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仿真预测卷(四)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 处置的制度”“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结合宗法制的作用即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可以得出 A 项正确。2.(20189 浙江嘉兴基础测试)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
2、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建立。根据材料“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可得出材料强调在官僚政治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会出现分封制时代的地方割据现象,故 D 项正确;三司使是宋朝管理财政的,不是行政首脑,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少数民族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要削弱地方,
3、故 C 项错误。3.诗能叙史。从唐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可知该诗体现了夜市商业的繁荣,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市的管理制度信息,故 B 项错误;草市指的是乡村的定期集市,故 C 项排除;材料描写的重点是夜市的繁华,故 D 项错误。故选 A 项。4.(20189 浙江嘉兴基础测试)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标尺由事功史
4、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这一时期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中“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可知,宋代的理学强调纲常伦理,礼制规范,因此可得出这一时期的咏史诗是受到宋代理学的影响,故 C 项正确;秦朝重法,故 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之际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直到唐朝儒学才逐渐开始复兴运动,但唐朝也未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以影响文学,故 B 项错误;元朝在宋朝之后,对儒家的伦理、纲常重视程度不够,故排除 D 项。5.多个历史事物提供了
5、多重证据,可判别时代。下表所列信息,按时代(魏晋南北朝、唐、明、清)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黄宗羲、铜活字、海禁政策 章嘉活佛、雅克萨之战、华事夷言 行书、草市尉、葛洪 釉下彩绘、雕版印刷、浙江西道A. B. C. D.答案: C2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铜活字、海禁政策”都是明清之际的史实,“章嘉活佛、雅克萨之战、华事夷言”都属于清代,“行书、草市尉、葛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釉下彩绘、雕版印刷、浙江西道”是唐朝的史实。故 C 项正确。6.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
6、)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属于资本主义维新派中的激进派,他号召人们彻底与封建纲常决裂,而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主张用“革命手段”打碎旧的封建秩序,实现民主共和的政治目标,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7.(20189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蒋介石 1937 年 9 月 26 日电,“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 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材料表明(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B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D.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依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 年 9 月 26 日”蒋介石向朱德发电肯定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某一战役中的贡献,结合所学当时八路军参与太原会战,并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故 D 项正确;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不符合材料内容,故 A 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1937 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由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故 B项错误;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战主战场,故 C 项错误。8.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
8、列表述正确的是(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年份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1925 年 6.5 20.7 3.8 2.91928 年 7.2 15.8 3.4 2.11931 年 9.3 7.9 2.9 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萧条答案: C解析: 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比较钢铁机械与棉纱的进口比重的变化,可得出中国仍以轻工业为主,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 A、B 两项错误,C 项正确;民族工业从 1919 年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后迅速萧条,但在表中无法反映,故排除 D 项。9.1924 年
9、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公共汽车的运行 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A. B. C. D.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汽车于 1924 年在上海开始运行,故正确;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故3错误;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错误;20 世纪 20 年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正确。正确答案为 D 项。10.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
10、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土耳其人”“埃及人”“中国人”“印度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这一会议是指 1955 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 A 项正确。B 项是 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C 项于 1953 年提出,
11、D 项是 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创的,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1.1967 年 8 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双方商定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予以配合。上述会谈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B.“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C.中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D.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中“1967 年”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A 项签署于 1950 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 1970 年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于 1964 年和 1967 年实现,符合题意,
12、正确;D 项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项。12.如果对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文稿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辑,排列正确的是(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香港基本法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A. B. C. D.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 1984 年的讲话,是 1988 年明确提出的,是 1992 年的“南方谈话”,是 1990 年的讲话,故正确顺序为,故选 A 项。13.(20189 浙江宁波高三“十校联考”)下表为中国 19571961 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不能得出的
