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1194386
资源大小:42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学习总结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采取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 1956 年(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3、。(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3)作用: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4、。3.第三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 21 世纪。3典例分析 (2018江苏卷)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1954 年 7 月开始 1.5 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 1 斤 北京粮食工作1957 年 11 月
5、17 日开始 1.5 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 年 12 月 1 日之前 1 斤1957 年 12 月 1 日之后 1.5 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史学研究方法与素养二抓关键:对知识分子的生活保障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A 展览的文字介绍不一定真实可靠 排除B 两部经济著作对发放时间和发放量的记述并不一致 排除C 馆藏的原始档案相比较其他间接转述的二手史料更为可靠 正确4D 现有的史料可以证明其实行 排除答案 C题型解读史学方法类选择题是强调对史学研究基本方法和基本素养进行考查的题型。这类选择题种类较多,内涵也很丰富。常见的题型是对史料运用的考查。历史学强调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解题技巧(1)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大致知道不同类型史料的史学价值。(2)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如文献搜集、考古调查和音像材料的储备等。(3)加强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