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专用)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97797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专用)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版.doc

    1、1课时规范练 22 文化对人的影响1.“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

    2、因为文化( )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3.漫画到此一游表明( )到此一游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模仿4.“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 20 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

    3、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 ( )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文化对人们有塑造作用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 导学号 4549003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 10 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这一要求的依据是( )2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6.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4、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上述句子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 B. C. D.7.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

    5、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A. B. C. D.8.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开启人的智慧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人的思想认识D.这些作品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共同价值追求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6、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意义。参考答案3课时规范练 22 文化对人的影响1.B 题目中,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故 B 项入选。A 项错误,

    7、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C、D 两项与题意无关。2.D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排除;文化不起决定作用,排除。3.B 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题中漫画表明了孩子具有模仿性,即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 B 项符合题意;漫画体现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深远持久的影响,A 项不符合题意;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表述错误。答案为 B 项。4.D 表述明显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表述错误;“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反映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也反映了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符合题意。选择 D 项。5.D 此要求是在营

    8、造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更加爱国,所以这种要求的依据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A 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先进、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能笼统地说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B 项说法错误,排除;文化源于实践,而不是人自身的文化素养,C 项说法错误,排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要求是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更加爱国,所以这种要求的依据就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故正确答案为 D 项。6.A 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符合题意;“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

    9、,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练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项。7.B 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不能笼统地说有“促进”作用;错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正确且符合题意,B 项入选。8.D 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价值观得到了共鸣,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不符合题意;C 项中的“统一”说法错误。9.答案 (1)绿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经济建设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2)绿色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并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可以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促进人民生活健康。(3)绿色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可以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人们美好生活。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专用)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