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题十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8 湖北黄冈,19,2 分)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近 40 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19782016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 197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6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元686.3元2 253.4元12 363.4元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2.(2018 云南,15,2 分)改革开放战略实施后,深
2、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B.经济特区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23.(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13,1 分)1992 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有重点由点到线点线面结合全方位A.有重点开放阶段B.由点到线阶段C.点线面结合阶段D.全方位开放阶段4.(2018 广东,17,3 分)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外出 6 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变化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5.(2017
3、 河南,9,1 分)1979 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 9%。到 1984 年底,比重已增至 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6.(2017 陕西,16,2 分)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1980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5 年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 154.4 4 722.9 39 600引进外资 1984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5
4、 年3270.5 1 028.9 5 935.6 1 262.7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7.(2017 河南,10,1 分)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8.(2016 安徽,5,2 分)1978 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搞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 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C.深圳
5、经济特区已建立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二、非选择题9.(2018 内蒙古包头,1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材料二 “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共一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方针,继续推行“左”的政策。为改变这种状况,开辟新时期新道路,1978 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三 20
6、17 年 10 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4 分)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依据。(5 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认识。(3 分)10.(2017 福建,33,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长城怒跃黄河吼。眺中华,平型猎豹,台庄擒狗。胜利凯歌频响起,倭寇投降低首。刘国
7、勷词作材料二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材料三 时间 福建某城市 深圳1977 年52007 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词句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事件。(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
8、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4 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2 分)6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A 本题考查考生通过表格信息分析历史现象原因的能力。表格信息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133.6 元”到 2016 年的“12 363.4 元”,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扩大,故 A 项正确;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城镇化尚未
9、完成,排除 C 项;表格内容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无关,排除 D 项。2.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1980 年,我国在深圳等地建立 4 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迅速,B 项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排除A 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D 项。3.D 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重点指的是开放深圳等 4 个经济特区。由点到线指的是开放广州、上海等
10、 14 个沿海城市。点线面结合指的是设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呼和浩特属于内陆开放城市,因此属于全方位开放时期。4.C 解读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逐渐增多,农民工外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故 C 项符合题意。5.D 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迈出包产到户第一步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后来得到中央的肯定。包产到户突破了吃“大锅饭”的旧体制,使农民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拥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D。6.B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总体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而且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扩大,使得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总体增长,因此答案为 B 项。7.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7级阶段理论,提出三步走战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D。8.B 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题干中的“1978 年夏就在搞引进外资”“1978 年冬要搞联产承包”可知,此时改革开放尚未展开,同时这也说明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故选 B。二、
12、非选择题9. 答案 (1)新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4 分)(2)思想:否定“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政治: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5 分)(3)认识: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分)解析 (1)本问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13、论述,即国家和人民分别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2)结合所学从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回答。(3)据材料一可知,国家的独立是国家发展、复兴的前提条件。根据材料二、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0. 答案 (1)台儿庄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平型关战役;长城抗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2)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分)角度:世界政治格局。(2 分)(3)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2 分)类型:文献、实物、口述、现代音像、数字资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 分)(4)中华民族走向复兴。(2 分)(说明:其他答案只要
14、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可知该事件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小问据材料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可知其是从世界政治格局的角度进行的评论。第(3)问第一小问据表中时间“1977 年”“2007 年”,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考查学习历史的途径。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阅读、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第(4)问是开放性设问,中国从抗日战争胜8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再到改革开放成就斐然(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以此分析,围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这一主题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