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题十三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题组一 现代科技与文化1.(2016 江苏徐州,8,2 分)1965 年 5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 “两弹一星”的内容。根据题干信息 “1965 年 5 月”“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并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故选 A。2.(2016 福建龙岩,15,2 分)2016 年,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 4 月 24
2、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此举是为纪念 46 年前中国( )A.试爆第一颗原子弹B.试射第一枚导弹C.实验第一颗核导弹D.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2答案 D 2016-46=1970,1970 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故选D 项。3.(2015 新疆乌鲁木齐,10,2 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
3、中的关键信息“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 年 10 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1970 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是在导弹试验成功后。B、C、D 三项均可排除。A 项符合题意。题组二 社会生活1.(2016 湖北孝感,16,1 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
4、国力稳步提升答案 C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的出现正是改革开放后,人们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的反映,故选 C。2.(2016 四川内江,9,4 分)改革开放使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变,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变革,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A.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已达到小康水平B.江苏华西村成为文明村镇的典型C.人们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D.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3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的
5、“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人们已不再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故本题选C。3.(2015 河南,10,1 分)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多元的职业方向 开放的就业观念自主选择的权利 统一的分配制度A. B.C. D.答案 A 人民日报有关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报道反映了当前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由原来的“统一分配”到现在的打破“铁饭碗”。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渠道拓宽,可以有多种职业选择。故排除,
6、选 A。4.(2017 四川成都,28,12 分)某校八年级 1 班的小华同学课外阅读了周扬主编的影响中国历史的 100 件大事一书,并在读书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请你也来参加活动吧。(1)下表是按照该书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目录编制而成,请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序号 入选大事 时间 入选理由9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 (2 分) 93 (1 分) 19501953 年捍卫朝鲜独立,维护中国安全9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年 打破国际核垄断95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1 分) 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96 1978 年 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4(1 分) 9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9
7、97 年和1999 年 (2 分) 9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 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99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2003 年 实现载人飞天梦100北京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2008 年 百年奥运梦终圆(2)除表中列出的大事以外,你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还可以增加哪一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并说明理由。(3 分)(3)根据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概括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2 分)答案 (1)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2 分) 抗美援朝。(1 分) 1971 年。(1 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 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
8、实践;洗雪了多年的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有利于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任答一点 2 分)(2)(本题答案开放,只要是发生在建国后的历史事件,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示例: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 分)理由: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 分)(3)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任意一点 2 分)解析 本题以影响中国历史的 100 件大事为切入点 ,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第(1)问依据表格中
9、的“入选大事”“时间”和“入选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其中“入选理由”即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第(2)问答案相对开放,只要是发生在建国后的历史事件,符合史实,均可得分。第(3)问综合性比较强,可5以从新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方面进行回答,注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5.(2016 广东,26,13 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872 年到 1875 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 120 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
10、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见下图摘编自宋健百年接力留学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3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11、(5 分)(3)有学者认为,20 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 分)(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2 分)答案 (1)自强求富。(1 分 )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2 分)(2)三民主义。(1 分)辛亥革命。(1 分)6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3 分)(3)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为新中国政权建设作出贡献;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3 分)(4)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2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
12、知 ,19 世纪 70 年代,清朝派遣留学生的目的是自强求富。第二小问据材料“极佳的成绩”“道德优美高尚”“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可知,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是中国留学生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创立的“新的学说”是三民主义。第二小问回顾所学直接作答。第三小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直接作答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据图(a)可得出,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据图(b)可得出,留学生为新中国政权建设作出贡献;据图(c)可得出,留学生推动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可以概括得出,归国学子
13、在科技、制度、思想等层面作出了重要贡献。6.(2016 福建龙岩,27,10 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时间内容 革命前 革命后礼节变化 叩头点头鞠躬、握手称呼变化 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 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1)与材料一礼节、称呼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些变化表明人们增强了哪种进步观念?(4 分)7(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在民众服饰流行方面发生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重大社会变革是什么?(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2 分,写出两项)答案 (1)辛亥革命。(2 分 )平等的观念。(2 分)(2)单一到多元(单调到丰富)。(2 分)改革开放。(2 分)(3)主要因素:社会的变革(时代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解放);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明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权的更替;等。(2 分,回答其中两点)解析 第(1)问回顾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 (2)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判断的主要依据是“20 世纪 80 年代”。第(3)问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