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绝密 启用前 厦门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 高三第 二 次月考 历史学科 试题 命题人: 刘俊杰 审核人: 林贵福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 准考证 号填 写 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 准考证 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卷上 做答无效 。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
2、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 答题卡 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 题卡上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卷 (本卷共计 48 分) 一 、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 个 正确 选项,每小题 2 分 ) 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 国族的贵族墓葬中 的 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 于 平衡 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2
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 最终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3唐律规定: 徒刑以上的案件审结后,必须向当事人及其家属宣读判决,如不服判决的,可以提出要求,由原审判机关重审。若仍不能改判的,可以逐级向上申诉,直至上书皇帝,但一般不得越级。唐朝的上诉规定 A有效地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B从制度上促进了司法的完善 C成为唐朝盛世出现的核心因素 D说明皇帝处理了很多的错案 4宋以后 ,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
4、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 “ 专业户 ” 。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5 学者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 “ 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 。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从哲学角度
5、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6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 中写道: “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 顾炎武意在强调 A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政治改革的条件 C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社会教化的作用 7雍正帝在大义 觉迷录中说道: “ 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 材料可 以反映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 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8下表是清朝 乾隆时期 四个地区的 常年粮
6、价 , 对 表中 所 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地区 价格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 1.5-1.6 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每石 1.5-2 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 1.4-2 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米每石 1.4-1.8 两白银 A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9厘金 制度 是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 据此可知, 厘金制度的推 行 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有利于西方国家
7、抢占中国的市场 D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 10 1864 年普丹交战期间,新任普鲁士驻 华公使李福斯乘 舰抵达天津时,发现三艘丹麦商船并下令捕捉这些商船作为战利品。此举被习得国际法知识的恭亲王获知,随即援引相关条文拒绝接纳该公使,使得李福斯被迫妥协并释放了这三艘商船。由此可知 A 国际法的学习 有利于清政府保护弱小国家 B 德国公使的行为严重危及中丹两国外交友谊 C 洋务运动的 开展极大地壮大 了清廷 的 国力 D 清政府主动尝试利用外交手段维护本国权益 11有学者 指出 , 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 “ 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 。 “ 在民国八 、 九年之间
8、,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 ” 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 萌生 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12 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 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共 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C坚持共产
9、主义基本原则 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 13 中共在 1942 年的一份文件中讲到:“承认富农的生产方式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党的政策不是削弱富农阶级与富农生产,而是在适当的改善 工人 生活条件之下,同时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这一精神的贯彻 A壮 大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加快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1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 ; 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主要是为 了 A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运行 B防止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10、 C彰显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 D体现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15 12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 “ 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 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 这反映出罗马法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16从 1559 年到 1620 年,英国占有超过 40 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 39 个锐减至 19 个。 17 世纪初,大约 2/3 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人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 经济危机 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土地显
11、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 C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 土 地贵族 D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17 1701 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18 据统计, 18 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 300 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 600家是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 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
12、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19 “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 ” 材料中 “ 这些人 ” 是指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 家 D 宗教改革 运动 中 的领袖人物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20 1798 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
13、手段打击 “ 共和国的敌人 ” ,强 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21 右图是创作于 1854 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 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 D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22 德国学者托马斯 曼对德意志 1871 年新确立的政治制度评价到 : “ 我深信德国人永不会喜欢政治民主 浅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政治 , 更深层原因在于广受诟病的专制国家 , 对德国人来说现在是将来
14、也是最适宜和最合意的一种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他们最为敬服的国家形式。 ” 材料表明作者认为 A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对德国新制度所具有的专制色彩不满 C对德意志当时的分裂状态表示愤怒 D新制度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23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 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 “ 会议主席 ” 的做法,每个 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24“它排斥虚无缥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
15、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 A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强 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第 II 卷 (本卷共计 52 分) 25 ( 19 分)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结构形态往往体现出社会的面貌。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 。 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
16、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 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 ,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15 世纪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显著增长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公共建筑 、 广场 和在整体上被安排的相当和谐的大教堂 。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部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广场和威尼斯 的圣马可(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 展成为成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
17、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 18 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 60 多位建筑家提交了设计方案并汇集成册 为荣耀的路易十五而建立的不朽之作( 1765 年出版), 1792 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 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 摘编自 ( 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 (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 差异的原因 。 ( 10 分) ( 2) 根据 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功能。( 9 分
18、) 26 ( 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51 年 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 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1824 年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 年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 年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 年 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 年 英法签订自由贸 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6 页
19、共 6 页 27 ( 1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 62 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 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 兩 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
20、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摘编自张金一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 1)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汉武 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 6 分 )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 ( 5 分 ) 28 (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学熙( 1866 1947 年)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在北洋官方的支持下 ,1903 年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实业回国后创办北洋工艺总局。总局下设考
21、工厂、工艺学堂等实体 ,又创设劝业铁工厂和国货售品所等官营工商企业 ,初步奠定了北洋官营实业体系。庚子战乱后 ,开平煤矿被英国商人霸占 ,周学熙向袁世凯提出“以滦制开”的策略获得支持。 1907 年成立滦州煤矿有限公司 ,正式投产后在京 津市场的销量不断上升。同时 ,周学熙与英方就两矿合并事宜多次谈判交涉 ,英商一度同意以“赎款” 270万英镑为条件将开平交还中方。但最终在 1911 年 11 月 ,开平、滦州达成的合办条件协议十款中规定 ,股权平分 ,利润由开平得六成 ,滦州得四成 ,管理权由英方把持。周学熙感慨 : “成立滦州 ,实为收开 ,然成合局 ,终违吾愿。” 摘编自朱英著中国近代史
22、十五讲 (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 分析周学熙能“初步奠定了北洋官营实业体系”的有利条件。 ( 6 分) (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周学熙感慨的“成立滦州 , 实为收开 , 然成合 局 , 终违吾愿”的看法。 ( 4 分)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科试卷 第 7 页 共 6 页 2019 届 高三 第二次月考 历史 试题参考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B A B D B D C D B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A C D C B C B C A C D 25.( 1) 不同特点 :
23、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 ( 2 分) 原因: 在政治上 , 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4 分) 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 ( 4 分) (2) 宗教文化功能 :中世纪以来基督教发展迅速,在欧洲居于主导地位,广场成为基督教信徒集会、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 3 分) 交通和经济功能 : 15 世纪以来城市工商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众多,广场连接、汇集街道,也是商业场所。 ( 3 分) 政治功能 : 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通过设计建造广场宜扬专制王权的伟大。另一方面近代资产阶级
24、民主革命兴起,广场为社会活动和革命活动提供了场所。 ( 3 分) 26.(待补 ) 27.(1)原因 :汉初政府允许民间私铸铜钱,没有统一形制 ,信用度差;钱币粗制滥造,通货膨胀 严重,货币市场混乱不堪;对外战争引发财政危机,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每点 3 分 ,共 6 分 ) (2)作用 :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打击了富商大贾和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五铢钱的币制和币值长期保持稳定,沿用了七百余年,影响深远。 (每 点 2 分,任答 3点即可得 5 分 ) 28.(1)条件 : 西方 、 日本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日益深入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的实业救国潮流 (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 甲午战后清政府对民间办厂的放松 (或官方的大力支持 )。 (每点 2 分, 共 6 分) (2)看法 : 周学熙的“以滦制开”是当时实业救国的重要体现 ,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庚子战乱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 其活动不足以改变中国的命运。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