13、是( )时间 从业人员(万人)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1957 年 23 771 81.23% 9.01%1958 年 26 660 58.23% 26.60%1959 年 26 173 62.17% 20.64%1960 年 25 880 65.75% 15.89%1961 年 25 590 77.17% 11.16%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上升 中国人迫切想要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中国从落后农业国成为先进工业国 三大改造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 B. C. 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依据表格可知,错在“持续”,符合题意;在 1958年中国
14、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这和“大跃进”和大炼钢铁有关,这体现了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故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4国,故错误,符合题意;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错误,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14.(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古希腊人曾说:“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这反映了雅典(
15、)A.对希腊盟邦实行霸权主义B.公民大会决定希腊所有重大决策C.追求高超的建筑艺术D.成为“全希腊的学校”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依据材料雅典霸占了“全希腊人的公款”“(希腊)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可得出雅典对希腊盟邦实行霸权主义,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雅典实行霸权主义,与公民大会的权力无关,故 B 项错误;追求高超的建筑艺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主要是指雅典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辉煌成就,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15.“这一则则故事成了俗世的镜面,有鲜花着锦,也有柴米油盐。他以尖锐的矛头挑战神权,直指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规虚伪
16、和反人性。”这里的“他”指的是( )A.但丁 B.彼特拉克C.薄伽丘 D.莎士比亚答案: C解析: 但丁和彼特拉克都是以诗歌体裁来提倡人文主义,揭露教会贪腐;而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其作品是剧本,故三人的作品不符合材料中“这一则则故事”的条件限制,故排除。薄伽丘的十日谈通过一则则故事讲述了各色人物,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提出人类平等的思想,故 C 项符合题意。16.下表是 1718 世纪英法等国的学者根据牛顿的学说得出的相应认识。据此可知( )科学理论 认识物体运动不受外力必然保持本原状况 人的自由禀性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方式平权地遵守相同的法则 人的平等理念A.欧洲的启
17、蒙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发展B.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C.牛顿对人类社会的规律做了科学阐释D.人们在探寻社会和自然结构的类同性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物体运动不受外力必然保持本原状况”与“人的自由禀性”,“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方式平权地遵守相同的法则”与“人的平等理念”对比可得,启蒙思想家试图通过牛顿的科学理论,找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人们在探寻社会和自然结构的类同性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学促进启蒙思想的发展,故 A 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成就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主,故 B 项错误;牛顿没有对人类社会的规律做了科学阐释,故 C 项错误。17.18 世纪
18、80 年代美国的麦迪逊说:“美国若是联合起来,只要少数军队,甚至不要一兵一卒,对于外国野心来说,要比美国分裂而拥有十几万准备作战的精兵更能显示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姿态。”这里麦迪逊的主张是( )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落后的君主立宪制 D.维护松散的邦联民主体制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若是联合起来要比美国分裂而拥有十几万准备作战的精兵更能显示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姿态”说明麦迪逊主张美国联合起来,即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故选 A 项。18.下表是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情况,导致人口流动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年份 175
19、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 年城乡人口比例流动人口数 75 000 78 000 138 000 214 000 267 000 5248A.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B.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C.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答案: C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说明该时期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圈地运动的开展,使农民与土地相脱离,一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 项正确
20、。19.爱迪生被誉为“科学界的拿破仑”,一生拥有超过 2 000 项发明,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不属于他的贡献是( )A.发明钨丝灯泡 B.改进电话C.试验电车成功 D.建立第一座发电厂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并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故 D 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20.2016 年 6 月 16 日凌晨,LIGO 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
21、论中与之有关的是(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中“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阐述了四维时空与物质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故 B 项正确。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 1943 年该局共花费了 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 A解析
22、: 罗斯福设立工程振兴局,目的是通过兴建工程以增加就业,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金融方面的措施,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而不是控制市场,故 D 项错误。22.1992 年,某学者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上述观点的出现,最有可能是因为( )A.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崛起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变化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答案: C解析: 题干中的信息“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说明,这位学者认为
23、美苏两国争霸的结果是美国资本主义这一阵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两极格局瓦解是出现上述认识的前提,故选 C 项。A、B、D 三项没有体现“意识形态”,故排除。23.某国际会议达成的会后公告中有如下文字:“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该国际会议( )A.参加者为中、美、英三国的首脑B.说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协调对日作战C.决定会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6D.有涉及战后处置德国的内容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为波茨坦会议,该会议的参加国为美、苏、英三国,没有中国,故 A 项错误;开罗会议后
24、反法西斯盟国开始协调对日作战,故B 项错误;决定会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德黑兰会议,故 C 项错误;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内容,故 D 项正确。24.“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他们不能袖手安坐,他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材料中“作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B.美苏形成两极对峙格局C.多极化趋势出现和不断加强D.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说明此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当时唯一能与
