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检测.docx

    • 资源ID:1195691       资源大小:91.8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检测.docx

    1、1专题检测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8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段文字应出自(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依据材料中“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2、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内容,故 B项正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在井冈山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 A项错误;1954 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 C项错误;1982 年宪法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 D项错误。2.“这部宪法以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B、C 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D 项是 1954年宪法的内容,故选D项。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

    3、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答案: C解析: 由“连贯性”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可知 C项正确。4.(20183浙江稽阳联谊选考模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不断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下列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人民民主

    4、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A. B.C. 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内容出现在 1982年宪法中;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主义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这个内容出现在共同纲领中;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

    5、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内容出现在1954年宪法中,故 C项正确。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放在 1984年的是 ( )2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A. B.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故说法符合;1985

    6、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故说法不符合;1984 年,邓小平提出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说法符合;从 1985年开始,国家相继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等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故说法不符合;故 B项正确。6.自 1956年 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 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 6国。这表明( )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答案: C解析: 印度、尼泊尔等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社会主义

    7、阵营,故 A项错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始于 1972年,这时依然继续对华实行孤立政策,故 B项错误;从 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给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周边国家,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 C项正确;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应该在改革开放后,故 D项错误。7.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 500年中说道:“20 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 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C.“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答案: B解析: 1997年香港回归前,深圳中英街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

    8、,1997 年香港回归后街东侧属深圳,街西侧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的缩影,故 B项正确。深圳于 1980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与题目时间不符,A 项错误;1992 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达成“九二共识”,与题目时间不符,C 项错误;1999 年澳门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D 项错误。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

    9、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答案: C解析: 从材料“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可以看出是指参加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C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在 1950年,并非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B 项与材料中的“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不符;D 项是在 1955年,是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第一次”不符。故选 C项。9.1971年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属于重要问题事项”的提案,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当时有人分析,这一提案反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据是(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日益衰落B.美国被迫放弃分裂中国图谋3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D.发展中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答案: D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美国的提案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支持,故 D项正确;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A项错误;B、C 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0.尼克松在 1971年时说:“没有中华人民

    11、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任期内(1974年引咎辞职)的“主动行动”有( )派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与中国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开展乒乓外交A. B.C. D.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尼克松在任期间,为缓和与中国关系,派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并于 1972年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故正确。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1979年,故不符合题意;“乒乓外交”属于民间交往,不是尼克松政府的“主动行动”,不符合题意。故选 A项。11.(2018浙江嘉兴高二下学期期末)有西方学者认为,上

    12、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及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而有俄罗斯学者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这两种观点( )A.都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认为多极化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必然走向C.试图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冷战局面扩大化D.忽略了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宗旨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依据材料“苏联及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种形式,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可知材料中两位学者仍然处在冷战思维中,未考虑到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忽略了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宗旨,故D项正确。12.香港回归中国之际

    13、,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领土争端。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答案: B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是说阿根廷总统要仿效“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故 A项错误,B 项正确;“一国两制”是解决一个国家内的统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不是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故 C项错误;“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所示为 19882000年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柱

    14、状图(1)阅读材料一,分析 19882000年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材料二 在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早期,建设法制,结束没有法律的时代,成为最迫切的目标。领导人提倡依法治国。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后,领导人试图建立一种法治体系,1997 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将它确立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就引入法律、法规而言,中国的法律发展非常可观,法律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例如,从 1949年到 1978年只制定了 514部法律法规,而在 1979年到 1997年之间制定了 16 493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 1966年到 1978年制定

    15、了 7部法律,而从 1979年到 1998年则制定了 327部。摘编自郑永年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试图建立一种法治体系”的努力和主要成果。参考答案: (1)变化:1992 年以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递增,1993 的投资额最高。主要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等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2)努力: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

    16、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成果: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法规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解析: 第(1)问依据图片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1992年后在中国的外商投资递增,尤以 1993年的额度最高;然后结合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原因。第(2)问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时间“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之后”的限制条件和“法治体系”的角度。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

    17、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 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摘编自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 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摘编自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

    18、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 世纪 50年代初

    19、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发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参考答案: (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5(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

    20、周恩来的个人因素。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精髓:主权平等。解析: 第(1)问,从“20 世纪 50年代”入手,结合教材知识可判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意义”。第(2)问,结合教材知识,从亚非各国人民的愿望、“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回答“原因”;新发展是指该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3)问,从材料中“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知中美双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第(4)问,综合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主权平等。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