) 冷却水流量报警试验 DL/T 1010.52006 6 d) 冷却水压力报警试验 e) 交流电源失压报警试验 f) 缓冲罐水位报警试验 g) 电阻率报警试验 h) 缓冲罐液位异常下降报警试验 i) 阀厅温湿度及露点相关试验
24、 j) 控制器与 SVC 控制系统通讯试验 以上试验符合 4.9 相应的规定,则认为合格。 5.11 电磁兼容试验 本试验主要是确保水冷系统的供电电源回路、采集回路和控制回路在受到快速瞬变干扰或脉冲群干扰或静电放电干扰时不会出现误动、拒动、死机等现象。 5.11.1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a) 试验的严酷等级:III 级,即快速瞬变试验发生器的开路电压为 2kV10%; b) 试验部位:控制器电源输入、采集输入以及与主控制器的通信端口; c) 试验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成套设备; d) 试验合格判据:控制器不出现死机、复位、误报警及跳闸等现象; e) 试验方法依据 GB/T 14598.10。 5.1
25、1.2 脉冲群干扰试验 a) 干扰试验波的特性参数:频率:1MHz,允许偏差10% ;电压幅值:2500V10% ,共模干扰; b) 试验部位:控制器电源输入、采集输入以及与主控制器的通信端口; c) 试验设备:电磁兼容试验成套设备; d) 试验合格判据:控制器不出现死机、复位、误报警及跳闸等现象; e) 试验方法依据 GB/T 14598.13。 5.11.3 静电放电试验 a) 试验类型及严酷等级:采取空气放电的方式,试验的严酷等级为 3 级,即试验电压为 8kV; b) 试验部位:试验部位:控制器的人机界面及控制器的开门把柄; c) 试验设备:静电放电仪; d) 试验合格判据:控制器不出
26、现死机、复位、误报警及跳闸等现象; e) 试验方法依据 GB/T 14598.14。 5.12 连续运行试验 5.12.1 为保证水冷装置的可靠性,在各单项试验合格之后,应进行整机连续运行试验。 5.12.2 试验时,开启整机运行,调整管路各阀门,使主水流量、压力、电阻率等达到并维持在额定值,观察电机、水泵、风机热交换器等主要部件,在试验期间应无异常现象发生,无泄漏。 5.12.3 连续运行试验时间出厂试验为 6 小时,现场连续运行试验为 72 小时, 在试验过程中应记录水冷装置运行参数。现场连续运行试验完成以后,才允许进行试运行试验,以检验水冷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13 水质性能试验
27、5.13.1 试验通过测量去离子水的电阻率、PH 值、溶解氧,考核水冷装置辅助去离子支路的去离子性能。 5.13.2 测量仪器:电导仪(1 级)、PH 计(1 级)、溶解氧仪(1 级)。 5.13.3 测量程序 a) 接通去离子水管路,并将电导仪、PH 计、溶解氧仪接入其中; b) 开启离子交换器,稳定后记录参数,符合 4.6.1 表 1 数值则认为合格。 5.14 仪表校验 DL/T 1010.52006 7 水冷装置出厂前应对所有仪表,例如压力、流量、温度、电阻率、水位等仪表进行校验,并提供符合国家计量要求的仪表校验报告。 5.15 通讯试验 根据 SVC 控制系统通讯接口要求,进行水冷装
28、置的通讯与远程控制功能试验。 6 制造工艺 6.1 选材 应采用化学性能稳定的管路材质,满足 JB/T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条款 8 防腐要求,避免因接触液体的管路材质中离子的过度析出污染水质,以保证循环冷却水的高电阻率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寿命。管路结合面应满足 DL/T 801 条款 5.6 的要求。 6.2 焊接及安装 a) 金属焊接须按照 GB 50235 的条款 5.1.11 的要求进行焊接; b) 对焊的焊口需干净、正圆、平直以及配合良好; c) 水冷装置管路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及密封材料; d) 预制后的管路组件安装时不得承受过大的拉伸或挤压力,所有管路必须伸展自如,以保证
29、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不致引起管接头及管支撑破坏; e) 水冷装置管路设备应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装配; f) 水冷装置管路及设备安装牢固,焊接平整,水平及垂直方向公差符合标准。 6.3 清洗 a) 清洗方式:直流冲洗清污开放式动态循环清洗 b) 清洗工艺:水冲洗酸洗脱脂水循环清洗 c) 清洗监测项目 水质外表感官 温度 电阻率 pH 值 7 检验规则 7.1 试验分类 水冷装置的试验分出厂试验、型式试验和现场试验。装置进行出厂试验前,内部各种单元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 7.2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的项目见表 2。 表2 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项目 试验分类 序号 试验项目 型式 出厂 章节 1 一
