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情分析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主观题。第一课时 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一 社会历史观21(2018江苏卷,33)2018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 “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
2、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答案 A解析 A 对:“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强调了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D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C 排除:“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不符合题意。2(2017江苏卷,3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C上层建筑反
3、作用于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答案 D解析 花山岩画描绘了人物、器物和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这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 D;题意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无关,故 A、B、C 均不选。3(2017江苏卷,33)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
4、神财富的创造者A B C D答案 B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符合题意主旨,选 B。属于原因不是启示,排除。4(2016江苏卷,31)某地作为全国 33 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3“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答案 C解析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
5、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A、B 与题意无关;D 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改革的性质,而不是目的;故正确答案是 C。5(2016江苏卷,32)0.0150.04 毫米,这是 90 后铣工张志坤在第 43 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
6、历史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 D解析 题中我们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 ,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答案是 D;A、B 在题中没有体现;C 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全面把握社会历史观原理内容 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做事情要从社会存在出发,树立
7、正确的社会4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9 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作用等,也可能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备考中学生应注意我国的各项改革措施所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考向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1(2018南通一模)安徽省南陵县将传承乡贤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乡贤文化深入千家万户,在社会上形成重视乡贤的浓厚氛围,从而激发了乡贤文化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社会意识具
9、有相对独立性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答案 C解析 材料讲的是乡贤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故选 C。A、B、D 都不符合题意。考向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预测题型:选择题2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八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5组建生态环境部;成立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从这次国务院机构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出( )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决定力量的作用 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在实践基础上推动制度创新是我们要坚持的治国之道A B C D
10、答案 D解析 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民群众的作用。国务院机构设置的变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故选,排除。考向三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3无数普通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从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乡亲们,到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从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到南开大学新入伍的大学生一个个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奋斗故事,勾勒出一幅为梦想拼搏的时代长卷。这些突出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了思想潮流的演进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C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起着促进作用D人的意志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最终动因答案 B核心考点二 人生价值观1(2018江苏卷,31)著名作家萧伯纳
11、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由此可见( )A真理都是具体的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C真理是有条件的D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答案 B解析 B 对:人们的价值判断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真理开始时不被认可说明了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A、C、D 排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2016江苏卷,33)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 “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6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量变引起质
12、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A B C D答案 A解析 “日行一善”微信群用红包来帮助贫困人群,这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入选;“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 ,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入选。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无关;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性。故正确答案是 A。3(2015江苏卷,25)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为达到预期效果,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 )各方代表比例要合理,特别是要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证会参加人员要遵守听证会的规则。听证会申请人不宜主持听证会。听证会应邀请媒体参加。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人大
13、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客观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A B C D答案 A解析 之所以要求各方代表的不同比例,是因为各方代表的立场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不尽相同,听证会可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故正确。遵循听证规则,明确具体要求,可以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故正确。质询权只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排除。材料没有表明人类认识的反复性,排除。4(2014江苏卷,26)下图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A B C 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4、等知识。漫画说的是以污染7(墨)为代价的经济(字)发展,体现了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也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符合题意。与漫画主旨无关。5(2013江苏卷,33)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这就需要我们( )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A B C D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判断与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说明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
15、集体利益的关系,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应选。题干没有涉及时机问题,不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说法本身错误。1全面把握人的价值观内容阐释人的价值原理: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价值观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客观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
16、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8(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党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3)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
17、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员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2怎样实现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作贡献。(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4)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6)在 砥 砺 自 我 中 走 向 成 功 , 需 要 充 分 发 挥 主 观
18、能 动 性 , 需 要 顽 强 拼 搏 、 自 强 不 息 的 精 神 ;需 要 努 力 发 展 自 己 的 才 能 , 全 面 提 高 个 人 素 质 ; 需 要 有 坚 定 的 理 想 信 念 , 需 要 正 确 价 值 观 的指 引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可能考查。2019 年高考可能以漫画、名言、正确的政绩观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实现人生价值。考向一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1漫画经济头脑(作者:李景山)蕴含的哲学道理( )A不同的人对事物价值的认识不同B价
19、值观是美好人生的重要向导C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D事物对不同主体的价值各不相同9答案 C解析 不同的人对事物价值的认识也可能相同,A 项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美好人生的重要向导,B 项不选;漫画中两人的价值观不同,因而作出了不同的行动,这说明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C 项正确;事物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也可能是相同的,D 项不选。考向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预测题型:选择题2(2018盐城最后一卷)汽车进入家庭之初,大空间的轿车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但在城市越来越拥堵,停车越来越难,一个家庭几辆车的今天,小型车又开始流行。这说明人们的( )A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价值选择要
20、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立场上C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D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 A解析 材料讲的是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涉及价值选择正确的标准,B、D 不符合题意,C 表述错误。考向三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一八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提到“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改革进行到底”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对青年人的启示是( )前途是光明的,青年人要矢志不渝、坚持奋斗 道路是曲折的,青年人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 人生重在贡献,青年人要业广惟勤、奉献社会 梦想导航人生,青年人要爱好和平、亲仁善邻A B C D答案 A解析 错在“安分守己、按部就班” 。“爱好和平、亲仁善邻” ,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