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

    • 资源ID:1194993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

    1、1主题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题组一 新文化运动1.(2018 河南,5,1 分)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魏源 B.严复C.孙中山 D.陈独秀答案 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D 项符合题意。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 A 项;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排除 B 项;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排除 C 项。2.(2018 云南,5,2 分)与下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

    2、动 D.五四运动答案 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关键信息“1915 年”“新青年”“民主、科学”“陈独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时间为 19 世纪 6090 年代,排除 A 项;辛亥革命爆发于 1911 年,排除 B 项;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排除 D 项。23.(2018 北京,14,1.5 分)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剧中表现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答案 C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

    3、动的两大口号。故选 C。4.(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7,1 分)1918 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答案 A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人物图片的识别和记忆能力。选项中四位人物依次为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和胡适。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5.(2017 山东青岛,22,1 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

    4、国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答案 C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科学”。故答案为 C。6.(2017 湖南长沙,15,3 分)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B.巩固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D.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A 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它们的“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故选 A 项。37.(2017 新疆乌鲁木齐,6,2 分)“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B.

    5、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的主张;“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些主张或思想是中国人民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进行的救亡与探索,故选 B。8.(2016 河南,3,1 分)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 70 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 D 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戊戌变法时期提出的口号是“变法图

    6、强”;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故 D 项正确。9.(2016 广东,9,3 分)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答案 D 据材料信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联系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故选 D 项。10.(2016 江苏苏州,7,1 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

    7、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4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答案 B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故选 B。11.(2016 重庆,7,1 分)1916 年 5 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

    8、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答案 C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表明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故选 C。12.(2015 山东泰安,11,1 分)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 B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展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历程中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层面的探索。13.(2015 新疆乌鲁木齐,6,2 分)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

    9、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 D 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它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5入人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不是新文化运动。A、B、C 三项观点都是正确的,与题意不符,只有 D 项符合题意。14.(2014 河南,4

    10、,1 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答案 D 据材料中抵制“列女传”“抗婚”“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思想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具体表现。故选 D。15.(2014 江苏苏州,7,1 分)“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11、不避俗字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胡适 B.梁启超C.李大钊 D.陈独秀答案 A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中代表人物主要成就的识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文学改良”。胡适的主要成就是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由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为新文学形式作出了初步设想,故选 A。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同新文化运动没有直接关系,应排除;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成就是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发表了敬告青年等文章。16.(2017 新疆,13,7 分)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读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12、答问题。(1)请依据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3 分)(2)请写出与相关的各一位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先进中国人。(2 分)(3)中国的近代化在曲折中前进,这些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 分)答案 (1)洋务运动(1 分) 辛亥革命(1 分) 新文化运动(1 分)6(2)孙中山等;(1 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1 分)(符合题意,各写一人即可得分)(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答出两点得 2 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参考范例,抓住结构图中的主张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在回答第(1)问

    13、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出代表人物即可。第(3)问,联系当时的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国家独立等方面总结即可。17.(2017 吉林,18,8 分)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步入近代(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2 分)经济工业化(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2 分)政治民主化(3)20 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1 分)思想科学化(4)高举“民主”和“科学

    14、”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1 分)变革社会生活的变化(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1 分)学史感悟 (6)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1 分)答案 (1)鸦片战争。(1 分)辛丑条约。(1 分)(2)洋务运动。(1 分)轮船招商局。(1 分)(3)辛亥革命。(1 分)(4)新文化运动。(1 分)(5)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用新式礼服代替翎顶补服;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等。(1 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7(6)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

    15、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艰难过程;革命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时代变迁;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西方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觉醒,中国被卷入世界潮流;等。(1 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解析 第(1)(2)(3)(4)(5)问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联系所学

    16、知识回答即可。第(6)问属于开放型题目,联系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18.(2016 广西南宁,13,7 分)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

    17、”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1 分)在这场运动中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1 分)(2)材料二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1 分)“新学家们”指的是资产阶级的哪一派别?(1 分)(3)新青年杂志是哪一场运动的主要阵地?(1 分)根据材料三指出该运动斗争的对象。(1 分)(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1 分)答案 (1)运动:文艺复兴。(1 分)代表作品:神曲。(1 分)(2)运动:戊戌变法。(1 分)派别:维新派。

    18、(1 分)(3)运动:新文化运动。(1 分)斗争对象:本国封建主义。(1 分)8(4)作用:解放思想,推动反封建斗争,促进社会进步。(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1 分)解析 第(1)问,通过“近代的黎明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诚”“但丁”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材料一反映的运动是文艺复兴。但丁的代表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材料关键信息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结合所学可知,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最终被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镇压。“新学家们”指维新派。第(3)问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斗争对象,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可从思想、斗争对

    19、象、社会等方面概括总结。题组二 五四运动1.(2018 重庆 A,7,1 分)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1)时间:1919 年。(2)地点:北京、上海。(3)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4)意义:体现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答案 A 解题时抓住重要的时间信息“1919 年”和地点信息“北京、上海”等,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五四运动的基本信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是1926 年,百团大战发生在 1940 年,故 B、C、D 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正确

    20、答案选择 A。2.(2018 云南,6,2 分)1919 年,中国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答案 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A 项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 B 项;慕9尼黑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排除 C 项;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背着中国政府作出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

    21、的决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排除 D 项。3.(2017 福建,13,2 分)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 1912 年 B.公元 1918 年C.公元 1919 年 D.公元 1920 年答案 C 材料关键信息是“中华民国八年”。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 年,中华民国八年应该是 1919 年,故选 C。4.(2016 江苏盐城,6,1 分)20 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浪潮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不可阻挡,下图为当时国内某报刊刊登的重大新闻,据此判断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第一次国共合作答案 B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属于图片材料型选择题。由图片中

