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学习目标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1.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3.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条件(1)政治前提:19 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2)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4)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2发源地及中心:美国和德国。3主要发明(1)电气技术: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
2、迪生发明电灯等。(2)内燃机应用: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石油化工: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4)电信技术: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2机。4影响(1)生产力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械化、自动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2)生产关系方面:垄断组织出现。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影响:减少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进大工业发展的进程,促进生产力发展。易混易
3、错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实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思维点拨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在重大发明中起了主导作用,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有些后起国家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条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概况:到
4、 19 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它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3美国的新殖民主义(1)提出“门罗主义” ,把拉美变成自己独占的势力范围,成立了“泛美同盟” 。(2)19 世纪 90 年代,提出“海权论” ;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得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4影响(1)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正式形成。(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加速了一战的爆发。3(3)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加深了各地的民族危机,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三、世界连接为
5、一体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2)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3)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2表现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3影响(1)积极影响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地区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2)消极影响世界
6、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易混易错手工工场、工厂和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经历的三个阶段。(1)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2)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3)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知识点拨 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开始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联盟,是资本
7、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主题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史料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它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4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全球通史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提示 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影响史料 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
8、,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提示 垄断组织资金雄厚,采用最新技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计划地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生动体现。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影响从经济结构来说,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等,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从生产关系上来说,出现了垄断及垄
9、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来看,国际垄断组织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从世界关系格局来看,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主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史料 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 19 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史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
10、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提示 19 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5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史料 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5%,美国 11%,德国 13%,法国 8%,俄国 4%。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的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作用?提示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相
11、互依赖程度的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一、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2区别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时期 16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12、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强大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6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2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
13、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1(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之为“电气时代”有很多原因,但是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蒸汽动力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长距离输变
14、电技术将发电厂和各地的工厂与家庭连接起来D电力交通、电讯技术、电影电视进一步扩大了世界的联系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在 1831 年,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正确答案为 B 项。2(2017江苏宿迁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工场手工业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 C解析 工场手工业时期,近代科学还处于刚刚显现的程度,故 A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诸多的发明都是来自于熟练技工的技术
15、和经验,科学虽然已经诞生,但二者尚未实现结合,故 B 项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空前的进步与成就,故 C 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但这并不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期,故 D 项错误。3(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7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 ”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A轮船 B飞机C汽车 D蒸汽机车答案 B解析 材料中“一只只银燕” “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
16、的另一座城市”说明该交通工具是空中交通工具而且速度极快,由此可以判断是飞机,故 B 项正确。4(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到 1904 年美国共有 318 个工业托拉斯,这 318 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 5 300 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 40%。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说明垄断组织( )A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部门B完全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C使得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D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答案 C解析 垄断组织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部门与材料的内容“1904 年美国共有 318 个工业托拉斯
17、,这 318 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 5 300 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 40%”不符,故 A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遵循的是自由竞争的原则,故 B 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故 C 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 D 项错误。5(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垄断组织的出现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C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垄断组织的出现是
18、社会倒退的表现答案 D解析 垄断组织的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的出现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8程。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D第二次工业
19、革命完成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 D 项。9一、选择题(1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摩根于 1901 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 65%。其做法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消失 B工厂制度的出现C垄断组织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衰落答案 C解析 材料中没有反映手工工场消失的信息,故 A 项错误;工厂制度的出现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故 B 项错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
