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强化练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史料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依据和基础,图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单位:%)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示意图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B.20 世纪 20 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C.经济危机前供求关系状况基本平稳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答案: A解析: 解读图表可知 1920 年和 1926 年两处均表明“已现生产过剩的迹象”,故 B、C 两项说法错误;“工业生产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即 19141918 年的起伏变化,说明当时经济发展态势并非良好,故 D
2、 项说法错误。结合图表中 1929 年后的曲线走势,可以得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故 A 项正确。2.(20179 浙江台州选考质量评估)1938 年 9 月 13 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张伯伦解决的办法是( )A.默许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B.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C.静观德国吞并奥地利D.签订慕尼黑协定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走向世界大战。依据材料中“1938 年 9 月”“希特勒收到张伯伦和平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伯伦企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换取一时的和
3、平,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故D 项正确。3.针对 20 世纪 30 年代末的某国际事件,有学者评论说,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这一事件( )A.使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B.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C.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D.确保“共产主义”国家长期和平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中“20 世纪 30 年代末”“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协议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的签订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故 B 项正确。它的签订是在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背景下,故 A 项错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
4、志是慕尼黑阴谋,故 C 项错误;不久,德国发动了苏德战争,没有“长期和平”,故 D 项错误。4.(20164 浙江选考,20)1938 年 9 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 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 1939 年 4 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 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2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信
5、息,可知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全面爆发,故 A、B 两项错误,C 项美国提出“先欧后亚”战略是在 1941 年,也与题目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由于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的比例大幅增加,表明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故 D 项正确。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宣言称:“签字国政府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这一宣言(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B
6、.表达了英美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C.说明英法等国开始放弃绥靖政策D.大大加强国际反法西斯整体力量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依据材料“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整体力量,故 D 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世界规模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故 A 项错误;表达英美反对纳粹暴政和决心是大西洋宪章,故 B 项错误;英法开始放弃绥靖政策是英国本土遭到德国进攻,故 C 项错误。6.(20183 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在一次炉边谈话中,美国总
7、统罗斯福说:“就是今年两个欧洲强国和一个亚洲强国在柏林签署了和约。它们勾结起来威胁我们:如果美国干预或阻止这三个国家旨在控制全世界的扩张行动,它们最终将针对美国采取联合行动。如果我们足够坦诚,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无论作何选择都是要承担风险的。但是,我深信,我们绝大多数人民都会同意,我所提倡的方案意味着现阶段最小的风险,却预示着未来世界和平最大的希望。”罗斯福所提倡的“方案”是( )A.中立法B.租借法C.大西洋宪章D.联合国家宣言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依据材料中“两个欧洲强国和一个亚洲强国在柏林签署和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 年 9 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三
8、国军事同盟,依据材料中“如果美国干预或阻止方案现阶段最小的风险”并结合所学可知在 1941 年 3 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故 B 项正确。7.(20183 浙江温州选考模拟)电影至暗时刻是一部传记历史片,主要讲述以下内容:面对纳粹势力的肆虐,徘徊犹豫中的英国面临着生死一线的选择。在这“至暗时刻”,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面临黎明前的黑暗,作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作出“决定”的当年,英国取得的反法西斯重要成果有( )迫使德国法西斯的“海狮计划”搁浅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成功撤退 使德国陆军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英美苏三大国开始联合行动A. B.C. D.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
9、大战中英国的斗争。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 5 月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而 1940 年 9 月德国法西斯的“海狮计划”搁浅,1940 年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成功撤退;故 A 项正确;而德国陆军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与 1941 年到 1942 的莫斯科保卫战有关,英美苏三大国开始联合行动是在 1941 年苏英美三国在莫斯科签订武器供应的第一个议定书后,故错误。38.(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期末)1940 年,同盟国预料(德军)像 1914 年那样,主要的进攻将发生在比利时中部地区。德国人原来的也是这样计划的,只是在几个月前作了改变。因此,法英两国把他们装备最好的军队都调
10、往比利时。德军改变后的军事方案代号是( )A.“黄色方案” B.“施里芬计划”C.“曼斯坦因方案” D.“巴巴罗萨计划”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由材料“1940 年”“比利时中部地区”可知德军改变后的军事方案是曼斯坦因方案,故 C 项正确;1939 年 10 月德国开始制定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故 A 项错误;“施里芬计划”制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故 D 项错误。9.(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期末)1944 年 6 月,英美盟军集中 288 万兵力,开启代号为
11、“霸王行动”的战役,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该战役的指挥官是( )A.蒙哥马利 B.艾森豪威尔C.麦克阿瑟 D.丘吉尔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艾森豪威尔为“霸王行动”总司令,故 B 项正确;蒙哥马利为“霸王行动”地面部队总指挥,故 A 项错误;麦克阿瑟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故 C 项错误;丘吉尔是英国首相,故 D 项错误。10.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四大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按各大战场开始转入反攻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结束。根据所学
12、知识可知,西欧战场于 1939 年开始,于 1944转入全面反攻;苏德战场于 1941 年开始,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转入反攻;太平洋战场于 1941 年开战,于 1942 年 6 月战场出现转折开始转入反攻,而北非战场于 1940 年开始,1942 年 11 月阿拉曼战役胜利后转入反攻,故 A 项正确。11.(20183 浙江嘉兴选考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国际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该宣言发表自(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 D.
13、波茨坦会议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及其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中“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开罗会议的内容,故 A 项正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涉及的德国问题,故 B、C 两项错误;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故 D 项错误。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终结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美苏成为世界的两大强国 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A. B.C. D.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科技方面的影响,不属于
14、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排除有的选项,故选 D 项。二、非选择题13.(20183 浙江台州选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4材料二 战后欧洲,随着共同敌人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有矛盾变得再度尖锐起来: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势的变化,都使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将苏联看成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主要威胁。但是,面对崛起的苏联强权,英国深知自身已无力应
15、付,它也不能依靠羸弱的欧洲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梁军等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19391942 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苏由战时联盟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并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英国“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两项措施。参考答案: (1)主要步骤: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美英两军确定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战略方针;英美首脑发表大西洋宪章;苏美英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美英等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影响
16、: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力量。(2)原因:共同敌人的消失,英苏两国矛盾的尖锐;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措施:1947 年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1949 年英国加入“北约”。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锋。第(1)问第一小问步骤,依据问题中 19391942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合作的步骤,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英美合作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共同敌人消失”可概括出原有合作基础的消失,矛盾尖锐,结合所学英苏之间还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问题;第二小问措施,结合两极格
17、局形成过程中英国参与的事件回答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改变了欧洲,但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进一步加速。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为什么材料一
18、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现实不符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原来的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参考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增大,日本趁机崛起等。(2)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解析: 第
19、(1)问,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改变了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貌似使“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但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传统强国都受到大幅度的削弱,从而使得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大大减弱,殖民地半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日本崛起,对欧洲对世界的控制都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所以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的说法与现实是不符的。第(2)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原来的世界殖民体系发生的影响主要有欧洲衰弱,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力量大大加强,最终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世界殖民体系则迅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