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常考实验技能考点41归纳、演绎、类比和模型方法学案.doc
-
资源ID:1194608
资源大小:112.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常考实验技能考点41归纳、演绎、类比和模型方法学案.doc
1、1考点 41 归纳、演绎、类比和模型方法方法 举例归纳 细胞学说的提出演绎 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预测类比萨顿的推理(根据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平行行为,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概念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物理模型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模型方法数学模型如“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Nt N0 t典例 1 在黑暗条件下,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类囊体放在 pH4 的缓冲溶液中,使类囊体内外的 pH 相等,然后迅速转移到含有 ADP 和 Pi 的 pH8 的缓冲溶液中,结果检测到有ATP 的生成。据此实验类比推理,叶
2、绿体在光下利用 ADP 和 Pi 合成 ATP 的原因是_。答案 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腔内 H 浓度高(或类囊体膜内侧 pH 小于外侧或类囊体薄膜两侧的 pH 不同)解析 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吸收光能将水裂解出 H ,叶绿体中不能产生 ATP。根据题意2可知类囊体腔内 pH4,类囊体外 pH8,故叶绿体类囊体膜内 H 浓度比膜外高。因此可推知,叶绿体在光下利用 ADP 和 Pi 合成 ATP 的原因是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腔内 H 浓度高(或类囊体膜内侧 pH 小于外侧或类囊体薄膜两侧的 pH 不同)。典例 2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
3、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性。(2)实验过程与方法: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 57 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处理(如图 1)812 h 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 2)。(3)结果分析与评价: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从图 2 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
4、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 1 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两重 (3)数学形式 300500 mgL1 (或 400 mgL1 左右)的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3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萘乙酸的浓度过高解析 (1)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从图 2 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300500 mgL1 (或 400 mgL1 左右)的萘乙酸(NAA)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了减少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该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插条若没有生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萘乙酸的浓度过高,抑制了根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