25、美国抗衡的苏联也急欲扩张自己的势力,由此两国在战后的对抗中形成了两极对峙格局,故 B 项符合题意。25.20 世纪 80 年代末,世界上只有数十个区域经济集团,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增加了近百个区域经济集团,它们广泛分布于所有的大洲。这反映了( )A.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 B.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世界各国经济模式的趋同 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发展,而区域经济集团的增多也就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故 D 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集团的增多而非新兴民
26、族独立国家的增多,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贸易自由主义而非保护主义,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各国经济模式呈现多样性而非趋同,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项。26.(20188“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联考)【加试题】 八柱国是南北朝北周时期的权力中枢,贞观年间编撰的周书将八柱国排序为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对此,中国史学界历来少有怀疑。日本学者前岛佳孝发现中国传世文献记载八柱国顺序并不一致,如宋代的文献通考将李虎降至元欣之下,同时代的资治通鉴更是将李虎序于李弼之后;而除李虎外,诸书记载其他七人顺序则都一致,前岛据此认为周书因李虎为李唐先祖,故将
27、其拔高。这说明( )A.时代较后的文献因态度中立更加客观B.史料批判为辨析史事提供了重要视角C.中外学术交流促使历史解释发生变化D.只用传世文献史料很难复原历史真实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时代较后的文献也可能因为立场等因素导致失真,故 A 项错误;材料“日本学者前岛佳孝发现中国传世文献记载八柱国顺序并不一致”,反映了史料批判为辨析史事提供了重要视角,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日本学者观点形成的原因,故 C 项错误;通过对传世文献史料的研究,可以接近发现历史真实,故 D 项错误。27.【加试题】 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基本定型于康熙时期。下列事件可以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尊孔开科,
28、延揽汉人 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北边界 修建清漪园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场所 派汉族工匠入藏扩建布达拉宫A. B. C. D.答案: B解析: 康熙帝在位期间,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亲自南巡,跪拜孔庙,恢复科举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曾派汉族工匠入藏扩建布达拉宫,故正确。属于处理外交问题,与题意不符;康熙帝曾修建木兰围场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场所,故错误。排除,故选 B 项。728.【加试题】 在 1718 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 )A.英西战争 B.英法七年战争C.英荷战争 D.普法战争
29、答案: B解析: 依据题干“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七年战争时期,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法国属于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制度优势,故 B 项正确。英西战争时期,两国均是封建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英荷战争时期,两国均是资本主义制度,故 C 项错误。普法战争时期,德意志还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 D 项错误。29.(20189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加试题】 1830 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下列绘画作品与其诞生于同年的是( )A. B. C. D.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 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
30、引导人民创作于 1830 年,故正确,故 A 项正确;现实主义绘画在 19 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而出现,故错误,故 C项错误;属于印象画派,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故 B、D 两项错误。30.【加试题】 (20189 浙江台州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昆曲和京剧都是中国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列关于昆曲和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昆曲,原称昆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B.片面追求音乐性、文学性成为昆曲致命弱点C.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自制有声电影D.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和发展、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根据题意
31、和所学知识可知,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又称昆山腔或昆剧,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故 A 项正确。昆曲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又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故 B 项错误;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 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故 C 项错误;京剧是以徽剧、汉戏为基础;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正式形成,故 D 项错误。第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31.(20189 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0
32、 分)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6 年 11 月 4 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条约签订后,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批评说:“今日甚嚣尘上之中美商约问题,表面上是一纯粹的经济问题,内容上确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政治问题。”在此前后,国民党政府还同美国签订了其他一系列条约。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一卷材料二 1971 年年初的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坚冰即将打破的时刻。但是对这两个国家来说,要实现关系的真正好转,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美国方面,国内的各种反共、反华、亲台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如何处理同台湾的关系也是一
33、个问题;在中国方面,与美国的缓和需要在当时的革命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同时也需要处理好与越南、朝鲜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由于长时间的隔阂以8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双方都担心做出的主动表示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回报,这也是造成局面僵持的重要原因。摘编自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政治目的。简述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持”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双方是如何一步步打破这种僵持局面的?(6 分)参考答案: (1)政治目的: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从美国得到更多
34、的援助,以增强其在内战中的优势。影响:是导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4 分)(2)主要因素: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长时间的隔阂。过程:1971 年 3 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 分)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所提供的时间,即 1946 年 11 月,说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合材料中所签订的中美
