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

    • 资源ID:1196754       资源大小:666.2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

    1、 第 1 页 共 8 页 第 2 页 共 8 页 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装订线内2018-2019学年度南昌市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卷 高二历史 一、非选择题 20*2=60 分 1 墨子 公孟中举出儒家 “ 足以丧天下 ” 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2 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国籍 人物 观点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

    2、底 美德即知识 古代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荀子 与人善言,暖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A 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 B 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 C 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D 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 3 3 汉武帝时期,京城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旱灾,皇帝为此曾令群臣斋戒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统治者作出这一行为最可能依据的观念是 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 D 经世致用 4(题文) 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 “ 六经皆史 ” ,郝经主张“ 六经皆道 ” ,马一浮认为 “ 六经皆艺 ” ,钱钟书则认为 “

    3、 六经皆诗 ” 。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 大经大法 5 魏晋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主要原因是 A 儒家从此走向没落 B 社会动荡不安 C 统治者提倡三教合一 D 佛教道教学说的扩张性 6 论语中记载: “ 邦有道则显,无道则隐 ” ;庄子也谈到: “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 B 都体现出对士人独立人格的规范与追求 C 都认为 “ 道 ”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基本范畴 D 都体现出对国

    4、事国运的关注 7 汉初歌谣唱道: “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8 孔子提出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的 “ 五伦 ” 思想。到汉 代, “ 五伦 ” 思想发展成 “ 三纲 ” 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

    5、 “ 五伦 ” 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9 道德经载: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其含义是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D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10 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 “ 读之不释手 恨不与之同时 ” ,并追封朱熹为 “ 太师 ” ,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

    6、宋理宗的言行 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第 3 页 共 8 页 第 4 页 共 8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装订线C 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11 “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此颇不合。 ” 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 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 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 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 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1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 A “ 格物致知 ” 与 “ 发明人之本心 ”

    7、的矛盾 B “ 理 ” 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 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 是否遵循 “ 三纲五常 ” ,维护社会秩序 13 孟子主张 “ 制民恒产 ”“ 勿夺农时 ”“ 省刑罚,薄税敛。 ” 董仲舒主张 “ 限民田,以澹不足 ”“ 塞兼并之路 ”“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关 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 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都抑制了土地兼并 D 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14 史书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累累若丧家之狗 ” 等。导致孔子如此尴

    8、尬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诸侯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B 他的宣传方式不当 C 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的实际需要 D 当时法家思想更受诸侯青睐 15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 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 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 无为而治 ” 的道家思想 16 陶渊明不愿 “ 为五斗米折腰 ” ,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9、 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 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说的影响 17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 “ 君权神授 ” 、 “ 天人感应 ” 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确立 “ 家天下 ” 的皇位继承制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 奉天承运 ” 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A B C D 18 战国 “ 百家争鸣 ” 、秦始皇 “ 焚书坑儒 ” 、汉武帝 “ 独尊儒术 ” 、洪秀全 “ 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 ”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B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10、 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D 文化氛圃凼拮跃转为沉闷 19 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 “ 臣诚愚鄙 ”“ 臣昧死 ” 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 “ 君为臣纲 ” 思想影响较大 B “ 君权神授 ” 观念深入人心 C “ 皇帝独尊 ” 思想逐渐形成 D “ 皇权至上 ” 观念受到冲击 20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C 奠定了

    11、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21 王阳明说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心学的实质是 A 完全否定程朱理学 B 消除一切反抗意 识,让人们服从封建统治 第 5 页 共 8 页 第 6 页 共 8 页 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内装订线内C 维护封建道德修养 D 唤醒人们的忱国忧民意识 22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 a、 b、 c、 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 处处于低潮受西汉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思想的影响 B b 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

    12、动 C c 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 d 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3 顾炎武指出: “ 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 认为凡做学问,“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 在此,顾炎武 A 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 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24 下表为 “ 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性质书院比例表 ” ,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 理学取得正统地位 B 商品经济促进思想繁荣 C 教育事业篷勃发展 D 思想控制日益强化 25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

    13、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 摈弃 “ 空谈 ” ,强调 “ 经世致用 ” ,并与时俱进 26 有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 “ 新民本 ” 高度。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27 有学者认为,宋代妇

    14、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到明清,妇女地位下降,像李清照那样的文学家再也没有了。这说明 A 宋代的集权专制尚未强化 B 明清时期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C 商业发展影响妇女的地位 D 理学观念在明清时期被民众普遍接受 28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已经转化成为时代优秀的价值原则或精神的有: “自强不 息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 “天不变道也不变 “ “天下为公 “ “慎言力行 “ A B C D 29 毛佩琦教授说: “ 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作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 从文化演变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中符合明朝

    15、“ 走向活泼开放 ” 这一判断的史实包括 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出现思想批判思潮 科举演变为八股取士 众多世情小说勃兴 A B C D 30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 A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 B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C “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D “ 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装订线二、非选择题 3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桀

    16、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 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

    17、宗羲明夷待访录 (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2 分 ) 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 2 分 ) (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 ( 2 分 ) 和目的? ( 4 分 ) 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 2 分 ) (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 2 分 ) 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2 分 ) (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 2 分 )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 2 分 ) 32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

    18、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 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 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 1)为什么 “ 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 影响实在微不足道 ” ? ( 2 分 ) 什么措施促使了“ 它们最终流行开来 ” ? ( 2 分 ) 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2 分 ) (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 “ 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 ( 2 分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 8 分 )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 分 ) (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 2 分 )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