20、业革命开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出现,故 C 项正确;跨国公司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出现的,故 D 项错误。2(2017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模拟)1889 年,自 1867 年以来的第三次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下图),正值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物品有( )发电机 电话 三轮汽车 飞机A BC D答案 C解析 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故与材料时间不符,选择 C 项符合题意。3(2017江苏如皋一模)“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
21、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新航路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 “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表明了垄断组织10的出现,故 D 项正确。4(2017江苏宿迁学业模拟)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B蒸汽机车的发明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D化学工业的发展答案 A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实现了交通运
22、输革命,主要发明是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同时发明了内燃机,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引发了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根据漫画中的“汽车” “油”可以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 A 项正确。5(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上述材料说明( )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的完成答案
23、C解析 根据材料“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可以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国家对殖民地进行经济侵略的手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 C 项正确。6(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应当捕捉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找出历史发展中趋势变化的曲线比较密集、变化所涉及的趋势比较重要的区段,再从这一区段上筛选关键点,就得到历史时代划分的标志了。 ”依据这一标准,有学者认为应把 20 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依据应该有(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人类从相对孤立走向整体11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答案
24、 C解析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 19 世纪中期,故 A 项错误;人类从相对孤立走向整体是在 15世纪末 16 世纪初,故 B 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 20 世纪初,是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关键点,故 C 项正确;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是从 19 世纪中后期开始,故 D 项错误。7成立于 1903 年的福特汽车公司在 1913 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B蒸汽机的发明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D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03 年” “1913 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25、期,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8下图是美、德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份额,对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答案 B解析 美、德在 1860 年和 1900 年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都有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 B 项正确。9史载:1800 年前后,英国工人周薪约 0.51 英镑,养家糊口都极为困难。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 年,熟练工人
26、的周薪达到 10 英镑。英国工人工资收入发生上述变化,源于( )A英国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B19 世纪英国代议制度日趋完善12C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的推动作用D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答案 C解析 工人工资的提高源于生产力的进步,在当时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技术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故 C 项正确。101902 年美国已有发电厂 3 621 座,总装机容量 121.2 万千瓦;1907 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 D智能时代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时间和现象可知 B 项正确。11(2018江苏南京质检)1901 年,美国金
27、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 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 3 000 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C解析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与材料中“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相符,故 C 项正确。12(2018江苏镇江一模)观察下
28、面 16501990 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造成欧洲人口在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6501990 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时间(年) 1650 1750 1850 1900 1950 1990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18.3 19.2 22.7 24.9 23.0 15.0A.医学技术进步 B大量移民进入C两次工业革命 D两次世界大战答案 C解析 材料中“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急剧变化”是指人口迅速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并非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B 项并非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工业早期需要大量劳动力,会导13致人口增加,而材料中“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
29、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故 C 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20 世纪中期,与材料中“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不符,故 D 项错误。13(2018江苏南通三模)下面是美国部分年代棉花产量和出口变化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准确的是,当时美国( )A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B尚未完成工业革命C棉纺织业发展迅猛 D加紧对外资本输出答案 A解析 题干反映美国棉花出口量占产量的大部分,推知美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故 A 项正确。14(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一模)埃菲尔铁塔于 1887 年 11 月 26日动工,1889 年 3 月 31 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 7 000 吨,由
30、 18 038 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 250 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 )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反映了建筑材料的重大变革 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A BC D答案 B解析 埃菲尔铁塔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体现,故正确;铁塔用的材料是铁,表明建筑材料的重大变革,故正确;“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 ,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 ,说明没有赢得国人一致认同,故错误;埃菲尔铁塔有人赞成,认为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成就,有人反对,表明工业化的多元影响,故正确,选择 B 项符合
31、题意。15(2018江苏海门一模)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上述材料表明( )A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B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4D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从相对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故 A 项错误;据材料“19 世纪末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重
32、大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 B 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资本输出的问题,不是说明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 D 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6(2017江苏宿迁高二选修第一学期期末)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促进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答案 A解析 时间、国家和人物以及发明都正确。17(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A解析 题目所述符合史实,故题目说法正确。三、材料题18(
33、2017江苏苏锡常镇二模)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 19 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材料二 到 19 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
34、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 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卡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材料三 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15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35、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答案 (1)变化:核心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前者原因:核心国可以自我供给工业革命所需的原料。后者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新的原料;核心国的人口增加;核心国的消费力增长。(2)原因:政治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经济上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因素: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4)特点:核心国掠夺外围国;外围国从属于核心国;双方的贸易关系不平等。(任答两点)