    22、“五月四日”“巴黎”等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 年,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 B。5.(2017 贵州贵阳,12,2 分)下图中的事件发生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如果改用民国纪年的话,该事件应发生于( )10A.民国七年B.民国八年C.民国九年D.民国十年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和换算时间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1912 年是民国元年,所以 1919 年用民国纪年

    23、是民国八年,1919-1912+1=8(年),故正确答案选择 B。6.(2017 四川成都,11,2 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 1919 年 5 月 4 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 B 本题以“天安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掌握情况。“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之一,它突出展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 B 项符合题意。7.(2017 山东青岛,23,1 分)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

    24、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答案 C 解答本题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其中“拳头”处的字是“劳动(无产阶级)”“学(生)”和“商(人)”,代表的是当时运动的参加者;打倒的对象是“曹(曹汝霖)”“陆(陆宗舆)”“章(章宗祥)”。由此可知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本题答案为 C。118.(2016 山东青岛,17,1 分)“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

    25、产阶级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答案 C 根据题干信息“火烧赵家楼”“青年学生”“1919 年”可以判定这反映的是1919 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且起了巨大作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2016 山东烟台,9,2 分)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 D 由材料中出现的“凡尔赛”“北京”“学生”

    26、等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出这场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而引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故选 D。10.(2016 江西南昌,3,1 分)下图新申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答案 C 新申报是近代最为著名的报纸之一,报纸上的日期“民国八年五月五日”,也就是 1919 年 5 月 5 日。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符合题意。11.(2015 山东泰安,13,1 分)1919 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指( )12A.五四运动、巴黎和

    27、会中国外交失败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答案 A 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9 年”。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12.(2015 山西,6,2 分)1919 年 5 月 4 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是 (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A 同洋务运动有关;B 是中国近代发展民族工业的口号;C 同新文化运动有关;五四运动是一场反

    28、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也体现了这场运动的目标。13.(2015 内蒙古包头,5,2 分)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A 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 A 项表述正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其目标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此,B、C、D 三项均应排除。14.(2014 河南,5,

    29、1 分)“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民大革命D.南昌起义13答案 A 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随后各地工人相继罢工,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故选 A。15.(2014 陕西,14,2 分)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

    30、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 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历史巨变,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的不足。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故 B 项符合题意。16.(2014 山西,5,2 分)1923 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 27%,不欢迎者占 73%。你赞

    31、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 76%,不赞成者占 2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A. B.C. D.答案 A 根据题干中“社会调查”的时间和内容可判断 A 项正确。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含的选项。17.(2016 湖南娄底,56,13 分)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4(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

    32、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1 分)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3分)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3 分)材料四 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

    33、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 分)材料五 “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 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

    34、起来”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努力实现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2 分)(6)综合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2 分)答案 (1)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15(2)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社会制度。(3)民族和民权;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5、(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析 第(1)问,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对此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5)问,根据材料五“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

    36、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可知,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6)问,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注意回答要全面。题组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1.(2017 河南,5,1 分)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答案 A 由关键信息“上海”“暗

    37、探和巡捕的骚扰”“新的革命火种点燃起来了”,即可判断“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 A。2.(2017 辽宁沈阳,4,2 分)下图是今上海市兴业路 76 号的建筑,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16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 发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1924 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只有

    38、C 符合题意。3.(2017 山东潍坊,9,2 分)王尽美在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他寻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是( )A.人文主义 B.进化论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人物信息“王尽美”,联系所学可知,王尽美是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之一,据此可知,他寻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故选 D。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 A、B、C 均与题意不符。4.(2016 湖南郴州,11,2 分)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

    39、“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A.北伐胜利进军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正确答案选择 C。5.(2014 福建福州,11,2 分)据下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17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A 据“

    40、读书摘要”中“1921 年 7 月 23 日”“上海”“毛泽东”“董必武”等,可判断该会议是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 1 月,中共七大于 1945 年 4 月在延安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故选 A。6.(2014 辽宁沈阳,19,6 分)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成为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

    41、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到 1894 年,中国无产阶级约有十万人。材料二 宁波纱厂女工每日工资为 5 分至 9 分。重庆火柴厂女工,每日工资为 5 分 5 厘,那时每斤大米是 2 分 8 厘,一日工资还买不了 2 斤大米。一般工厂的劳动日短的是 11 小时或12 小时,较长的 13 小时,最长的甚至达 18 小时。不少工厂为两周休息一次,甚至没有休息日。上海丝厂的缫丝车间,供应沸水的汽管,常年保持着高温,女工和童工,手常被烫伤。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和卫生设备,工伤和疾病时有发生。材料三 1919 年 6 月,为了支持学生斗争,上海工人自动罢工。印刷厂工人宣言,不愿以日本纸印刷。

    42、其他地方的工人也相继罢工,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1919 年 6 月 12 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去。”材料四 1920 年秋,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这些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以上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哪一类企业?(1 分)18(2)根据材料二概括写出当时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写出两点即可,2 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 分)(4)材料四反映出武装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1 分)答案 (1)外商企业。(2)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环境差。(3)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4)马克思主义。解析 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一,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最早”,判断出是外商企业。第(2)问在阅读材料二的基础上,从工资、劳动时间、劳动环境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阅读材料三,可判断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第(4)问阅读材料四,根据“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可判断出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备用题库)模拟试题.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