30、般检验 5.1 2 绝缘试验 5.2 3 连接电阻的测量 5.3 4 主水电阻率试验 5.4 5 压力试验 5.5 6 水力性能试验 5.6 7 单相阀水流量试验 5.7 DL/T 1010.52006 8 8 热工性能试验 5.8 9 噪声测量 5.9 10 控制及保护性能试验 5.10 11 电磁兼容试验 5.11 12 连续运行试验 5.12 13 水质性能试验 5.13 14 仪表校验试验 5.14 15 通讯试验 5.15 8 包装、运输、贮存 8.1 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包装运输规范的有关要求,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受机械损伤,并有防雨防尘能力。 8.2 随机文件 a) 产
31、品合格证书; b) 使用维护所必需的电气原理图、装配图、接线图及说明书; c) 备用件一览表及主要外购部件说明书; d) 装箱清单。 8.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和倒放,运输温度应在25C 55C 之间。 8.4 贮存 产品短期(一般不超过 3 个月)贮存,温度应保持在 0C 以上,可保留机内纯水,若长期存放则应将纯水放出,离子交换器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应单独存放,并保证其不脱水。 9 水冷装置型号规格 见附录 B。 DL/T 1010.52006 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热工性能试验 热工性能试验 本试验主要通过测量对数平均温差和传热系数两项指标,考核水冷装置的换
32、热性能。 试验中采用电加热器作为模拟热负载,电加热器的功率随被测水冷装置的功率不同而不同,其值应符合表 A.1 规定。 表 A.1 冷却容量 kW 1030 4063 80125 160200 250315 电加热器功率 kW 10 15 20 30 40 A.1 水水换热型水冷装置的试验 测量仪器:温度计(误差不大于0.2)四支,流量计(0.5 级)二台。 测量程序: a) 接通水冷装置的主副水管路,并分别串接入流量计,四支温度计分别装在热交换器的主副水进出口处。 b) 开启水泵,调整主水流量至规定值;开启电加热器,待主水温度上升至高于副水温度 10时,开通副水,并调节阀门,使其流量达到规定
33、值。观察各点温度,待其相对稳定后,开始记录各点的温度值。连续观察 10min,记下温度有变化时的各点温度,分别代入下式(1 )计算对数平均温差mT : 22 1122 11()()ln( ) /( )hc hcmhc hcTT TTTTTTT =( 1) 式中: mT 对数平均温差, K; Th1热交换器主水进水温度, K; Th2热交换器主水出水温度, K; Tc1热交换器副水出水温度, K; Tc2热交换器副水进水温度, K; c) 根据主水进出口温度按下式( 2)计算换热量。 mQcqT= ( 2) 式中: Q主水流过热交换器的换热量, kW; c 主水的比热, kJ/( kg K);
34、qm主水的质量流量, kg/s; T 主水进出口温差, K。 d) 根据下式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mQKFA T=( 3) 式中: K传热系数, kW/( m2 K) Q换热量, kW; DL/T 1010.52006 10 A换热面积, m; mT b 中测得的几组mT 的算术平均值; F修正因子,此处 F=1。 e) 由 d 中算出的传热系数 K 值应符合 4.8 的规定,则认为合格。 A.2 水风换热水冷装置的试验 测量仪器:温度计(误差不大于 0.2)四支、流量计( 0.5 级)一台。 测量程序: a) 接通水冷装置的主水管路,串接入流量,四支温度计分别装在主水进出口和风道进出口处;
35、 b) 开启水泵,调整主水流量至规定值;开启电加热器,待主水温度上升至高于周围空气温度 10时,开启风扇。观察各点温度,待其相对稳定后,开始记录各点的温度值,连续观察 10min,记下温度变化时的各点温度,分别代入式( 1)中计算对数平均温差mT ; c) 按( 2)式计算换热量; d) 按( 3)式计算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式中 F 的值按图 V-1 选取; e) 由 d 中算出的传热系数 K 值应符合 4.8 的规定,则认为合格。 图 A.1 单流程叉流式热交换器的修正因子曲线 DL/T 1010.52006 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冷装置型号规格 L S - 说明字符:T带远程通讯功能 额定流量( m3/h) 冷却容量( KW) 设计序号 副冷却介质: S水 F风 主冷却介质(纯水) 冷却系统 说明字符:D辅助电加热 说明字符:Q惰性气体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