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鹅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天鹅 ,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2、启发学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乐曲的内容与意境。3、认识大提琴,把握它的音色特征。教学重难点:欣赏天鹅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并运用音乐要素感受乐曲的内容与意境。教学法:欣赏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教材分析: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也是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品,本曲是组曲中唯一一首幽雅、温柔的小曲,与其它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曲中钢琴的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幽雅的身姿,以及安详自
2、在的浮游时的情景。全曲由钢琴伴奏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 6/4 拍子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钢琴伴奏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合无间,结尾乐句在弱奏中逐渐消失。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天鹅图片导入,师问:同学们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鹅?二、新课教学1、欣赏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曲。思考问题 1:四小天鹅的旋律有什么特征,表达什么内容?(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思考问题 2:四小天鹅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欢乐、活泼生动。 )2、不同的作曲家,由于不同的创作背景、不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审美经验、不同的表达方
3、式等,描绘相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精彩,并各具魅力。请欣赏圣桑的天鹅 ,感受音乐的情绪,并思考问题:天鹅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旋律有什么特点?(忧伤的情绪,而且旋律比较悠长、抒情,时而强时而弱,富有歌唱性。 )请学生用“线条”画出天鹅的旋律走向。23、介绍作者圣桑。圣桑从小喜爱音乐,对声音极其敏感。爱听时钟报时的滴答声和水开时茶壶的“歌唱” ,他五岁开始作曲,十一岁就以钢琴家的姿态登台演出,1848 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3 年开始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尔音乐学校教钢琴。1877 年辞去教堂职务,专事作曲,并常以钢琴家、指挥家的身份出国演出。其作品数量超过 170 部,较优
4、秀的有歌剧桑孙与达利拉 、 第三交响曲 、交响诗骷髅之舞 、 第二、四、五钢琴协奏曲 、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 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4、介绍大提琴的结构及音色特点。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 a 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 d 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 弦 C 弦音色低沉响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5、再次聆听天鹅 。思考:钢琴伴奏部分有什么特征及作用?(左手连续的琶音伴奏,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力度时而强,时而弱,使音
5、乐不断的向前发展,富有流动感;刻画出一幅天鹅在水中安详的浮游的情景。 )6、对比四小天鹅与天鹅 ,从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四小天鹅 天鹅旋律:欢快 抒情速度:稍快 缓慢力度: 强 弱情感:欢快活泼 忧郁悲伤内容:活泼可爱的小天鹅 高贵幽雅的天鹅三、作品拓展:欣赏舞蹈天鹅之死1、 舞蹈天鹅之死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优美的旋律下,隐藏着忧郁的情愫,我们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振翅挣扎,它一次又一次的奋力展翅,想飞向辽阔的天空,虽然失败了无数次,但是它始终不放弃经过数百次的挣扎最终死去的情景。 )2、 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永不言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去实现,直到生命的尽头。 )四、本课小结3本课我们欣赏了四小天鹅与天鹅 ,从不同的音乐中,欣赏了不同形态的天鹅,并学习运用音乐的基本因素对音乐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