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1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考试标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2)中共八大的召开(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bbb(20174 月,14)考查三大改造(20164 月,31 第一问)考查中共八大的背景和成果(201610 月,14)考查建国以来的农村工作措施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梳理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1.路线方针:1953 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2.执行纲领“一五
2、”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2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标志: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改造形式农业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三大改造的完成史料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变化识图解史 (1)图示显示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图示体现的重大史实是什么?提示: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2)实现对个体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提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要点二 三大改造的影响及意义史料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读史用史 (1)史料中“问题已经解决”有何影响?提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结合要点一图示内容,三大改造后我国经济体制有何基本特征?提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即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3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
4、立的标志1.(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 3 月联考)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下列属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的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组织生产合作社C.发动人民公社运动 D.改社建乡,政社分开解析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 项错误;通过组织生产合作社,农业、手工业走向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故 B 项正确;人民公社运动是 1958 年开始的,此时已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C 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农村改社建乡,政社分开,故 D项错误。答案 B素养 2 历史解释对三大改造的认识2.(
5、2017浙江 4 月选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答案 D素养 3 史料实证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2018杭州二中月考)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
6、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 从图示信息显示 1956 年民族资本主义消失了,社会主义工业占绝对优势,可判断数据变化原因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故选 B 项。答案 B素养 4 史料实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4.(2018杭州高三期末)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关下图所示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使用B.表明物资困难局面得到解决C.只有和钱同时使用才能买到猪肉D.使用时不能突破数量和种类的规定解析 根据“全县通用” “有效期:1961 年 7 月至
7、 12 月”可知,该图所示的票证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使用,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票证对使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限制,说明当时物资供应困难,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只有凭借票证才能用钱买到猪肉,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使用时只能按照票证上规定的种类和数量,不能突破,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梳理基础知识一、中共八大的召开(b)1.背景: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1956 年 9 月)的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5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
8、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1.原因(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2)在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的认识。(3)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2.开展:1958 年,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3.危害(1)“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造
9、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三、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6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中共八大的召开史料 (2016
10、4 月浙江选考)(节选)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读史用史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11、确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提示: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要点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史料识图解史 图示一体现“大跃进”浮夸风盛行;图二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大锅饭”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主要影响。提示:“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二者是造成 1959 年至 1961 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
12、要原因。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中共八大1.(2018温州 3 月测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7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解析 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1956 年召开,随着三大改造的
13、完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故错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主要存在于改革开放后,故错误;排除,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素养 2 历史解释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8台州 3 月质评)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其特点为“一大二公” ,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B.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C.盲目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违背经济发展规律D.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
14、点为“一大二公” , “一大”是指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项是大跃进运动,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素养 3 时空观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2018嘉兴 3 月测试)下列是某年某日人民日报头版的部分内容提要。据此判断当时(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赫鲁晓夫写信警告艾森豪威尔,侵犯中国就是侵犯苏联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人民誓作解放台湾
15、的坚强后盾8各国社论继续谴责美国侵略者对我国挑衅石景山钢铁厂十四天建成一座煤矿炼钢车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 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 台湾海峡两岸局势时有紧张A. B. C. D.解析 由内容摘要可判断时间为 1958 年,此时期经济建设实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错误严重,故正确;“一五”计划后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错误;1958 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故正确;1958 年时中共中央对台湾实行“武力解放”政策,处于全面紧张状态,故错误;选择 A项符合题意。答案 A素养 4 历史解释计量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
16、的探索4.(改编)下表是 19571961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数字(单位:万吨),对此评析正确的是(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1957 19 505 164.0 419.6 1 189.31958 20 000 196.0 477.0 1 563.11959 17 000 170.9 410.4 1 214.71960 14 350 106.3 194.1 985.51961 14 750 80.0 181.4 506.5A.这一时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B.“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波及农业生产领域C.“左”倾错误及自然灾害导致产量剧烈波动D.“八字方针
17、”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析 表格时间是 1957 年至 1961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正是经济建设“左”倾错误产生发展时期,可知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课时作业9一、选择题1.(2018全国卷,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
18、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因此在政治上需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故 C 项正确。A 项“开始”表述错误,在此前已经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开始了制度化建设,排除;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的方针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推进的,排除 D 项。答案 C2.(2018十校联盟 3 月联考)1953 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
19、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 )A.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的价值B.将私有经济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析 根据材料“总路线也可以说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材料肯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对推动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意义,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 ,除国营外还有集体所有制,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仅强调公有制对工业化的意义,故 C 项错误;总路
20、线是为了把国家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故 D 项错误。10答案 A3.(2018衢州四校高一期中联考)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根据这一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推行了(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 材料强调“巩固社会主义” ,结合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可判断这是考查三大改造,故选 C 项。答案 C4.(2018金华十校高一期末)宣传画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C.“大跃进”的开始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解析 由材料“入
21、社去”可知建国后有两次“入社” ,分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结合选项可知选 B 项。答案 B5.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 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 1956 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 。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因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股息红利” “定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内容为对资11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只有 D 项与此相关,故选 D 项。答案 D6.(2018绍兴高一期末)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
22、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历史上有类似表述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主要矛盾的阐述是在中共八大上,故选 C 项。答案 C7.(2018绍兴 3 月测试)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A. B
23、.C. D.解析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错误;中共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故正确;中共八大分析当前主要矛盾是落后农业国与建成先进工业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现实矛盾,故正确;中共八大制定了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故正确;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8.(2018绿色教评联盟 3 月联考)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下图所示宣传画反映出( )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 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A. B. C. D.12解析 图示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4、项符合题意,故选 B 项。答案 B9.(2018杭州高一期末)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 20 世纪 50 年代的年画入社 ,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B.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行解析 结合题干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 ,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可知这是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 C 项。答案 C10.(2018余姚中学 3 月模拟)1961 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
25、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 )A.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B.调整企业生产秩序C.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D.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1961 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时期,根据“八字方针”可知 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11.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国民经济的部分状况。据此推断这三年是(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第一年 2 534 亿元 17.3% 558.7 亿元 24.4%13第二年 2 104.5 亿元 17% 419.4 亿元 25%第三年 2 012.
26、3 亿元 4.2% 361.3 亿元 13.9%A.19491951 年 B.19571959 年C.19661968 年 D.19781980 年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工业总产值及财政收入后两年连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文化大革命”扩大到经济领域,影响经济发展。答案 C12.(2016绍兴 9 月适应性考试)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
27、卖粮食买手表”A. B.C. D.解析 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反映现在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答案 C13.读“文化大革命”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1969 年 40.3 比 1966 年下降 12.6%1973 年 100 比 1972 年增长 74.2%A.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C.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D.中美建交影响 1973 年进出口贸易变化解析 1969 年下降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73 年上升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
28、期的调整和整顿的结果。答案 B14.(201891 高中联盟高二期中)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双水村大队14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 ,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20 世纪 40 年代 B.20 世纪 50 年代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解析 从“生产责任制”到“坚决制止”反映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应是 20 世纪 70 年代,故选 C 项。答
29、案 C二、非选择题15.(2018杭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 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材料二 1978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 1992 年为界将其划分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 2001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此时我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
30、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 分)(2)根据材料二,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推断这一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答案 (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2 分)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 分)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旧中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2分)(2)以 1992 年为界。依据:经济改革的角度。(1 分)史实: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1 分)以 2001 年为界。依据:对外开放的角度。(1 分)15史实: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