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7 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bcbc(201510 月,31 第二问)考查1954 年宪法制定的原则(201711 月,14)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考试标准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bc(201510 月,12)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201510 月,31 第二
2、问)考查新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20164 月,13)考查党在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d(201711 月,18)考查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之中共“十五大”(20184 月,13)考查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4)“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bbbc(20164 月,14)考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立法原则(20174 月,16)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梳理基础知识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1.召
3、开: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史论要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风建设上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两个务必”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即将
4、成为执政党。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1.召开: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筹建新中国(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2)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3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
5、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6、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1949 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正式确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发展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4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平等和
7、共同发展。(2)法律依据:1949 年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践到 1958 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史料一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
8、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史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5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读史用史 (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毛泽东同志和习近平同志论述的共同点。提示:都强调了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同志讲话的背景,并指出其深远意义。提示: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
9、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深远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告诫警示我们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党的存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有现实意义。这从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加强作风建设、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行动上也可以看出来。要点二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史料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幅图片识图解史 指我国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体现的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怎样的意义?提示:建立起
10、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时空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1.(2017浙江 11 月选考)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6A. B.C. D.解析 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10 月;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年 10 月;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 9 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3月,故答案为 C。答案 C2.(2018稽阳联谊学校 3 月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
11、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面四个民族自治区中将在今年(2018 年)迎来“逢十”周年大庆的是( )解析 A 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故 A 项错误;B 项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年,今年不“逢十”周年大庆,故 B 项错误;C 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今年是“逢十”周年大庆,故 C 项正确;D 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 年,今年不是“逢十”周年大庆,故 D 项错误。答案 C素养 2 历史解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2018丽衢湖期末联考)1953 年,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
12、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 )A.全国人大成立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奠定B.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7D.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解析 1954 年 9 月第一届人大召开,它是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基础之上召开的,说明全国人大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健全,故 A 项正确;在 1953 年的时候,新疆、广西、西藏等自治区还没有成立,不能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故 B 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谈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 C 项错误;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是 1954 年一届人大,故 D 项错误。答案
13、 A素养 3 史料实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2018宁波 3 月模拟)“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段文字应出自(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解析 由史料“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等信息可知,该文献在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故选 B 项。答案 B考点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
14、转折梳理基础知识一、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1.表现: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之中。(1)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4)红卫兵运动践踏公民基本人权;公民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81.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
15、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2.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980 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修改宪法:1982 年 11 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1)提出:199
16、7 年 9 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确立: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3.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突破核心要点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史料一 (2017湖州高三期末改编)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 多部。其中主要包括 1982 年宪法 、 刑法 、 民法通则 、 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等。9关于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漫画读史用史 史料体现了立法高峰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7、?漫画反映出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取得怎样的重大成就?提示: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史料二 (2015浙江 10 月选考 T31)(节选)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读史用史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有哪些?提示: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1982 年颁行经
18、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 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1.(2018浙江 4 月选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思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解
19、析 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10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答案 A素养 2 历史解释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之中共“十五大”2.(2017浙江 11 月选考)1997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A. B. C. D.解析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
20、湾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并成功在香港、澳门运用。但它不是“十五大”的重要成果,故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错误,正确,故答案为 D。答案 D素养 3 史料实证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3.(2016浙江 4 月选考)1980 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 )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
21、设的初步构想解析 A、C 项的标志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项应是新时期法律法规的健全,均排除。故选 D 项。答案 D考点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梳理基础知识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b)1.基本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形成过程11(1)酝酿: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1981 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就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3)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
22、制”的伟大构想。(4)通过: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具有了法律效力。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1.香港回归:中英会谈(1982 年)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4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 年)顺利回归(1997 年 7 月1 日)。2.澳门回归:联合声明(1987 年)顺利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3.历史意义(1)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3)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
23、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4)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1.进展历程(1)1979 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两岸实现停火。(2)1980 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3)1992 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4)199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5)1995 年 1 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特别
24、提醒 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遗留问题,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12性质。2.统一展望(1)统一障碍:岛内分裂倾向及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解决原则: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坚决制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1)根本保证:祖国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2)人心所向: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政策保证:“一国两制”构想。(4)有利现状: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四、 “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c)“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5、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它丰富了以往的国家学说,拓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必将极大地推动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史料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史用史 (1)史料显示了“一国两制”理论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一国两制”的世界意义是什么?提示: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2)判断:“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