35、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主要是经济方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政治目的是加强国民政府与美国的关系,从美国得到更多的援助,以增强其在内战中的优势;第二小问,结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可知,其影响是导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在美国方面”和“在中国方面”这两方面的阻碍因素可知造成中美关系“局面僵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台湾问题,其二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其三是长时间的隔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2.(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
36、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这些历史事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摘编自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二 世界贸易额变化趋势图(1)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是指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古老国家”经济方面的影响。(4 分)(2)据材料二指出世界贸易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的发展态势并分析原因。(6 分)参考答案: (1)事件:两次工业革命;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2 分)影响: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附庸;瓦解原有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近代化。(2 分)(2)态势: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
37、1 分)原因:世贸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交通运输技术迅猛发展;两极格局瓦解。(5 分)解析: 第(1)问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等信息可概括归纳出两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和所学知识可知,“古老国家”可从近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的角度回答。第(2)问考查解读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态势,根据图片可知从 1991 年到 20
38、11 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第二小问原因,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可以联系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世界形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跨国公司、市场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933.(201811 浙江选考,34)(10 分)【加试题】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新成立的俄国的领导人所宣布的革命愿景,在整个世界回响。这激发了印度国大党领袖们争取自治的希望。他们读到了列宁要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各民族联合起来斗争的吁求。欧洲的战争和革命也正在动摇西方殖民列强的根基。1919 年,一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国大党组织了
39、全国性的抗议运动,拥有了一位将运动带到人民当中的新领导人莫汉达斯甘地。由于同时熟知印度和西方文化,甘地试图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用以抵抗不公的民族原则。他深深赞同西方社会主义者要求改善穷人和被压迫者生活的诉求,同时深信通过沉思实现精神再生的印度观念和非暴力的原则。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 世纪世界史材料二 一九三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驼,身着终年不离身的白色土布“拖地”,于早晨六点三十分率领七十九位门徒离开讲经所,开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进军。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时抵达离丹地城不远的印度洋海滨。次日,在数千名群众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滩上淘捞一把海盐。他神情严峻而坚定,在空中
40、挥舞着拳头,然后把洁晶白色的盐末撒向人群。大海恩赐而被禁用的礼物,从此成为为独立而战的新的象征。节选自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等圣雄甘地(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4 分)(2)指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影响。(6 分)参考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社会反英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4 分)(2)事件:食盐进军。意义: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影响: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一条反
41、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冲击。(6 分)解析: 本题考查圣雄甘地。第(1)问由材料中“由新成立的俄国的领导人所宣布的革命愿景,在整个世界回响”“欧洲的战争和革命也正在动摇西方殖民列强的根基”“国大党组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内和国际背景,从印度社会、俄国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领导力量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海盐”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该事件是“食盐进军”,然后运用所学直接回答重要意义;积极影响可从印度民族独立、亚洲觉醒、民族解放道路、国际秩序等角度予以概括分析。34.(20189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0 分)【加试题】 巍
42、然矗立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形象地反映出了西藏地方与祖国源远流长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 114 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如宫顶正脊的两端,除有仙人抱角、兽吻飞檐等,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宝珠、宝瓶等。摘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材料二 关于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有两
43、种认识可供讨论:这种建筑风格是西藏地区许多重要建筑的共同特色。这种建筑风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藏地方是祖国神圣领土的历史事实。据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等整理(1)根据材料指出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概括这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4 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就大昭寺的建筑风格予以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大昭寺的文物为例,证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 分,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参考答案: (1)风格:藏汉合璧。(2 分)原因:历史上汉民族对吐蕃建筑的影响;康熙时汉族工匠协同修建。(2 分)(2)侧重解读:大
44、昭寺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白石砌墙、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6 分)10侧重解读:大昭寺经堂大殿一层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四周墙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是汉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6 分)解析: 本题考查布达拉宫。第(1)问第一小问风格,依据材料“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可得出藏汉合璧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可得出在历史上布达拉宫受到汉民族的影响;依据材料“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 114 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可得出布达拉宫修建时汉族工匠的协同修建。(2)侧重解读,结合大昭市的藏汉合璧的风格回答即可,如大昭寺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而白石砌墙、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侧重解读,主要从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文成公主进藏图、“唐蕃会盟碑”等展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