26、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要点二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史料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要实现两岸“三通” 。13识图解史 (1)图示显示了新时期大陆对台政策有何变化?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什么?提示:变化: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基础:“九二共识”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 ,也有“九二共识” 。这两者的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提示: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一个中国” 。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香港回归的意义1.(2017浙江 4
27、 月选考)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是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答案 B素养 2 史料实证台湾问题2.(2018金华十校期末调研)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中写道:“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
28、共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B.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C.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D.“一国两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解析 中共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 1981 年 9 月,故 A 项错误;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14结合 1982 年的时间信息可知,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故 C 项正确;“一国两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答案 C素养 3 历史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3.(2016浙江 4 月选考)199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29、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C.高度自治 D.实现“三通”解析 实现“三通”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涉及的内容,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素养 4 家国情怀“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4.(2017杭州七县高二期末)2016 年 10 月 10 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 ,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解析 依据题干史料
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因此史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一个中国原则,故选 A 项。答案 A素养 5 历史解释“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5.“一国两制这种具有某些复合式特征的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 ”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 )A.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解析 根据题干史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 “一国
31、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故选 B 项。15答案 B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浙江 4 月选考模拟)阅读下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该文( )A.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B.促使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开始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解析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 C 项。答案 C2.(2017浙江 1 月湖州高一期末)全球通史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三次发生在 1949 年(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
32、度A. B. C.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标志是 1912 年清朝皇帝退位,而不是发生在 1949 年的革命,故错误;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标志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故正确;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故正确;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故错误;选择 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3.(2018杭州高一期末)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致辞中“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3、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6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 从材料信息“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可断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应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故选 C 项。答案 C4.(2018绿色教评联盟 3 月联考)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首次提出政协应“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上述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一五”计划的推行 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闭幕解析 材料显示此时政协职
34、能变为“协助国家机关”可知,该提法的直接背景是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选 B 项。答案 B5.(2018金华十校高一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 B.C. D.解析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自治区,不属于国家统一问题,排除。故选 D 项。答案 D6.(2018稽阳联谊学校 3 月联考)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不断对宪法进行
35、必要的修改。下列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A. B.17C. D.解析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在 1982 年宪法中;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36、、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主义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出现在共同纲领中;“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出现在 1954 年宪法中,依据题意,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7.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材料解读与知识运用能力。材料“彻底埋葬帝修反”以及图片“红卫兵”的标志可以反映出带有“左”倾思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B 项符合“
37、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政治情况;A 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D 两项是新时期。答案 B8.(2018浙江 4 月仿真一)“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18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从“瘫痪”到“恢复整顿”再到“相继出台”体现了民主法制建设在曲
38、折中前进。故选 C 项。答案 C9.(2018宁波十校期末联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下列会议中在上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A.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C.1997 年中共十五大D.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解析 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故 B 项正确。答案 B10.(2018十校联盟 3 月联考)“这个宪法修正案继承和发展了 1954 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
39、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 ”因此,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 )A.体现中共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B.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其中解析 早在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中就都有关于中共对民主的看法,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 ,作为根本法,1982 年宪法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 B 项正确;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故 C 项错误;1999 年,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40、故 D 项错误。答案 B11.(2018诸暨中学高二期中)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历了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和 2004 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19列内容属于 1999 年的宪法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 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
41、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答案 D12.(2018温州六校协作体高三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下关于我国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 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A. B.C. D.解析 与题干“新时期”时间不符,排除。故选 D
42、项。答案 D13.有人说, “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 。 “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B.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C.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D.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解析 “一国两制”主张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可见美国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故 B 项正确。答案 B14.(2018绍兴高一期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网友题挽联曰:20“汪辜两
43、老先后去,九二共识留后世。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 。网友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九二共识”( )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解析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故选 A 项。答案 A15.(2018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下图所示漫画原载于台湾联合报 ,表达了台湾民众对两岸首度实现直飞的喜悦之情。这幅漫画刊载于( )A.1981 年 B.1992 年C.2002 年 D.2008 年解析 漫画寓意两岸三通的实现,应为 2008 年,故选 D
44、项。答案 D二、非选择题16.(2018嘉兴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1941 年,香港陷落开启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崩溃。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在同盟国的地位却开始上升,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收回国家主权的要求,包括香港主权问题,也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理解和支持。由于英国的顽固执守,1943 年,中英签订所谓“平等”新约,英国放弃了握之已久的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但仍保留了包括香港问题在内的很多特权。摘编自周锡瑞、李皓天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材料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
45、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2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1941 年国民党政府提出一系列收回国家主权要求的历史机遇。(4 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时间和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从国家主权角度简述“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6 分)答案 (1)历史机遇: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 分)大英帝国的衰弱;美国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2 分)(2)时间:1990 年。(1 分)基本原则:“一国两制” 、 “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3 分)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